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文摘2022年第13期

党员文摘

党员文摘2022年第13期

半月刊 时政综合

简介

本刊系全国唯一公开发行的文摘类党员个人读物。荟萃了国内外报刊之精华,以正确的舆论导向,高雅

目录

思想者 | 成败只差0.5毫米

在美国波士顿法院路109号门口,钉着一块青铜牌子,上面写着:“1875年6月2日,电话机在这里诞生。”这牌子告诉世人: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机,是美国发明家亚历山大·贝尔和他的助手沃特森发明的。1876年2

看大势 | 霜下之蔬

冬天,对我家菜园里的蔬菜来说,是最难熬的。它们没有塑料大棚的保护,夜晚完全裸露在霜天之下,生存极其艰难:一夜的厚霜冷冻,把它们打压得喘不过气来,个个耷拉着脑袋,一直要到第二天快中午的时候才能缓过神来。

看大势 | 传统之美 浸润人心

近年来,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不断深入,传统节日热、文物热、非遗热、博物馆热纷纷兴起,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氛围日渐浓厚。传承有抓手、发展有路径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弘扬优秀

看大势 | 中国县城制造,藏着无数“全球冠军”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新华社去海边游泳,10个人中大概有4个人穿着辽宁兴城制造的泳衣 外出时入住酒店,你用的一次性牙刷基本产自江苏杭集 打开淘宝购买袜子,有七成产自浙江诸暨……在中国上千个县城里,有不少

看大势 | 全球科技新博弈:科技创新呈现六大趋势

北京冬奥会上,观众可以通过VR头盔体验单视点“360度自由视角”观赛。新华社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加速重构与演变,科技创新呈现新的趋势,对此,我们应密切关注,积极做好相关应

观社会 | 逐梦苍穹真英雄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出征仪式现场。新华社2022年6月4日,万众瞩目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在西北大漠深处的甘肃省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正式亮相。他们是二度飞天的指令长陈冬、再叩苍穹的刘洋、首次出征的蔡旭哲

观社会 | 百万年轻人为什么追捧他们

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品先向年轻人科普专业知识“喜欢我的视频,就请关注我,一键三连。”镜头前,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品先用年轻人熟悉的方式推荐自己的视频。不只汪品先院士,这两年,一批学界大咖纷纷变身UP主,在“玩

观社会 | 四环游戏小组:另一种“学前教育”

2022年4月7日,四环游戏小组举办18周年庆。李静/摄每天上午9点,北京市西城区二环路内一个名叫“大半截”的普通胡同里,一扇不起眼的银灰色大门前,会迎来一群兴高采烈的孩子。胡同里的老邻居都认识他们,

观社会 | “社恐”与“社牛”:社会变迁中的怕与爱

“有一段时间,我根本不想要别人看到我,也不想跟外人说话。我连出门买奶茶都要穿戴好口罩、围巾和帽子,全副武装,要点什么饮料也是提前在手机备忘录上写好。”25岁的留学生Sammi这样形容她人生中最“社恐”

鉴历史 | 革命征途共携手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1926年,一首用法国儿歌《雅克兄弟》曲调重新填词的《国民革命歌》唱遍大江南北,成为那个时代的最强音。作为国民革命

鉴历史 | 开国元勋怎样送亲属下基层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仅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始终不忘无产阶级的革命本色,而且还对下一代言传身教,严格教育。这一点从他们送亲属下基层锻炼即可得见。毛泽东:你应到农村去拜农民为师1946年春,毛岸英从苏联

鉴历史 | 抗日根据地如何扶持技术创新

位于沈阳农业大学内的张克威塑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重要论断深深影响了中国的知识分子和教育事业,为中国加快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而这一思想并不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才形成的,中国共产党在开辟和壮大

鉴历史 | 忆高考制度的恢复和高考预选

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后,很多青年报名参加高考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一年,即1977年,我虽未能参加高考,但家兄参加了当年高考。他时时与我沟通,有时甚至全家人聚在一起讨论他的学习情况,我还多次帮他抄写复习资

悟文化 | 书院千年流变,走在复兴路上

岳麓书院。视觉中国书院历经千年,遍及华夏,在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与教育史中居于重要地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书院的千年流变史书院之名,最早见于唐代,是中国古代士人的文化教育交流组织,也是中国传统

