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龟巢荷叶佩,神秘的祥瑞之物

作者: 王春城

青玉龟巢荷叶佩(一对),为青玉质,温润细腻。由一块玉料对剖制成。以浮雕、透雕技法琢出荷叶、茨菰及水草纹,单阴刻线示叶脉,纹理清晰。荷叶中心各凸琢一只伸头相向爬行小龟,以双阴刻线琢出六角形甲纹。背面仅以粗犷的刀工琢刻出枝梗。这对玉佩构思严谨,造型生动,镂刻精细,抛光极好。古代将这种纹饰称为“龟游”,寓祥瑞之意。这对玉佩出土之后,就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同时也是首都博物馆馆藏重要文物之一。

祥瑞之物

青玉龟巢荷叶佩,1980年出土于北京市丰台区王佐乡米粮屯村金代墓葬中,墓葬为火葬土圹石椁墓。石椁四壁由四块完整的青石板组成,以凸凹状单榫卯相连接。椁底、椁盖均由三块青石条组成,石条之间以搭口相连。墓葬早年被盗,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但石椁、墓志相对完整。

根据墓志记载,墓主乌古论窝论,葬于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距今有800余年。这是北京地区首次发掘的有明确纪年的女真族贵族墓,它是研究金朝历史和玉器发展史极难得的珍贵实物资料。

青玉龟巢荷叶佩,神秘的祥瑞之物0

乌古论窝论其人在《金史》中并未有传,观其墓志,值得一提的也只有“世为乌古论部人”“尚第二女毕国公主拜驸马”“征辽之役公密有赞”这几句。其墓志的撰写人为李晏、书丹(用朱笔在碑石上书写,以便镌刻)人为邓俨、篆盖(墓志铭通常有盖,盖石上的文字习惯用篆书)人为党怀英,此三人却是金史各有专传。为何三位名士会给一个不知名的人撰写墓志?而且窝论身无官职,死因不详,死后也未葬于北京,而是葬于山东烟台。究竟是什么原因,又在北京发现了他的墓,墓葬规格还颇高?这一系列问题,最终在窝论的儿子乌古论元忠身上找到了答案。

乌古论元忠,金史有传,根据贾敬颜先生的考证,《金史》中的《元忠传》与《元忠墓志》的内容基本一致,唯传的内容较志略简,且将元忠获罪被贬等生平记录得更加客观。

青玉龟巢荷叶佩,神秘的祥瑞之物1

在金世宗尚未出兵讨伐海陵王之前,元忠一直在金世宗的府中生活,后娶世宗长女鲁国大长公主为妻。鲁国大长公主在其母去世后,一直主持世宗家中的事务,为世宗所喜爱。后元忠随世宗一起攻打海陵王,受到重用,官至右丞相,世宗还赐他北京丰台区这块宝地作为家族墓地,元忠遂将其父之墓由山东迁到北京,重新厚葬。当时由于元忠正得势,这次迁葬的规格也随之提高,因此,随葬品应该多数为元忠夫妇为表达对窝论的孝心所葬入的,与青玉龟巢荷叶佩一起随葬的还有一件白玉绶带鸟衔花佩,将这样两件寓意吉祥的玉器随葬入墓中,也是符合汉人所提倡的孝道,可见当时的金人已经开始接受汉文化。

灵龟游荷叶

“龟游绿藻,鹤舞青松”出自一首祝寿的宋词。类似的语句在宋词中并不少有,宋自逊的《昼锦堂·上李真州》中亦有“荷叶龟游,庭皋鹤舞”之词句。龟与鹤在这里均寓意长寿、吉祥。而龟与荷叶的组合,从这两句诗句来看,应该已经是一种固定的搭配了。因此,宋代的瓷器、玉器、金器上均有龟游荷叶这种纹饰出现。

在中国用玉的历史上,玉龟的形象出现得非常早,先民很早就注意到这种动物,并赋予了它特殊的意义。

原始社会早期,大汶口文化就已经开始出现对龟灵的崇拜,墓葬中有龟甲随葬。距今5800年至5300年的凌家滩文化中,1987年出土了一组玉龟和玉版,根据考古学家俞伟超先生和李学勤先生的研究,这组玉龟与玉版应作占卜之用。《安徽含山凌家滩新石器时代墓地发掘简报》中记载,玉龟分为背甲、腹甲两部分,玉版则夹于两甲之间。及至2007年,凌家滩遗址21号墓发掘出土的玉龟腹中有占卜签,出土时位于墓主人的腰部位置。这件龟腹内带占卜签的玉器的出土,更加明确地表明这类玉龟在凌家滩文化中作为通灵占卜的工具使用。

