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普洱:荷香莲韵,滋味甘甜
作者: 杨多杰2002年11月23日,在广州举行的国际贸易博览会广州芳村分会秋季优质茶评比会上,一款渥堆发酵的嫩尖散熟普获得了特等奖。这款熟普原料等级很高,外形芽头显露,金豪突出,芽细似针,因此被称为金针普洱。又因成茶远望色泽栗色间有灰白,透露荷香之气,所以也被称为金针白莲。也有些好事之人,觉得这熟普用料太好,特级都不足以形容。于是就在特级上面又开创出一个“宫廷级”的概念。
什么东西沾上“宫廷”俩字,仿佛就高人半头似的。其实普洱熟茶的工艺,脱胎自广东普洱,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真正定型。宫廷里的皇上,哪有口福喝到呢?


这种高档熟普,可不是直接拿芽头茶青发酵而来。单芽如此娇嫩,怎么禁得起直接渥堆发酵呢?其实金针普洱的做法,和国礼级别的祁红原理相同。二者都是大堆发酵,然后再仔细筛分而来。几百斤的一个堆头,也筛不出多少金针普洱。此茶如此珍贵,也就是这个原因了。
这话说远了,咱们接着聊那款获奖茶。大会主办方趁热打铁,将这款获奖熟普进行了当场拍卖。结果出人意料,经过一番激烈的争夺之后,100克的熟普竟然拍出了16万元的天价。折算一下,这款金针普洱500克的售价竟然高达80万元了。
生熟普洱的抉择
事后这个厂家的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当时就是交了茶叶去参赛,也没想着能获什么大奖,更别说参加拍卖了。自2002年之后,金针普洱确实火了。别的厂家不奢求把茶卖到近百万一斤,那卖个万把块钱一斤总可以吧。此后的三五年,不少普洱厂家都会生产高档金针普洱。那真是精工细料,不惜工本。
其实就在金针普洱拍出天价后不到一个月,《北京晚报》刊载了一篇题为《京城茶叶市场起风云:六两普洱要卖百万元》的新闻报道。说的是在北京亚运村茗茶城,一片80年的宋聘号老茶饼,市场估值100万元人民币以上。几乎同一时间,两款普洱茶都爆出了天价。一新一老,一熟一生,既是两款茶的不同属性,也是普洱茶产业的不同方向。普洱茶的从业者,又该何去何从呢?
20年过去了,答案已经揭晓。云南普洱茶产业,走上了全力发展生普,大力炒作生普,极力美化生普的道路。其中的缘由与得失,不是三两句话能说清楚的。但是当年那种顶级的金针普洱,却是越来越少了。毕竟,很多好的原料都拿去做生普了嘛。我这款2006年的陈年金针普洱,也只能且喝且珍惜了。
普洱散茶的没落
其实不只是普洱熟茶,普洱散茶现如今也十分没落。普洱散茶的优点有三:其一,茶型便于取用。不管何时何地,爱茶人随手抓一把丢在茶器中便可冲泡。其二,茶味快速析出。由于没有紧压,条索遇沸水便可舒展,茶汤自然也就很快达到饱满的口感。其三,陈味容易转化。因为散茶与空气接触面积大,所以便于和氧气、水分发生关联。爱茶人自己存放,可以慢慢感受“养普洱”的乐趣。
当年的港澳茶楼里,茶客壶中闷泡的一律都是普洱散茶。香港南天贸易公司,是20世纪80年代香港地区的普洱茶头盘商。据该公司创始人周琮之胞弟周勇先生回忆,在当时南天贸易公司经营的普洱茶中,散茶(7、8、9、10级和级外茶)占到了95%之多。剩余5%的普洱才是饼茶。普洱散茶,是当之无愧的茶界人气之王。
讲到这里,肯定要引来了很多读者的追问:既然您说普洱散茶这么好,为何现如今市场上却几乎看不到了呢?不得不说,普洱散茶有再多的优点,还是注定要被淘汰。为什么?很简单,想当年,普洱茶是用来品饮的名茶。现如今,普洱茶是用来投资的商品。
近些年的普洱茶市场,存在着一个庞大的存茶群体。这个群体当中有不少消费者,当然更多是经销商和茶企业。他们高举“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大旗,成吨的购入普洱茶。这样大规模的存茶,自然不是为了自己喝。他们美其名曰收藏普洱茶,实际上却把普洱茶当作了投资工具。
老普洱,价值不菲?那么如何判断一款普洱的新老呢?光靠茶汤?那还是看不准。现如今断定一款普洱的年份,基本上还都是依照茶饼的包装纸、内票、内飞等印刷品上的信息。也就是说,断定普洱茶的年份,必须依靠普洱茶以外的东西。例如邓时海、耿建兴《普洱茶续》一书中,关于云南七子饼茶的制式有如下描述:
一般而言,勐海茶厂的七子饼茶每饼埋有内飞,上印“八中茶”图样,下两行字写“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茶厂出品”。每饼附上一张内票,上有中英对照文,基本上内票有大、小两种形式,与年代无必然对应关系。七子饼一饼357克,每饼有外包装纸,每七片用竹叶或纸袋装成一筒,外以麻绳、铁丝、各色绳带等方式捆绑,每十二筒成一篮,称为一支,附支飞一张,支飞上有茶号、每支净重30公斤等字样。亦有夹板箱者,是省茶叶公司因出口而重新包装,大约使用到1996年左右。支飞有直式与横式两种,直式支飞为省茶叶公司出口前所加入,年代未必较早,有些茶号只是一个生产批号,并不具有明确意义,例如7472-7;至于横式支飞则由勐海茶厂包装,装于竹篮内。

该书中,光是七子茶饼包装纸上“茶”字的最后一个比画“点”,就总结出了水滴状茶点、圆棱形茶点、方棱形茶点、后期水滴状茶点、印刷明体茶点五种。我举这个“茶点”的例子,诸位已可以窥一斑见全豹。至于其他的细节鉴定方法,更是多得不胜枚举。
总而言之,只有可以鉴定的普洱,才有收藏投资的可能性。这样一来,普洱紧压茶的优势便体现出来了。以普洱茶饼为例,出厂时都有外包装,里面配有内票,饼身压有内飞,这些都成为验明正身的有力物证。普洱散茶,则因无包装、无内票、也无内飞,而成了难以鉴别的“三无产品”。所以普洱散茶,即使再好喝,也不可能受到重视,更不可能被吹捧炒作。
只是好喝的普洱,不算是好普洱。能够升值的普洱,才算是好普洱。一款茶,难道好喝还不够吗?当然不够。因为现如今,普洱茶已经不是茶了。普洱是理财产品,可以用来投资。普洱是珍贵的古董,可以用来拍卖。普洱是财富的象征,可以用来炫耀。这是普洱的幸运?还是普洱的悲哀?
(责编:马南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