悟文化 | 小人书,今何在

清华美院教授苏丹收藏的部分连环画。冯雨昕/摄清华美院教授苏丹收藏的部分连环画。冯雨昕/摄小人书被称为连环画。最鼎盛时期,它的年印刷量破亿册,是过去几代孩子的启蒙读物、快乐源泉。如今,连环画的风光似乎已

悟文化 | 汉光熠熠

西汉长信宫灯。叶一念/摄光影世界的汉代灯具,沉醉于典雅和非凡之间,寻获东方匠造的巧思和智慧。型:包罗万象在汉代,夜幕低垂之时,耀眼的灯火便进入了千家万户——在众多夜间场景中,我们皆可以瞧见汉代灯具的身

览世界 | 欧洲“双头”,谁主未来

法国总统马克龙(右)在爱丽舍宫会见德国总理朔尔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和德国结束了之前长达一个世纪的双边对抗关系,结成“法德伴侣”共同充当欧洲一体化的引擎,在很大程度上塑造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欧洲格局。

览世界 | 俄乌冲突下,全球“脆弱国家”生存报告

索马里难民。新华社俄乌冲突以及对俄制裁给全球能源、粮食的供给造成了巨大冲击。在全球经济疲软、通胀高企、社会隐患加剧的大背景下,一些“脆弱国家”受其影响,负面效应已经凸显。“脆弱国家”一般内政治理不善,

览世界 | 轰炸前,敌方来电

巴以冲突中被摧毁的居民楼。新华社一年前的5月11日,加沙地区最高气温为28℃,十分舒适。67岁的贾马尔·纳斯曼边听手机,边在路边来回踱步,他是巴勒斯坦人,也是加沙Ri-maj街区一栋大楼的管理人。就在

览世界 | 开一个“集装箱盲盒”

在英国最大的集装箱港口费利克斯托附近的一个露天仓库,一台移动式起重机仿佛蝎子扬起尾巴一般,高高举起它巨大的吊臂,然后将吊臂伸向一堆五颜六色的集装箱。起重机抓住最顶层的集装箱,“哔哔哔”地向后退行,然后

品生活 | 梁晓声:平凡的“人世间”

梁晓声在北京语言大学给学生们分享自己的创作感悟。新华社“就我的眼光看,理想主义、英雄主义正从当代人的生活之中逸去。有人看到了这一点,于是掉头而去,想要到别处寻找。我看到了这一点,于是将脸更凑近生活,看

品生活 | 总有一份温暖会抵达

一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日子。一场大水过后,村子里到处漂浮着柴草和牲畜的尸体,幸存下来的人都挤在村头唯一的高地上,等待着救援。很快,直升机投下救命的大饼和馒头,他们得救了!洪水退去后,那些带着爱与温暖的救

品生活 | 不急,等一等

一读研究生时,我的导师是一个性格很温和的老教授,姓夏。夏教授有一句口头禅:“不急,等一等。”遇到事情,你那边火急火燎,万分着急,他依然是云淡风轻,还来一句:“不急,等一等。”有一次,我们下乡搞调研,请

品生活 | 能坚持下去的自律,都会成为蜕变的契机

一我在知乎上看过一个问题:“你见过最不求上进的人是什么样子?”点赞数第一的回答是:“我见过最不求上进的人,他们为现状焦虑,又没有毅力去改变自己 做事三分钟热度,时常憎恶自己不争气,坚持最多的事情就是坚

品生活 | 别“踢猫”,也别成为“猫”

“踢猫效应”“踢猫效应”源自一则寓言故事:一位骑士在晚宴上被领主训斥了一顿,他怒气冲冲地回到庄园,对没有及时迎接他的管家大发脾气。管家心里窝火,回家后找了个鸡毛蒜皮的理由,又把妻子骂了一顿。妻子受了委

品生活 | “云健身”火了!如何运动安全又有效?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宅家生活催热了“云经济”,互联网健身迎来了新的春天,很多健身爱好者的健身活动从健身房换到客厅,从私教指导变为视频教学。北京体育大学教授王正珍表示:“大家愿意花时间在家健身是好现象,但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