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防御性建筑的缩影
作者: 保罗·多布拉什切齐克如今,随着生态危机频发,龟成了尊重和保护自然的象征。其中最著名的可能是遗产娱乐公司于 2020 年在越南富国岛建造的海龟水族馆。
在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中,陆龟和燕子是人类最早住所的重要灵感来源。维特鲁威想象,我们的早期祖先在森林中围绕着四棵均匀分布的树建造住所:树干之间的空隙用树枝、木屑和泥土填满,筑成墙和高高的穹顶,屋顶用树叶和更多的泥土覆盖。在书的末尾,维特鲁威再次提到了“陆龟式”建筑,他认为这种建筑是第一批军事建筑的雏形,方形的避难所可用来保护士兵,使其免受攻击。这些陆龟般的小屋被想象成像金字塔一样的结构,安装在有轮子的支柱上,在战场上具有机动性。



维特鲁威将陆龟作为建筑防御模式的重点,反映了它们的外壳或许是自然界防御性建筑的缩影。陆龟是陆栖龟类,在已知的356种龟鳖目动物中,有许多陆龟物种在其生命周期中都是水陆两栖的,且寿命极长。龟是非常古老的爬行动物,2 亿多年前,它们的祖先与恐龙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所有龟都有附着在脊椎骨上的骨质外壳。与软体动物的外壳一样,龟的柔软身体与坚硬龟甲直接相连,龟壳有血液供应和神经网络,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生长和变化。
龟壳不仅是一种防御性结构,还让动物柔软的头部和四肢得以收拢,以抵御捕食者和外界环境;同时,龟壳也是它们重要的矿物质来源,一些龟类在长时间的水下生活中可利用龟壳调节体内的化学成分。最近的研究发现,龟壳是一种精密的防御结构,由三个不同的层次结构组成:一层柔软的角蛋白外层保护着下面的胶原蛋白层和骨骼层,能够吸收来自外部的冲击力,就像汽车的保险杠一样。
在建筑师团体飞行荒原(由让·奥贝尔、让—保罗·容曼和安托万·斯汀科组成)的作品中,龟壳中软硬材料的微妙相互作用与人类建筑惊人地相似。20世纪60年代末,飞行荒原与法国激进左翼艺术家团体乌托邦一起,专门从事充气结构的设计和建造,其中许多作品的灵感来自动物,包括龟。充气建筑是对20世纪60年代后期现代主义建筑的一次革命性背离—现代主义建筑以硬质材料(混凝土与钢筋)和教条的功能主义为特征。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译者: 陈钰
出版时间: 2025年1月
页数: 319
定价: 68元
与大象一样,龟也被更直观地转化为龟形建筑。历史上,长崎的福济寺始建于1628年,1945年 8月9日由美国主导的原子弹爆炸摧毁了长崎,后来,该寺庙被重建为龟的形状。长期以来,人们将龟甲与保护联系在一起——这在福济寺改造中得到了诠释。
如今,随着生态危机频发,龟成了尊重和保护自然的象征。其中最著名的可能是遗产娱乐公司于2020年在越南富国岛建造的海龟水族馆。该建筑被认为是对越南文化中海龟历史意义的“真实”参考,但这与其构造(混凝土墙壁很难说是生态友好的象征)和作为水生动物监禁场所的功能并不相符,那里的水生动物被作为供人类“消费”的对象。然而,至少从表面上看,它确实反映了海龟在东亚和南亚地区源远流长的文化意义。例如,在印度神话里的一个创世神话设想中,世界由四头大象驮在背上,而大象又由一只巨龟的龟壳支撑着。特里·普拉切特在他的“碟形世界”系列奇幻小说中就采用了这一形象来描绘大阿图因。在中国,一些古代神话把龟想象成宇宙本身:龟的背甲代表天,腹甲代表地,龟是天地之间的使者,就像现实生活中的海龟往来于陆地和海洋一样。
在西方,龟甲的形状启发了一些军事建筑的设计,这实际上是沿袭了维特鲁威将龟与防御性建筑联系在一起的观点。1775年,大卫·布什内尔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艘军用潜艇(用于美国独立战争),它因外形酷似龟而被命名为“海龟”号潜艇。与此不同的是,在冷战初期,一部美国动画片《卧倒并掩护》里有一只名叫伯特的乌龟,它教导美国儿童在苏联发动核战争时如何“躲避”并寻找掩体。就像伯特在遇到危险时躲进自己的壳里一样,人们天真地认为,孩子们只要躲在桌椅下面,就能免遭原子弹爆炸的巨大威力的伤害。
在恐怖的当代战争面前,龟作为防御性建筑的缩影可能已经变得可笑而可悲,但它依然是人类持续想象这些动物的有力方式。中国西北部的永泰城始建于明朝(1368—1644年),至今仍保留着这种古老的联系。尽管该城大部分已被废弃,但防御城墙上清晰标示出了龟形平面图,实实在在地证明了人类在建造定居点时,龟类所带来的安全感的象征性力量。如今,永泰被中国政府确定为“文化遗产”,保护它不被商业开发。
(责编:栗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