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22年第7期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22年第7期

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教育刊物。办刊宗旨是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交流教学经验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宣传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经验;宣传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的事迹;反映教师的要求和呼声;总结和交流各科教学经验,开展教学研究。

目录

视阈 | 劳有所得

“西红柿炒鸡蛋,居然列入了小学生劳动课程,这本是基本的生活技能吧,太无语了。”听说从今年秋季中小学校将开设的劳动课内容,一位家长满脸的疑惑。作为一个单身母亲,她早就开始培养女儿独立生活的能力,收拾房间

名师风采 | 唯有不辜负,方能归初心

【人物简介】倪方友,1972年2月生,硕士研究生,中学数学高级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32年,曾担任班主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教导主任,现为昆明市滇池度假区实验学校初中数学教师、副校长,昆明市春城计划

本期话题:信仰的力量 | 重走长征路,感悟信仰的力量

86年前,红军长征两次经过曲靖,把革命的火种播撒在滇东大地 86年后,我们一行三人,怀着对长征精神的无限崇仰,踏上了重走长征路的红色之旅。从曲靖城郊的三元宫会议旧址出发,沿着中央红军的长征路线,采用骑

本期话题:信仰的力量 | 沿着党旗飘扬的方向

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正如张桂梅所说:“我把党的声誉看得很重,把共产党员这个称号看得很重。”党员的身份和党徽的力量一直给我信心和勇气,是我不断前进的动力。我出生于高寒山区的一个贫困家庭,曾无

新课程 新教材 新高考 | 家乡文化生活调查实践

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是统编版教材必修上册中唯一的活动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与语文组同事在全年级认真开展了家乡文化生活调查实践活动,现将活动情况予以分享。一、准备阶段1. 动员激趣家乡是每个人生于斯长于

课堂实践 | 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概念教学设计探索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物理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学会科学探究的步骤和方法,了解物理概念提出的过程。“功”是中学物理教材中很重要的概念之

专题研究 | 疫情下如何利用双师课堂模式跨区域送课

新冠肺炎疫情为跨区域教研及送课带来了诸多不便,但乡村学校对跨区域教研和送课的需求却并未因此而有所减少。双师课堂采取主讲教师与辅导教师相互配合的形式,采用录课或线上直播的方式,由主讲教师进行主要授课环节

专题研究 | 宝钗:任是无情也动人

【编者按】整本书阅读是近几年语文教学界的热点话题。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作为18个任务群之首,纳入高中语文课程内容体系。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将“整

专题研究 | “黛玉之死”专题研读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所提倡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学科核心素养,我制定了具体的教学目标:1. 能通过课堂活动梳理清楚与“黛玉之死”事件相关的人物关系

专题研究 | 秦可卿的脉象与心象

“互证”是训诂方法之一,指运用词义本身的内在规律,通过词与词之间意义关系的对比,较其异同,正确地探求和判断词义。后泛指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相互证明,是学问研究常用的一种比较手段,具体有文史互证、史诗互证、

专题研究 | 设计小专题 突破重难点

如何上好复习课?有些教师可能会存在困惑,要么上成知识的回顾课,要么上成试题的练习课。由于难以实施分层教学,学优生可能会觉得简单乏味,学困生可能会觉得难懂无趣,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氛围沉闷。其实我们

专题研究 | 创设故事情境 提升复习效率

数学是一门研究客观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高中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并调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及学好数学

专题研究 | 话题式复习法助推初中英语复习课提质增效

在初中英语复习课教学中,传统的复习方法存在模式单一、沉闷,效率不高,达不到预期效果的问题。这样的复习方法大大地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复习效果往往不太理想。一堂成功的复习课不仅要对知识点进行梳理,使学

教学方圆 | 初中语文教科书课后练习中的写作训练探究

语文教科书的课后练习,体现了语文教科书的基本特点。语文教科书是语文课程的物质载体,是语文教学的凭借,是对学生进行读写听说全面训练的中介物,是传承民族文化的媒介。课后练习是属于教科书作业系统的一个组成部

教学方圆 |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初探

如何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营造写作的氛围?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多找原因,在写作教学策略上多动脑筋、多探索。一、打开心扉,激发兴趣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特殊感受和真实体验。通过写作文,写成长记录,

教学方圆 | 关注关键语句 学会概括与整合

义务教育统编语文教材重视学生对阅读策略的学习,小学阶段安排了四个阅读策略单元,这是教材编写的历史性突破。初中教材中虽然没有独立的阅读策略单元,但是此内容却贯穿于整个初中阶段的教学中。阅读策略是“调动阅

教学方圆 | “一课一得”的内涵与外延

在普通高中学校里,校级领导和资深教师常用学生是否有“一课一得”来评价授课教师一堂课成功与否。“一课一得”,即在一堂微课、40或45分钟的课里,授课教师能让学生至少有一个收获。一、定义与意义在一堂课里,

教学方圆 | 《归去来兮辞》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陶渊明作品的长处,不在气象夺人耳目,而在“诗心”耐人寻味。金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元好问说陶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殆非虚誉。纵观陶潜的作品,其诗如此,其文亦然。《归去来兮辞》是高中语文教

教学方圆 | 历史教学中人物评价与健康价值观的树立

20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认为:“历史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要培养学生思想导向走向正道以及对待历史事件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并把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所要求的作为历史课堂

教学方圆 | 以文本阅读教学为主线贯穿核心素养培养始终

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以文本阅读为主要形式,语言文字为主要素材,核心素养为主要归宿,思维逻辑为主要线索。本文以“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的阅读教学为主线,贯穿核心素养培养始终作粗浅探索。一

教学方圆 |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导入案例的“纵横”探讨

数学概念是一种数学的思维形式,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得以发展.要正确形成和理解一个数学概念,必须认识其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概念的本质特征,外延是概念的范围.由于教学时间紧迫,多数高中教师对数

试题分析与探讨 | 对一道政治简答题的联想与反思

2022年3月,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针对高三年级学生组织了2022年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笔者作为一名政治学科青年教师参加了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研修考试,对第39题颇感兴趣。【原题回放】阅

试题分析与探讨 | 以考促教 教考合一

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的作文题,以《红楼梦》中“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回的“元妃省亲”为材料背景,“匾额题名”为具体事件,以“直接移用”“借鉴化用”“根据情境独创”为思考出发点,引导考生结合个人学习

师路心语 | 在阅读中确立自己

学着教语文以来,尤其是在困惑和倦怠交织时,我不止一次有过要拜读温儒敏专著的想法。因忙于带领学生备战高考和处理教学以外的那堆事务,阅读计划一再被搁置。庆幸的是,终于从最近两次“须持续作战18小时”的值日

师路心语 | 给学生一缕阳光 收获灿烂的心情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让很多教师都操碎了心。踏霜踩露而出,披星戴月而归 才强调完常规,又得关注成绩 才鼓励好优秀,又得安抚好后进 一会儿教学,一会儿管理……天天连轴转的生活,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作“累并快

教育资讯 | 2022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目汇总

一、全国甲卷试题内容: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