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天真:维多利亚时代的烟囱清扫工

作者: 赵秀荣

失落的天真:维多利亚时代的烟囱清扫工0
维多利亚时代的伦敦,工业发展迅速,煤炭作为主要的家居燃料,造成了严重的雾霾,再加上多雾的气候,使得伦敦获得“雾都”的称号。

当母亲过世时我尚年幼,

父亲把我卖掉,我尚且不能哭喊,

只能“抽泣,抽泣,抽泣,抽泣”。

于是,我清扫烟囱,睡在煤灰中。

有个小孩名叫汤姆·戴克,他低声哭泣,

因为他那柔软如羊毛似的卷发刚被剃掉。

我说:“汤姆不哭,你剃掉卷发,

煤灰就不会弄脏你金黄色的头发。”

他安静下来,就在那一夜,

当他睡着后,梦见如此景象!

千百个扫烟囱的小孩,迪克、乔、内德与杰克,

皆被锁在一个个黑色的棺木里。

一个天使突然出现,拿着一把明亮的钥匙,

打开棺材,放他们自由。

他们奔跑在青翠的草地上,欢笑、跳跃,

在溪流中洗浴,在阳光下沐浴。

赤裸身子,干净洁白,工具袋抛在身后,

他们升上云端,在风中嬉戏。

天使告诉汤姆,若他是一个乖小孩,

上帝会是他的父亲,他将永无忧虑。

汤姆醒来;我们在黑暗中起身,

背上工具袋,拿起刷子,我们去工作。

尽管清晨非常冷冽,汤姆却无比快乐与安详;

因为只要完成工作,他们就不惧怕受到伤害。

这是英国著名诗人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1757—1827)《天真之歌》的第一部分,题为《烟囱清扫工》,揭示了英国崛起为工业强国时全国各地都存在的童工们的悲惨故事。

来自贫苦之家的学徒工

12世纪之前的英国,人们依靠明火取暖,火炉常置于房屋中央,烟从屋顶上预留的开口冒出。但房子超过一定高度或无风的日子,会导致房屋里烟雾缭绕。到了12世纪初,烟囱出现了,据说现存最早的英国烟囱是在约克郡的科尼斯布罗城堡里,可以追溯至1185年。烟囱的建造可以避免烟雾导致空气污浊,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室内保留更多的热量。但直到16和17世纪,烟囱才普遍出现在民宅中。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人们利用的自然资源从木材过渡到煤炭,烟囱也成为每栋建筑越来越突出的特征。

失落的天真:维多利亚时代的烟囱清扫工1
乔治·菲利普斯博士(Dr. George Phillip)的著作《英格兰烟囱清扫工》卷首插图,描绘了两名烟囱清扫工在烟道中丧生的情形。若有人在烟囱中不幸窒息而死,只能拆开烟囱把尸体抬出来。

到了17世纪,炉灶税(hearth tax,在1662—1689年征收)出台,以建筑物中烟囱的数量为征税标准。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有记载,“所谓炉捐,每炉取二先令。为要确定一房屋中究竟有几炉,收税吏有挨室调查的必要。”为了尽量减少税收,人们开始将多个壁炉的烟道连接到一个烟囱上,造成的结果是壁炉多,烟道多,烟囱少。因此,这一时期许多建筑物都建有相互连接的迷宫式的烟道,以规避税收。这自然造成了一个问题,烟灰沉积物需要不断清理,但标准烟道只有约9×9英寸(22.86厘米),这意味着成年人无法钻入烟囱进行清洁工作,只有身躯幼小的童工可以,他们用膝盖和肘部奋力爬进爬出,六岁往往被认为是进入这个行业最合适的年龄。由于他们经常接触烟灰,而且大部分时间都处于不自然的姿势,很容易出现健康问题,如脚踝变形、膝盖骨扭曲、脊柱扭曲,通常还患有眼部炎症综合征和呼吸系统疾病。可以说,历史上第一种工业病是年幼的烟囱清扫工患上的。

这项工作的危险性也非常大,许多烟囱使用后仍然很热,甚至还有燃烧的灰烬。孩子们可能会被卡在烟囱里。有些孩子被困长达几个小时,幸运的可以被绳子拉着救出来,不幸的则会在烟囱里窒息而死,这时只能拆开烟囱把尸体抬出来。因此,烟囱清扫工的平均寿命很短。

