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 张和平:用世界语言讲中国故事 ——专访北京奥组委开、闭幕式工作部部长张和平 8月10日上午,62岁的张和平一觉睡到了10点钟,“两年多没这样睡个完整觉了”。从2006年奥运会开、闭幕式工作部正式成立以来,原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张和平开始了每天24小时的“随时待命”。好多天连轴转之后,张和平掩饰不住疲惫,但心情却非常放松。张和平开玩笑说,原本他在奥组委这边的工作是虚的,在奥组委主
封面故事 | “鸟巢”外的开幕式 走出地铁10号线北土城站,我几乎没有认出自己的所在。几个月前这里还在拓宽的马路已经完全建好,新的10号线地铁车厢内不再只有过去地铁车厢那种令人难受的风扇。如果非要找出什么缺点,可能是空调有点凉。我站立的地方过去叫“熊猫环岛”。在1990年亚运会时竖立在环岛中间、几十米高的熊猫盼盼塑像,如今和环岛本身
封面故事 | 特技总设计程小东:点火背后的故事 程小东是开幕式的空中特技总设计,香港著名导演兼武术设计,履历表是一串显赫的电影片名,他却强调说:“开幕式不是武侠。”他与张艺谋的渊源已久。1988年的《古今大战秦俑情》,程小东是导演,张艺谋是男主角。“刚好20年!”程小东感慨,“《英雄》可以在全世界拿到很好的成绩,得到香港金像奖;如果不是《十面埋伏
封面故事 | 新时代的“活”字印刷术 “我们希望让几百个字模活起来,每一个字都可以迅速而准确地上下移动,合起来组成一个活的图案。”去年5月,奥运会开幕式组委会的工作人员向李泽青转达了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的一个创意。作为北京星光影视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李泽青一口答应下来。他没有想到,一个看似简单的创意实施起来竟如此艰难。“这个道具
封面故事 | 超越这一天 多年之后,来自重庆的杨斌先生也不会忘记2008年8月8日下午他来到“鸟巢”的那一刻,他没有开幕式的门票,但还是坐飞机赶到北京:“我是来庆祝奥运会开幕的,这一刻,全世界都在看着我们。”谭盾,旅美音乐家,他为这届奥运会的颁奖仪式作曲,在开幕式现场,他激动地说:“这不仅是一个中国的时刻,也是世界的时刻。”
封面故事 | 开启一场焰火盛宴的“秘密” “脚印”的技术含量29个大脚印在规定的30秒钟内全部完成,最后一个清晰印在“鸟巢”的上空。陈延文这才松了一口气。他是这项焰火技术专利的发明者,也肩负着8月8日开幕式上两个重要环节的焰火燃放——脚印和奥运五环。在电视机前最能感受这串脚印的奇妙,航拍画面上,它们左右分明,构成了有节奏感的行走动态,真的就
封面故事 | 造型:展示最华丽的美 ——专访开幕式造型设计总监徐家华 2007年8月,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徐家华受聘成为开幕式化妆造型总设计师,她是最晚进入开幕式团队的主创人员,主战场是所有演员脖子以上的部位。张艺谋认为化妆是一场硬仗,因为在很多大场面拍摄中,往往由于繁琐的化妆耽误拍摄时间。开幕式的表演面临着更大的工作压力,除了军乐团和“活字模”的演员外,1.5万名演员的
封面故事 | “鸟巢”的生命开始了…… 从“鸟巢”到国家体育场三联生活周刊:你们受邀来北京见证奥运会开幕时刻,也是“鸟巢”的开启时刻。作为一个大型的仪式空间,如何想象开幕式中的“鸟巢”?赫尔佐格:我们无法预测张艺谋是如何构思开幕式的。我们和他没有联系,他是导演,而我们是建筑设计师。我们的建筑已经向任何人的创意开放,它是一个公共空间,也是艺
