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周刊2025年第10期

新民周刊

新民周刊2025年第10期

周刊 时政综合

简介

《新民周刊》以“影响主流”为己任,关注“新闻、新知、新锐,民生、民情、民意”,力求理性、冷

目录

新民一周 | 乌东终局

3月14日,当北约秘书长、荷兰前首相吕特离开白宫时,乌东冲突的终局已清晰可见。乌克兰不可能加入北约,北约还将与俄罗斯“改善”关系。 三年,1000多个日日夜夜,乌东冲突就此将走向尾声。那个被美西方煽动起来、乌克兰信以为真的“加入北约”幻想,...

封面报道 | 拯救“坏小孩”

千帆阅尽,归来仍是少年。迎风远航,人生从少年开始。参天大树的原点,是一株翠绿的幼苗;横流沧海的原点,是一条清澈的溪流。而人群中闪耀群星的原点,是少年儿童,是曾经天真懵懂,却也聪敏大胆、对“未知”充满好奇的孩子们。《新民周刊》今年将视线聚焦“...

封面报道 | 对罪错少年,宽与严的边界

微电影《饺子》海报。 小强因过失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服刑期间,主审该案的艾法官常去探望小强,并且每次都会带上一盒热气腾腾的饺子,称这是小强妈妈托她带来的。艾法官不仅关心小强的狱中生活,更鼓励小强继续学习,参加高考。 出狱那天,小强如愿...

封面报道 | 他们为何走上歧途?

高墙内的铁门,“哐嘡”一声重重地关上了。 两名狱警做完交接,向一栋宿舍楼走去。不远处,一群未成年犯正在上课,铁丝网阴影映射在白色墙壁上。这里是某地的未成年犯管教所(以下简称“未管所”),监狱里关押着满14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犯。15岁犯罪的梅...

封面报道 | 分级干预,精准预防矫治未成年人犯罪

3月上旬伴随着全国两会召开,“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与矫治”,成为近期社会关注的热词之一。 3月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应勇在作最高检工作报告时表示,2024年,检察机关起诉未成年人犯罪5.7万人,核准追诉初中生杀害同学埋尸案等低龄未成年人严重...

封面报道 | 如何教好“熊孩子”?

3月5日,两名5岁男童在上海某下沉式广场玩耍时意外脱离家长视线。警方到场紧急搜寻,多方联动前来助力。最终,民警在广场内的一家大型手机店附近找到两名贪玩的“熊孩子”,原来两人相约地铁口的“秘密基地”,玩得“乐不思亲”,最终引发了这场闹剧。 如...

封面报道 | “恶童警告”之影视杂谈

只要人类存在,地球上的犯罪行为就不可能停止,这并非新闻。不过,如果加上“少年儿童”的前缀呢? 而刑法审判的案例之外,少年儿童“日常的恶”也像太阳照不到的森冷一隅,令善良的人们顿起毛骨悚然之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8年的一项大型调查显示,全...

广域 | 热点

A 中国 促消费打出政策“组合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30条措施为促消费添柴加薪。3月17日,六部门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进一步介绍提振消费有关情况。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

广域 | 热词·数据·人物

热词 开盒 指通过使用非法手段进行网络搜索、挖掘,收集个人隐私信息,并在网络上公布,引导网民对被开盒者口诛笔伐,令其“见光社死”。“开盒”本质上是一种网络暴力,不仅严重侵犯个人隐私,更破坏社会公共秩序。 打听式拒绝 一种i人(内敛、内向的人...

广域 | 七日谈

壹 我支持文科缩招,但缩招更应聚焦中底部普通高校。 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的走红,再度引发关于文科存续价值的激烈讨论。澳门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周忆粟直言,顶尖院校有必要保持适度规模的精英化文科教育,但中底部高校须直面现实。 贰 人们已...

广域 | 孩子教我挂手袋

出门看朋友,总免不了拎着水果礼盒,连手袋里也塞着给朋友的礼物:书、毛笔、自家做的馄饨……我刚上车,正踌躇要把手袋和礼盒放在旁边的座位上还是干脆放在地上,忽听有清亮的声音在指点我:“你为啥不把包挂在前排椅子背后的挂钩上?你动手摸一摸,椅子的‘...

广域 | 不不不不不

私人之间的宴请,请座与让座,往往是宴会开始前的第一波小高潮。 接着是斟酒敬酒与拒酒躲酒的较量,常常可以贯穿宴会的始终。 朋友甲与老友乙小聚,当然还有一帮同事陪伴左右。甲提议给乙斟满,乙断然拒绝:不! 甲问:开车了?找个代驾!吃药了?看看药盒...

广域 | 下午茶

周末下午,明人如约到老邻居w君家一晤。见他家客厅的餐桌上,除了白茶香气袅袅,还摆着各类点心,丰盛得可以。 “下午茶。有西式点心,我也备了南翔小笼、荠菜馄饨等等。”w君一股豪爽之气。当年,他家穷得叮当响,哦,不是他家一家,弄堂里好多人家都一样...

广域 | “无用机器人”有什么用?(2025年 第09期)

上期封面 最近接触了不少机器人厂家,发现各家都在铆足了劲研发各种机器人。对,不仅仅是时下大火的人形机器人,还包括一些啥也不干的机器人,简称“无用机器人”。 有没有搞错,大家都伸长了脖子盼望着家务机器人、看护机器人、教育机器人赶紧进入日常生活...

