问题导向下的高中地理学思融通课堂构建策略

作者: 吴珊珊

高中地理学科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问题导向下的高中地理学思融通课堂,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地理现实和挑战。本文将探讨问题导向下的高中地理学思融通课堂构建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问题导向下的高中地理学思融通课堂构建的意义

1.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问题导向学习法强调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寻找解决方案。这个过程不仅能帮助他们深入了解地理概念,还能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这种能力不仅在地理学科中有用,还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和职业生涯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更容易应对挑战,提高自信心。

2.激发创新能力。

地理学科是一个充满挑战性的学科,问题导向学习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问题导向下的高中地理学思融通课堂构建策略

1.尊重学生的分层,优化问题设计。

在构建问题导向的课堂之前,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和学习需求。这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课前测试或小组讨论来实现。了解学生的分层情况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以满足各个学生的需求。这有助于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问题导向的学习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进行课前评估,以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和地理水平。然后基于课前评估的结果,将学生分成不同水平的小组。每个小组都将面对不同的问题或任务,如让高水平小组解决更具挑战性的问题,而让低水平小组解决更基础的问题。这有助于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学习并取得进步。

2.让学生积极交流,共同跨越障碍。

小组合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提出引导性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讨论,进而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地理选修1第三章第一节《常见天气系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个天气系统,如冷锋、暖锋、高气压、低气压等。小组成员需要合作收集信息、分析数据和准备报告。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深入讨论,如:为什么某个地区的天气变化如此迅速?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探讨不同的天气系统如何相互作用。同时,教师还可以使用多媒体资源,如天气图、卫星图像和气象动画等,向学生展示天气系统的运行机制。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讨论复杂的概念。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气象灾害的应对策略或气象数据的分析。这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令学生反思,找到学习方法。

在问题导向的课堂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方法以及在问题解决中遇到的困难。此外,问题导向的课堂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资源和指导,或鼓励他们主动寻找信息和资源,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以人教版地理选修3第三章第三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的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或多个开放性问题:为什么生态保护对于人类和地球的未来至关重要?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在每节课结束时写学习日志。在本节课中,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分析实际生态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生态保护的理论知识,还可以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结语

问题导向下的高中地理学思融通课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同时,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跨越知识和思维的障碍,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