封面故事 | 陈维亚:开幕式成功奥运会就成功了一半 我们到达林萃西里的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组委会时,是8月6日下午。几个说着流利汉语、非常漂亮的五大洲孩子正等候在接待室,领队老师说他们是演唱奥林匹克会歌的演员,准备让张艺谋看一下。两天后的演出里,没有这些孩子。像这样的变动数不胜数,开幕式副总导演陈维亚说,直到8月2日的彩排前,节目才真正确定,那些备选者
封面故事 | 追求“见光不见灯”的境界 ——专访开幕式灯光设计师萧丽河 三联生活周刊:两年前,你说会跟着好朋友蔡国强的团队竞标奥运会的灯光设计,后来发生了什么?萧丽河:当时我是跟蔡国强的团队,叫做“海外艺术家”团队。2005年夏天就在纽约天天熬夜,因为要在很短时间把方案赶出来。每个竞标团队都是一个完整的结构,有导演、音乐、服装、舞美、灯光等等。交出方案后,经过几轮筛选,
封面故事 | 桑兰的8月8日 8月8日,桑兰早上的安排是先到中央电视台录制奥运会前现场直播的节目,再到火炬传递的最后一站现场。因为身体状况,面对这样的工作安排,桑兰总是要比别人早起床一个半小时。上厕所、洗头发,这种常人也许十几分钟就能完成的事情,她要多花几倍的工夫和力气,况且出门前妆容上淡淡的修饰都要自己打理,于是,桑兰的8月8
封面故事 | “开幕式不是历史课,而是一种综合展示” ——专访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艺术顾问瑞克·伯奇 三联生活周刊:看完开幕式,我好奇的是,作为一个外国人,到底能看懂多少?瑞克·伯奇:对于普通国外观众来说,开幕式中的很多元素他们都是第一次见到,我想好奇与兴奋应该占了上风。现代奥运会的发展决定了大部分观众接受信息都是通过电视解说完成,这次开幕式我也担任了澳大利亚电视台第7频道的解说嘉宾。作为北京奥运会
封面故事 | 舞美设计:坚持中国的美学传统 ( 2008年8月8日晚,四川地震灾区。北川受灾群众安置点,人们通过临时架设的电视机收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转播。 )事实上,直到8月2日彩排后,表演的剧本还在变。“夸父逐日”的环节被最终去掉。依照最初的设计,在“画轴”打开后,一名演员跑进场内,身体逐渐被钢索吊起,奔向空中的“太阳”。但导演们认为这
封面故事 | 杨扬的8月8日 “大概10天前,我才知道自己是奥林匹克会旗的护旗手,我知道的过程还挺有意思的。”杨扬笑着说,“没有人通知我,有一天,服装师突然给我打电话,说要给我量开幕式上的服装尺寸,我当时一惊,一点都不知道开幕式上要我做什么。我就问他们还给谁量了衣服,他们告诉我有郑凤荣阿姨。我就打电话给郑阿姨,问我们干吗啊。”从
封面故事 | 张艺谋:自信了,才能浪漫和制造梦幻 一个仪式,一个平台三联生活周刊:开幕式是历届奥运会的一个重头戏,有人形容开幕式是一个仪式,有人说是一个宣言,陈凯歌在接受采访时形容是“国家大典”,我想知道您怎么定义?张艺谋:从奥林匹克历史看,或者从基本价值需求看,应该说是一个仪式。只是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每一个主办国都利用这个平台把它做成一个国
封面故事 | 美国“梦八”男篮 单脚踏在神坛上 ( 8月10日,中国球迷期盼的中国队与美国队的首场交锋在北京五棵松体育馆展开 )只有中国人叫他们“梦之队”这支美国男篮所到之处,无不受到最高热情的欢呼,让篮球界的“老记”们仿佛回到16年前——巴塞罗那奥运会。6月底在纽约洛克菲勒中心的室外旱冰场,数百名黑人孩子和大批游客忍受两小时的烈
封面故事 | 开幕式音乐的自觉中国意识 ——作曲家们说 郭文景什么时候接受任务,真的想不起来了,一年前的事情了。我算是介入比较早的,当时我不想参与,可是陈其钢老师说让我做“活字印刷”部分,我觉得很有挑战性,而且很难找到合适的表现形式,就答应了。那时候和张艺谋导演见面,我们商量怎么做这部分音乐,他只知道不要什么,但是要什么还不知道,不要的是所有的朗诵方式都
