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自然的诗意栖居:科德克的住宅设计

作者: 王谦

融入自然的诗意栖居:科德克的住宅设计0

学术界习惯于将西班牙现代建筑划分为两大流派,马德里学派和巴塞罗那学派。马德里的建筑师更严肃理性,强调建筑的功能性和秩序感,他们的作品往往有着清晰的几何构成和严谨的平面布局;巴塞罗那的建筑师则继承了前辈高迪(1852—1926)的浪漫主义基因,他们的建筑更自由更放松,更关注营造舒适的空间,强调和自然环境的融合。何塞普·安东尼·科德克就是巴塞罗那建筑师的杰出代表。

融入自然的诗意栖居:科德克的住宅设计1

科德克大部分作品是住宅,包括私人别墅和集合住宅,集合住宅大多在巴塞罗那城区内,私人别墅则多散布在巴塞罗那周边的沿海小镇。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西班牙旅游业兴起,巴塞罗那的上流阶层,甚至很多外国人,喜欢在巴塞罗那周边的沿海小镇寻一块私密的宝地,建造自己的度假别墅。时至今日,很多地方都已发展为度假小镇。得益于这股风潮,科德克接到很多别墅的设计委托。

乌加尔德住宅:向乡土建筑学习

1951年建成的乌加尔德住宅大概是科德克最经典的住宅作品,也是第一个为他带来国际知名度的作品。这个住宅位于巴塞罗那北边的卡尔德塔斯,是科德克为朋友设计的度假别墅。

科德克在开始设计之前,十分注重调查场地,尤其是这次。据说,他大概去了工地上百次。科德克绘制了场地的等高线图,为了尽量保存山坡上的松树,还详细测绘了松树的位置。从平面图上,我们几乎能感受到建筑师的画笔在图纸上缓慢移动的过程,心中没有任何预设,而是随着场地的情况顺势而为。弧形的挡土墙沿着等高线延伸,建筑扭曲的形体一边闪避着场地上的树木,一边寻找着最佳的景观角度。尽管如此,施工中的问题是免不了的,所以施工全程,建筑师都要在现场监工,随时针对问题做出设计上的修改。最终的建成结果其实和图纸也不完全相同。设计从开始到落地的过程都有着很强的即兴发挥的意味,更像是工业时代以前手工艺人的工作模式,带有随机性,也散发着更多人性的温度。

融入自然的诗意栖居:科德克的住宅设计2

从外观上看,乌加尔德住宅是一个由简洁的白盒子堆叠成的建筑,和现代主义的风格很接近。实际上科德克的灵感并不来源于此,他回忆说,20世纪40年代,西班牙处于封闭状态,他当时并没有机会接触很多现代建筑的案例,而他在一次伊比萨岛骑行的过程中,对岛上的民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乌加尔德住宅参考的正是这些传统的地中海民居。石灰粉刷的白色外墙,室外的红砖铺地,室内外的融合联通都显示了对于地方传统建筑的继承和发扬。

何塞普·安东尼·科德克(1913—1984),出生于巴塞罗那,1940年毕业于巴塞罗那高等建筑技术学院(现属于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他的老师何塞普·玛丽亚·胡若尔是高迪的学徒。毕业后,他前往马德里,跟随当时西班牙最具声望的建筑师塞昆迪诺·苏阿索。巴塞罗那和马德里的双重经历,让科德克的建筑既强调功能理性,又具备地域性。独立执业后,科德克的作品很快为他赢来国际声誉,他因此受邀加入一些西班牙国内和国际的建筑团体。1959年,他代表西班牙参与了最后一届国际现代主义建筑大会。孤傲的性格让他始终与任何潮流和团体保持距离。他认为法国建筑师柯布西耶的理念带来的破坏远大于贡献。他崇尚芬兰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等人更人性化的设计。

融入自然的诗意栖居:科德克的住宅设计3

向乡土建筑学习后来也被纳入现代主义运动的议程中来。1964年,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展览“没有建筑师的建筑”第一次将世界各地的“乡土建筑”纳入“正统”建筑学的视野中来,这些建筑包括碉楼、窑洞、谷仓……形式的多样性超乎想象。它们是劳动人民生活实践的结晶,但是又那么的精巧,贴合当地的地理条件和风土人情。这次展览极大扩充了建筑师的资料库。如今研究和学习本土的传统建筑已经是所有建筑师的必修课,在这一点上,科德克是时代的先行者。

卡塔苏斯住宅:开放性与私密性

对于科德克来说,乌加尔德住宅是一次青年时代的尝试。从1956年的卡塔苏斯住宅开始,科德克发展出一套更加成熟的,很适合郊区别墅的T形平面。这种布局方式能够有效地组织内部的流线,划分功能分区,保证私密性,且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可以根据不同的场地和功能需求做出调整。他在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设计的一系列住宅,看上去形态各异,但都是基于这种模式发展出来的。