河南、陕西、山西等地的商周墓葬中均有龟形玉器出土,最为著名的当数殷墟妇好墓中出土的俏色玉龟。此时期的玉龟做出龟或龟壳的形状,颇为写实,这种象形玉龟,功用和此时期的其他象形玉器相似,应该是脱离礼仪用玉范围的,更多的是观赏和佩戴的功用。

青玉龟巢荷叶佩,神秘的祥瑞之物2

到了汉代,文献中开始出现对龟的记载。《史记·龟策列传》:“自古圣王将建国受命,兴动事业,何尝不宝卜筮以助善?唐虞以上不可记已,自三代之兴,各据祯祥。涂山之兆从而夏启世,飞燕之卜顺故殷兴,百谷之筮吉故周王。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耆龟,不易之道也。”“卜”即烧灼龟甲的卜法。文献中的记载,主要记录的仍是对龟的灵神崇拜。

从实物来看,汉晋时期,龟基本以四灵之一的形象出现,如战汉时期(西汉与东汉)比较常见的四灵瓦当。落实到玉器上,最为著名的当是陕西省茂陵出土的四神纹玉雕铺首,这件铺首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玉质铺首,高34.2厘米,宽35.6厘米,厚14.7厘米。主体纹饰为双眼圆凸、长鼻露齿的兽面,兽面两侧及上方高浮雕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四灵纹及卷云纹,发掘者认为这件铺首应为茂陵地宫墓门上的装饰品。

年代稍晚的北宋时期的其他塔基地宫中,亦有独立的龟形器物出现,如河北定州市贡院内静志寺塔地宫内出土一件白釉瓷龟;上海青龙镇“北寺”——隆平寺的塔基地宫内出土的木函内有一银龟。

相比灵龟,荷叶纹饰单独出现在玉器上要晚很多了,大多是与动物纹饰相结合而出现的。1970年,陕西省西安市何家村窖藏中出土了一件唐代白玉八瓣花形杯,故宫博物院也有传世的唐代花形杯,这都是属于比较早期的花形玉杯。落实到荷叶纹饰上,南宋晚期的史绳祖夫妇墓中出土一件白玉荷叶洗,这是目前比较早出现的利用荷叶造型进行设计的玉质容器。

南朝梁沈约撰写的《宋书·符瑞志》中记载:“灵龟者,神龟也。王者德泽湛清,渔猎山川从时则出。五色鲜明,三百岁游于蕖叶之上,三千岁常游于卷耳之上。知存亡,明于吉凶。禹卑宫室,灵龟见。玄龟书者,天符也。王者德至渊泉,则雒出龟书。”蕖叶即荷叶。可见,南北朝时将龟游荷叶视为歌颂帝王德泽清湛的象征。龟游荷叶的题材,最早出现于唐代的铜镜、瓷器上。此后五代黄堡窑遗址中发现一件青瓷盏底残片,在盏内底心贴塑一龟,腹外刻莲瓣纹,但玉器上并没有见到这一题材的纹饰出现。龟游荷叶的题材开始出现在玉雕工艺上,是从北宋中晚期或南宋时期才开始的。

目前考古出土的宋金时期的龟游荷叶玉器仅有两件:一件为四川广汉和兴乡南宋窖藏铁匣子出土的龟游荷叶玉带饰,另一件就是首都博物馆馆藏的这一对青玉龟巢荷叶佩。

将两组器物进行比较,笔者认为,从玉质上来讲,广汉和兴南宋窖藏出土的龟游荷叶玉饰更加洁白,纹饰风格更加简洁精致,仅一小龟游于荷叶之上,小龟昂头横尾,四肢呈爬行状,荷叶中部微凹。窝论墓出土的这一对青玉龟巢荷叶佩更加大气,玉雕手法也更为精湛丰富。南宋和金,一南一北,雕琢出纹饰题材一样的龟游荷叶玉饰,应是文化相互交流的结果。

(责编:马南迪)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