观察家 | 西班牙与韩国劳动力短缺

詹小洪 本人曾在韩国工作过,后又到韩国学术交流或者旅游10多次,追踪、写作韩国问题已经20多年。最近刚到西班牙深度游两周,遂萌发了粗线条地比较两国经济的念头。 西班牙是排在德、法、英、意之后的欧洲第五大经济体,韩国则是排在中国、日本和印度之...

漫漫谈 | 难言之“音” 等

1.难言之“音”央视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要求削弱美国政府资助的媒体机构“美国之音”的母机构及其他六个联邦机构,作为政府缩减官僚机构的最新举措。而美国之音1300多名全职员工被停职并等待后续安排。作为美国意识形态的对外宣传工具,...

何以中华·本周博物 | 武王墩:战国楚墓的神秘世界

武王墩墓葬是战国时期楚国国君陵墓的重要遗址,具有很高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2025年2月19日,安徽淮南市武王墩一号墓入选“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武王墩墓主人是楚考烈王 2015年,一个盗墓团伙试图盗掘武王墩,后因被周边村民发现盗洞...

环球 | 欧洲,为何不停转、转、转

2025年3月2日,十余个欧洲和欧盟国家,以及乌克兰和加拿大的领导人在伦敦就乌克兰危机和欧洲防务问题进行会晤。图为法国总统马克龙(右)、英国首相斯塔默(中)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左)举行三方会晤。 “达成协议!”当地时间3月14日,有望出任...

文化 | 熔古铸新: 国之瑰宝亮相世界舞台

青铜器不仅是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的象征,更是古代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追溯历史,在日常使用的食器、酒器等器物基础上,中国古人基于礼制,将这些器物等级化、神圣化,发展出品类繁多的青铜礼器,用于祭神享祖、礼尚交往、宴飨宾客等礼仪活动,成为中...

文化 | 徐则臣:《北上》书写千年大运河传奇

3月3日,根据徐则臣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北上》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正式播出,并在爱奇艺同步全网独播。 电视剧《北上》以运河沿岸一群少年从相知相伴到分离重聚的人生轨迹为脉络,以大运河文化及时代更迭为背景,描述了个人成长、时代...

文化 | 《编号17》: 包裹在科幻外衣下的人性复苏

奉俊昊导演在拍摄现场。 凭借《寄生虫》斩获奥斯卡金像奖、戛纳金棕榈奖多项殊荣的奉俊昊导演带来了新作《编号17》——这也是他的作品首次在中国内地与制片国同步上映。 《编号17》的主角本来叫“米奇”,可惜他在地球上一事无成还欠下高利贷,为了躲债...

社会 | “烧鸡店”老板,站上北大讲台

2024年7月,李琳受邀到北京大学演讲。 背后是蓝绿色的黑板,面前是一张简单的讲桌,李琳万万没想到自己能站上北京大学的讲台。这是2024年夏天,李琳受邀到北大参加“京港澳台”人口老龄化专题夏令营,主办方邀请他讲一讲怎样帮助农村老人跨越数字鸿...

财经 | 这个春天,上海银行的暖心服务您去体验了吗

在手工编织包制作活动中,上海银行邀请了专业的手工老师,为社区居民讲解编织技巧。 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金融”一词被提及20余次,由此可见金融的重要性。而作为金融机构的银行,肩负着用好金融活水“灌溉”实体经济的重担。 值得一提的是,作...

专栏 | 掏空舞台的方式

舞台设计于我,就是怎样以设计完成掏空舞台上的所有空间。正如Johannes Schütz所说,所有舞台都应该是空台。但空台的“空”,可以不是物理上的——舞台满到一个地步,“空”不是目光所及,却是从感受折射到心理。掏空舞台的方式,因...

专栏 | 老菜脯

沈嘉禄专栏作家爱好美食和收藏 如果把《诗经》当作植物志来读也是极有趣的。比如萝卜,最早在《诗经·邶风·谷风》中出现,“采葑采菲,无以下体?”这里的“葑”指的是芜菁,而“菲”指的是就是今天我们熟知的白萝卜。一路走来,萝卜的...

专栏 | 怎么跟“高敏感”打交道

苗炜专栏作家读书,写字,旅游,锻炼 “高敏感”(highly sensitive person)简称HSP,高敏感人会更深入地思考,更有创造力,并且比大多数人更倾向于科学与灵性,也具备更强的同理心,但也更容易哭,或者说感情更脆弱。 高敏感的...

专栏 | 星光云水

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向前有路,光明在望。 星云大师是佛光山开山宗长,长期致力于教育、文化和公益事业,积极推动两岸交流。他数十年潜心临池,晚年因眼疾而独创“一笔字”,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境界、凝练的东方智慧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浓缩着他一生弘扬中华优...

专栏 | 重温英国墓园派诗歌

《夜思》[英]爱德华·杨格著上海三联书店2024年12月 作为墓园派代表作品,爱德华·杨格的《夜思》在出版后一跃成为仅次于《圣经》的畅销书,詹姆斯·鲍斯韦尔称赞其为“人类天慧创造出的最为恢弘灿烂的诗歌”。但或许...

专栏 | 还有自由的明天

女性权益一直是世界电影聚焦的热点,近日,意大利电影《还有明天》在中国公映。这部表现女性觉醒和反抗的影片,曾获得意大利电影最高奖“大卫奖”6项殊荣,并成为2023年意大利年度票房冠军。 意大利早期新现实主义电影有一部《罗马11点钟》,描写一大...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