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时代的流动居民:艾特韦女孩
作者: 张曦瑶1921年,丹麦南部村庄艾特韦附近的一位农民在劳作时发现了一具橡木棺材,随即告知了丹麦国家博物馆。不久,这座木棺被运至首都哥本哈根,在博物馆内一经打开,便引起了轰动。
棺内是一具衣装完整的女尸,被包裹在牛皮和毛毯内,随葬有青铜饰品。其身长约160厘米,年龄约16到18岁,脚边有一具约30厘米长的5到6岁孩童火化遗存。在她的头边和脚边,各有一个小小的树皮容器,头边的容器里放了一把青铜锥和一件发网,脚边的容器里则有饮料残留物。她的尸身仅剩头发、脑部、牙齿、指甲和一点点皮肤留存。工作人员根据发现地的地名,将她命名为“艾特韦女孩”。
她是谁?属于哪个时代?又曾经历过怎样的人生呢?多年来,科学家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逐渐拼出了较为清晰的答案。
树木年轮断代
艾特韦女孩是在一座木棺中被发现的,木棺由橡树的树干劈开后挖空做成。用树木年轮断代法对艾特韦女孩的橡木棺材测年,显示其年代距今约有3400年。因此,被埋入这座木棺里的艾特韦女孩,大致生活在约3400年前,属于北欧地区的青铜时代(公元前1700—公元前500)。
出土地点



树木年轮断代法
树木每年春长秋止,在树干中留下疏密相间的木质,于横截面呈现出年轮。透过年轮的数量,可知晓树木生长的时间;透过年轮的宽窄,也可判断当年的气候条件。由于同一气候区内同种树木的不同个体在同一时期的年轮宽窄变化相似,收集同地区同种树木的年轮图谱,可以拼接出该地区同一树种的年轮序列,将考古树木的年轮图与该年轮序列对照,就能判断木材的年代。这种测年方法被称为树木年轮断代法。
考古学家打开艾特韦女孩的橡木棺材时,还在它的边缘发现了一朵洋蓍草的花。洋蓍草又名欧蓍,是一种菊科蓍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在夏季开花。据此可以推测,艾特韦女孩应该是在夏天去世的。
羊毛服装
最初被发现时,艾特韦女孩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其保存完好的服装。她身着一件短上衣和一条及膝短裙。上衣为短袖,袖长至手肘处,面料由羊毛线以平纹织制。短裙则极富特色,由竖直排列的羊毛线于顶端编结,在腰部缠绕两圈形成。
这种以毛线平行排列为显著特征的短裙,被称为线裙,它的形制屡见于北欧青铜时代的考古发现。如今在丹麦国家博物馆内,有一件呈下腰姿势的青铜小人像,被认为是在表现一种祭祀的舞姿,而在小人像的腰部,可以清晰看到线裙的特征,和艾特韦女孩所着裙装一致。因此,艾特韦女孩可能是北欧青铜时代祭祀活动中的一位舞者。
青铜饰品
除了象征性极强的线裙以外,艾特韦女孩下葬时还佩戴有一系列青铜饰品。在她肚子的位置,有一个带螺旋装饰的青铜腰带盘;在她的手臂位置,有两个青铜臂环;在她的耳部,还有一个细耳环。这些饰品表明她可能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是北欧青铜时代一位身份尊贵的女性。
在北欧青铜时代,男性用把手装饰华丽的刀剑彰显他们的地位,女性则用腰带盘和首饰突出她们的身份。艾特韦女孩腹部带有螺旋纹的青铜腰带盘,即是这样一种象征,同样形制的饰品在与她同时代的墓葬中也有发现。在丹麦北部的小镇斯卡恩,考古学家发现了一批约3400年前的供奉用装饰品,包括1个青铜项圈、1个青铜腰带盘、6件青铜装饰盘和至少31枚青铜管。在丹麦西兰岛西北部的沃恩瑟鲁普·恩厄地区,也有两套3400年前的女性饰品出土,同样用于供奉,包括2个青铜项圈、2个带有螺旋纹的青铜大腰带盘、4个青铜螺旋环、41件青铜装饰盘和193枚青铜管。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两个遗址出土的青铜管内,都有羊毛线的残留物,说明这些供奉用的女性物品中,还曾有与艾特韦女孩所着相同的毛线裙。这些青铜饰品当与线裙一样,都是当时女性特殊身份的象征。
发酵饮料
在艾特韦女孩脚边的树皮容器中,有一种饮品的干燥残留物。科学家对其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发现含有越橘或蔓越莓、小麦、香杨梅,还有丹麦本土的蜂蜜。这是一种发酵后的酒精饮料,可能是用蜂蜜制的甜啤酒。我们可以想象,这是艾特韦女孩生前享用过的酒。