封面故事 | 白大成的8月8日 ( 8月8日,白大成带着这些“鬃人”参加了奥组委举办的民俗展 )手工玩具制造者的奥运任务屋里的空调开得很足,门口紫色的艳丽小花朵纹丝不动。“这也没什么名字,我叫它野茉莉花儿。”立秋过了,可对于69岁的白大成来说,夏天依然不轻松。8月8日这一天,他要早上7点出门,赶到奥组委专为非注册奥运记
封面故事 | 70%的音乐感觉很中国 ——专访开幕式音乐总监陈其钢 2007年5月底,长期旅居法国的陈其钢正好回到北京,就在返回法国前夕,接到张艺谋的电话。两人曾合作过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但是并无深交,甚至还为了合作有点小摩擦。张艺谋的电话很“暧昧”,只是问他,2008年忙不忙,如果请他参加2008年的奥运会开幕式,有没有兴趣?陈其钢当时很困惑地说,难道不是
封面故事 | “开幕式的成败,仅一线之隔” ( 中国代表团进场时,9岁的汶川少年林浩同旗手姚明走在队伍的最前列 )忙了一年,终于到了8月8日决战的日子。我凌晨2点钟又检查了一下“鸟巢”的公共区、隔离带,进场指挥10万名观众的礼包怎么摆,一直忙到5点钟。8点赶去国家体育场,落实运动员入场仪式,首先检查运动员的集散路线和隔离带设置。因为我
封面故事 | “鸟巢”里的开幕式 ( 8月8日,中国各地民众与“鸟巢”里的10万观众共享那一时刻 )8月8日下午16时开始入场,进入“鸟巢”体育场简单之至,只需由志愿者撕下开幕式门票的副券。这里没有哪怕是最基本的“安检”。当然,不是没有安检这道程序,只是它被转移到各个交通道口。换乘几趟地铁,到达北土城奥运支线换乘站,需要出站口到
封面故事 | 王潮歌:6人核心中唯一的女性 8月8日“火炬‘砰’地点着那一下,我突然意识到这件事做完了,圆满了,眼泪哗地就流下来,大家不管不顾地就抱在一起。樊跃是我的老搭档,平日里很儒雅、绅士的,那会儿居然跟小孩一样,在主控中心里又蹦又跳,‘喔、喔、喔’叫个不停。”“我们最担心的是天气,预报台随时向我们主控中心报告情况。“运动员入场那会儿,预
封面故事 | 易茗:中国礼仪小姐造型的创造者 ( 8月8日晚23点25分,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从VIP通道走向“奥林匹克讲台”致词 )易茗拥有一张全市奥运场馆通行证,192名来自易茗造型工作室的形象设计师分布在全市23个场馆,为337名礼仪颁奖小姐提供造型服务,平均每个造型师每天完成的发型、妆面在30个左右。8月9日是
封面故事 | 张艺谋的8月8日 我是8月8日凌晨1点左右离开的“鸟巢”,回到家时两三点了。这个时间对我来说已经算是比较早的了。洗了个澡,简单整理了一下自己,然后在脑子里面拉了两个单子,提醒各部门要注意的问题。开幕式像一个庞大的机器,此时,这个机器已经全部在正常运转,不需要我再去做什么。但是我需要在这个时刻,提醒有关部门要做的事情—
封面故事 | 蔡国强:为了这个珍贵时刻 开幕式结束后,蔡国强就去清点现场,检查是否有没有打出的哑弹。我8月9日凌晨两点采访他的时候,他自我评价,“这一天的花打得很潇洒”。在“鸟巢”上空的1.6万发焰火中只有6发没打出去,是很高的成绩。而整个开幕式的最高潮——点火,是蔡国强认为最复杂、考虑因素最多的一个环节,它需要近10个部门的配合才能完成
封面故事 | 沙晓岚详解开幕式的灯光设计 当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灯光总监沙晓岚走进“鸟巢”的时候,就被顶端的“碗缘”所深深吸引,那是一个长500余米、高14米的环状区域。这个总面积超过7000平方米的檐口立面,成为最后一棒火炬手李宁的跑道,沙晓岚也在8月8日之夜把它做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一块空中环幕。沙晓岚动用了63台大型数码投影机架设在三层观