我们以卡塔苏斯住宅为例,简单分析一下这种平面布局。把T形平面想象成一个人的话,住宅的入口通常位于胳肢窝的位置,主入口进去是一个车库。车库连接着位于T形中心点的玄关。这个玄关非常高效,直接连通着住宅的几大功能区:厨房和家政服务人员的休息区(后勤区)、生活区(客餐厅)、卧室区以及室外露台和游泳池。这些功能各占据T形的一个分支,功能分区一目了然。

作为度假别墅,业主当然都希望住宅尽量开敞,一家人可以在这里亲近自然,沐浴阳光,呼吸新鲜空气,与此同时,私密性也很重要。T形平面本质上是一个外向型的平面布局:以玄关为中心点,建筑的每一个“枝杈”都在向外伸展(相反的,像中国的四合院或者古罗马庭院住宅这种回字形平面,就是非常内向的平面形式)。但同时它又能保护隐私,因为T形建筑的“枝杈”就起到了分隔公共与私密空间的作用,比如卧室区的两侧一边是入口庭院,一边是带泳池的内庭院,两边被建筑隔开互不干扰。再加上院墙和植被的围合,带泳池的内庭院也因此能很好地保持私密性。

融入自然的诗意栖居:科德克的住宅设计4
融入自然的诗意栖居:科德克的住宅设计5

除了平面布局,还有一些手法可以保障私密性。例如在两个功能分区之间,科德克会将室内的隔墙一直延伸到室外,变成院墙。比方说厨房和客厅是挨在一起的,这堵墙就可以遮挡住厨房的噪音,油烟和家政服务人员的活动,保证从客厅的窗户看出去,室外的景观和宁静的氛围不被打扰。可以滑动的百叶窗是科德克经常使用的建筑构件,包括在一些集合住宅的项目里。它可以调节光线,保护隐私。很多时候,百叶窗也是建筑立面上唯一的装饰元素。科德克还有一个常用的设计手法也很有趣,他喜欢把并排的房间依次错动,布置成阶梯状。错开的地方作为房间的开窗,这样两个窗户之间的干扰会更少。

这些设计手法都很好地整合在建筑的整体构图当中,一点也不累赘。可以看到,这一时期的科德克的确在手法上更加纯熟,语言更加精炼了。

“向日葵”住宅:扭转方向,追寻阳光

除了私人住宅外,科德克的集合住宅设计也非常出色,比较著名的作品包括巴塞罗内塔住宅、乌尔基霍银行住宅等。以上两座住宅都位于巴塞罗那,而科德克最杰出的集合住宅作品却在马德里,它就是1966年建成,位于萨拉曼卡区的“向日葵”住宅。

马德里市区的大部分房子都是严严整整的,对比之下这个立面犹如窗帘一般带着起伏褶皱的房子就显得尤为潇洒飘逸,仿佛在向被酷暑和严冬折磨的首都人民展示地中海生活的惬意。萨拉曼卡区是马德里最富裕优雅的城区,“向日葵”住宅位于该区域中心,占据着一个街区的西南角。南面的何塞·奥尔德加·加塞特街是宽阔而繁忙的主街,西面的拉加斯卡街非常狭窄,缺少阳光,街道两边的楼距离很近。

在中国城市,住宅建筑多采用扁长的板楼形式,建筑法规规定了前后排的楼间距,这样的布局保证了充足的采光,但缺点是离城市生活较远。相比之下,西班牙城市的规划通常以街区为单位,住宅沿街道围合成一个个方块,住宅单元被划分成面宽窄、进深大的狭长形态。为了解决采光和通风问题,一般的方案是在住宅内部增加通风井,但这些狭窄的井道,阳光是照不进来的。

融入自然的诗意栖居:科德克的住宅设计6

科德克的设计可以说让人耳目一新。他把整栋楼拆解成5栋朝南的小楼,而不是1栋朝西的大楼。前后楼之间是朝城市开敞的庭院,这些庭院为住宅带来阳光,同时作为缓冲空间让露台与街道拉开距离。住宅单元并不是垂直于街道划分,而是朝南略微倾斜,这样可以减少前后住宅的遮挡效应,下午西南向的阳光可以照射到客厅深处。单元之间的分隔墙从室内一直延伸到建筑的临街面,使其既不受相邻单元的打扰,也不受对街建筑的干扰。像科德克的其他住宅一样,窗户外面都用了百叶遮挡。住宅楼的一层和地下一层是商铺,由于引入了下沉庭院,地下室的采光很充足。二层是架空层,设计得如同花园一般,住户从这里乘电梯上楼,这样的入户方式让人在心理上觉得仿佛已经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在一个集合住宅里得到了接近于独栋别墅的居住体验。

作为建筑师,科德克并不追求奇特新颖的造型,对理论也不感兴趣,而是通过精心的平面布局和巧妙的形体规划,力图为客户创造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他经常强调说,这是一个建筑师应该恪守的职业道德。

(责编:李玉箫)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