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 | 读图 传统插花传统插花是以花枝为材料的一种生活艺术。据考证,传统插花艺术萌芽于西周,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崇尚自然简约之美,善于用线条造型和不对称构图营造诗情画意的氛围,充分表现出中华民族
读图 | 光影魔术师:印象主义者和他们的画 1869年,克劳德·莫奈和他的朋友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一起到塞纳河畔的“蛙塘”写生。虽然两人的构图不同,但他们都不关心画中人物的神态和情感,也不描绘故事情节,他们只关心映射在水面上的光线。他们认为
文化纪事 | 中国桥梁 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重峦叠嶂、峡谷纵横、江河奔腾、海湾绵延,处处胜地美景,令人心驰神往,也曾让人望而却步。重重天堑,何以跨越?——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中国被誉为“桥的国度”。中国桥梁历史之久、数量类型
文化纪事 | 文学中的“桥”意象 在中国的文化和文学中,“桥”始终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它意味着连通。作为跨水渡人的交通设施,它在人与自然之间沟通调和,在大自然的艰难险阻中,为行路者带来迈向远方的希望,也用建设者的智慧,为大自然献上一道道
文化纪事 | 宋代绘画中的桥梁 “山之人物以标道路……水之津渡桥梁以足人事。”这是北宋宫廷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对桥梁之于山水画的艺术定位。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制,桥梁可以“通济利涉”,连接道路、沟通山水。画作中的桥梁,与苍山碧
文化纪事 | 一石一木总关情 当人类需要出行、迁徙时,溪流江河是天然的障碍,用来跨越障碍的桥梁却需要人工才能建成。我们在欣赏一座座造型优美、铭刻着历史印迹的古桥时,除了惊叹于桥梁设计之巧思与装饰艺术之精美,是否也曾想过去探究桥的始
展览 | 满庭芳,金银流光中的宋式美学 宋代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人们擅审美、懂生活,在追求人生理想的同时,也将自己生活的一方小小天地经营得有声有色。岁月流转,古人生活的雅意和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凝结在一件件光华流转的器物之上。千年之后,它们静
展览 | 独领戈壁一枝红 张红戈女士的第一本钢笔速写集《爱的灵感》在拉脱维亚出版,这是她人生旅途和艺术生涯中的一件大事,可喜可贺。我与红戈女士相识并成为挚友,缘于甘肃艺术团在拉脱维亚的一次演出。2019年1月,受中国文化和旅游
行走 | 巴勒贝克神庙:“太阳城”的传奇 如果有人说,世界上规模最宏伟、最完整的古罗马神殿遗址不在罗马,也不在意大利,而是在地中海东岸的黎巴嫩,恐怕没有人会相信。直到我站在黎巴嫩贝卡谷地北部的巴勒贝克神庙遗址前,才意识到这句话或许是对的。巴勒
食之有道 | 人间至味是笋鲜 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从一场风波中得以幸免的苏轼,被贬到黄州(今湖北黄冈),过起了清苦日子。在那里,一种鲜美的山野食材引起了他的注意,并启发了他对人生去路的思考。数年后,苏轼和朋友在南山里喝浮着
鲜话说吧 | 文徵明,比枯木倔强 沈周弟子第一个读到沈周10首《落花诗》的人是文徵明。沈周将多年来的经历和感悟倾诉于诗,唯有与之相契的亲近之人方能知晓其中深意。文徵明20岁时即拜入沈周门下,15年来师徒二人以诗画、文章、人品相交,文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