封面故事 | 高红的8月8日 8月8日,高红客串了一次记者,在奥运村用摄像机拍摄各国运动员参加开幕式前的准备。“奥运会的女足比赛跟这次一样,是先在不同的地区比赛,决赛才在主会场进行,所以只有打进决赛的队伍才能入住奥运村。”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中国女足最后惜败给东道主美国队,那段经历给高红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回忆,她边拍摄边比
封面故事 | “中国打开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专访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艺术顾问伊文思·皮蓬 伊文思·皮蓬:我的团队在参加招标的时候还没有很详细的构思,但我们的方案中也提到了诸如纸张、中国画等一些概念,从这一点看,无论中国艺术家还是西方艺术家,对于中国元素的认识还算基本一致。三联生活周刊:纸张的概念贯穿在2008年开幕式中,让我联想到你导演的2004年雅典残奥会开幕式中那棵贯穿始终的大树,是
封面故事 | 让西方看到中国的文化积淀,但不是做5000年文物展 ——专访北京2008奥运会形象景观艺术总监王敏 走在街头,坐在电视机前或者比赛场馆里,我们每分每秒都会和王敏主持设计的奥运形象景观相遇。王敏现在有3个身份:中央美院设计学院院长、奥运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北京2008奥运会形象景观艺术总监。他和美院奥运艺术研究中心设计团队的全部工作,部分浓缩为3个白色大开本的设计标准手册:《北京2008奥运会会徽使用
封面故事 | 何振梁:梦圆之日 ——专访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国际奥委会委员何振梁 ( 8月8日晨,何振梁夫妇前往北京展览馆参加“2008年奥林匹克博览会”开幕剪彩 )这一天似乎比想象中来得平静,早上5点,何振梁就起床了,“因为有太多的事情要处理”。起来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拉开窗帘看外面的天气。窗外是一层薄雾,天气预报是午后会有阵雨,“但愿开幕式举行时能躲过阵雨”。何振梁对老伴说。何
封面故事 | 开幕式的“技术王牌”于建平 ( 在开幕式文艺演出最后部分《梦想》中,60名“飞人”从各个方位绕“地球”奔跑 )8月8日上午,于建平再一次来到“鸟巢”,与他带领的技术团队做开幕式前的最后一次准备。在北京开幕式的创作人员里,很少有人比于建平更熟悉“鸟巢”的各种数据。身形高大、腰板笔直的于建平会忍不住抬头看看——这座庞大的钢结构
封面故事 | 刘欢:我只兴奋了一下 ( 刘欢和英国歌手莎拉·布莱曼在开幕式上演唱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 )2008年7月22日,刘欢接到了一个开幕式组委会的电话,问他:“明天有没有时间?来一趟。”刘欢接到这个电话后心里有些疑惑,第二天按时去了。他去的是陈其钢的工作室,进门第一件事就是签一个保密协议,现场有组委会的人在摄像记
封面故事 |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1993年:奥运擦肩而过北京时间1993年9月24日凌晨2时30分,蒙特卡洛路易二世体育场。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获得2000年第27届奥运会举办权的城市——悉尼。经过四轮投票后,北京以两票之差落选,与奥林匹克擦肩而过。是夜,无数中华儿女泪沾衣襟。图片上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是前国家体委副主任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