失落的天真:维多利亚时代的烟囱清扫工2
失落的天真:维多利亚时代的烟囱清扫工3
失落的天真:维多利亚时代的烟囱清扫工4
从事烟囱清扫工作的孩子大多来自贫苦之家,或者是无家可归的流浪儿,还有些来自孤儿院和济贫院。
失落的天真:维多利亚时代的烟囱清扫工5
由于清扫烟囱的儿童经常接触烟灰,而且大部分时间都处于不自然的姿势,很容易出现健康问题,如脚踝变形、膝盖骨扭曲、脊柱扭曲,通常还患有眼部炎症综合征和呼吸系统疾病。可以说,历史上第一种工业病是年幼的烟囱清扫工患上的。

从事烟囱清扫工作的孩子大多来自贫苦之家,被贫困父母卖给了烟囱清扫工师傅,或者是无家可归的流浪儿,被师傅收留,还有些来自孤儿院,济贫法督察员也会强迫济贫院的孩子成为学徒。

保护法案的一波三折

烟囱清扫工的悲惨生活引起维多利亚时代一些有识之士的关注。努力制止雇用儿童充当烟囱清扫工的运动始于18世纪60年代,伦敦富商、慈善家乔纳斯·汉威 ( 1712—1786) 开展了广泛的活动以改善“清扫工学徒”的工作条件。1788年,一项《关于更好规范扫烟囱者和学徒的法令》发布,规定学徒的最低年龄为8岁,但这一法令和其他规定从未得到有效执行。

1834年,烟囱清扫工议案在议会上院宣读时,萨瑟兰公爵(The Duke of Sutherland)说:“大家普遍认为这个系统应该改变,不应该雇用扫烟囱的男孩,并且应该用机器来替代他们。事实证明,用机器清扫烟囱是最有效的……通过这项法案,没有人会被解雇,但它会极大限制压迫和残忍的行为。这个国家的耻辱将会消失。”但里士满公爵(The Duke of Richmond)认为,该法案旨在改变伦敦市的整个建筑系统。烟囱清扫工们也反对该法案。法案最后交给一个特殊委员会审议。

虽然遭到一些人的反对,但议会在1834年通过了《烟囱清扫法》,禁止对10岁以下的儿童进行学徒培训;14岁以下的儿童不得实际从事清洁烟囱的工作,对违反者罚款40先令—5镑。1840年,修订后的《烟囱清扫法》将学徒的最低年龄提高到16岁,并且加大了罚款力度。但该法令直到1842年才生效,且与早期法案一样,由于缺乏任何执法手段,也没有被严格执行,10岁以下的孩子仍然被雇用清扫烟囱。1863年,剑桥大学历史系教授查尔斯·金斯利 (1819—1875) 的小说《水孩儿》的出版进一步提高了公众对烟囱清扫工以及这项工作对儿童造成的危害的认识。《水孩儿》的主人公是年轻的烟囱清扫工汤姆,他遇到一个名叫艾丽的上流社会女孩,在被逐出她的家门后掉进了河里。一只石蛾告诉他,他被淹死了,并变成了一个“水孩儿”。金斯利用这本书来揭示英国社会中穷人的恶劣处境,并质疑雇用童工的现象。

1864年,议会通过一项新的《烟囱清扫法》。尽管这是出于人道目的,但直到此时,仍旧没有赋予任何机构权责执行此类法规。1875 年 2 月,12岁的乔治·布鲁斯特送进富尔本医院的烟囱,他被卡住了。为了救他,主人推倒了一堵墙,但他在获救后不久就死了。1875年9月,《烟囱清扫工法案》开始取得成效,该法案要求清扫者必须获得许可证,许可证有效期为1年,并规定警察有责任执行所有以前的法案,从而加强了对清扫烟囱行业的监督。

布莱克的《烟囱清扫工》是通过小孩的口吻叙述一位名叫汤姆·戴克的小男孩的遭遇。戴克的英文名字(Dacre)与黑色(Dark)谐音,清扫(sweep)与哭泣(weep)谐音,一方面增加了此诗的韵味,另一方面自有明确的言外之意。同时,这首诗以黑色的棺木暗喻扫烟囱的小孩所置身的煤灰世界,有批评家认为,把小孩染黑的煤灰代表着人性的残酷。

同期,除了烟囱清扫工,还有大量童工被用于矿山与工厂。即使19世纪通过了一系列工厂法限制童工的使用,但立法发挥的作用有限,维多利亚时代仍旧有无数的童工在矿山遭受资本家的盘剥,他们瘦小的身躯仍旧在狭窄的矿井里拖曳着沉重的矿石艰难地爬上地面,他们身后留下的一串串深深浅浅的壕沟是那个时代耻辱的印记。

(责编:刘婕)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