2011年,丹麦国家博物馆与丹麦精酿啤酒厂SKANDS展开合作,根据艾特韦女孩墓中的酒精饮料残留物配方,用现代酿酒工艺,成功复原、再造了这款古老的饮料,将其命名为“艾特韦女孩啤酒”。这让3400年前的配方重获新生,也为今天丹麦的啤酒文化注入了深厚的历史底蕴。
同位素溯源
艾特韦女孩是如今已被熟知的北欧青铜时代服装保存最好的样本。而对她身世的科学追踪,直到2015年左右才展开。
目前用于追溯史前个人活动的方法,主要有古基因检测和锶同位素分析两种。对于艾特韦女孩,由于没有可用于检测的基因保存下来,科学家只对她进行了锶同位素分析。丹麦国家博物馆的科研人员对艾特韦女孩棺内留存的牙齿、指甲、头发、纺织品中的纤维、皮毛以及她身边火化孩童的骨质遗存样品进行了锶同位素分析,将这些数据与艾特韦当地土壤的锶同位素信息进行对比之后,发现艾特韦女孩和她身上的服装原料均非源自丹麦本土。她身边随葬的小孩也非丹麦土生土长,仅小孩遗迹身边一个容器内的羊毛可能是丹麦生产的。而将这些数据与丹麦周边地区的同位素景观图谱对比,可以推测她和她随葬的小孩,以及身上的羊毛服装,均来自今属德国的黑森林地区。

锶同位素分析
锶元素存在于地壳中,生物体通过饮食将其吸收至体内。由于不同地区的锶同位素比值处于特定的区间,古人体内的锶同位素比值可为其居住地信息提供线索。不过,鉴于不同地区可能存在相似或重叠的同位素区间,锶同位素分析法仅被用作一种排除性的工具,而非特定性的方法。
综合树木年轮断代的结果、随葬品所携带的信息和锶同位素分析的结论,我们可以为艾特韦女孩生前的活动复原出这样的图景:大约3400年前,她生活在今属德国西南部的黑森林地区,身上穿的羊毛服装也产自那里。她在十几岁时来到丹麦,经常往返于不同地区。某个夏天,她在艾特韦去世,由于身份尊贵,人们将她用牛皮和毛毯包裹,葬入一个用橡树干做成的棺材中。下葬时,她身着羊毛短上衣和及膝线裙,佩戴青铜饰品,脚边有同样来自黑森林地区的孩童陪葬,还有一小桶她生前爱喝的啤酒。盖棺之前,有人放上一朵洋蓍草的花为她送行。频繁流动于欧洲北部的不同区域之后,艾特韦成了她最终的归宿。
如今,艾特韦女孩连同她的木棺、衣物和随葬品,都在丹麦国家博物馆的史前史展厅常年展览,向世人呈现3000多年前的生命痕迹。在她的棺木旁边,还有一套由丹麦莱尔实验中心复制的羊毛服装,仿佛是历史深处的时尚在今天的回响。
(责编:李玉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