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 | 乐清黄杨木雕 黄杨木是一种珍贵木材,质地坚韧,纹理细腻,生长周期较长,有“千年黄杨难成柏”之说。乐清黄杨木雕是以黄杨木为材料的一种观赏性圆雕艺术,有传统类、根雕类、劈雕类三种类型,三种类型的造型理念、制作技艺及程序
文化纪事 | 生态祁连 山如脊梁,屹立于天地之间,庇护着万物生灵,更蕴含着一个民族的精神气魄。在中国西北的甘肃、青海两省之间,横亘着一条巍峨的山脉。准确来说,它是一系列由西北至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宽谷盆地排列组成的庞大山系。
文化纪事 | 巍巍祁连 山河砥砺 辽阔天地间,绵延而立的祁连山脉静默不语,岿然不动,如屏障般守护着中国西部 摄影/王金祁连山,中国西部的一道生态屏障地处中国地势第一、二阶梯分界线,位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交会处,毗邻
文化纪事 | 石羊河:碧水盈盈 生生不息 石羊河 供图/视觉中国如今的青土湖绿水盈盈、水草丰茂 供图/视觉中国位于河西走廊东端的石羊河,古称谷水、三岔河、马城河。《汉书·地理志》记载:“南山,谷水所出,北至武威入海,行七百九十里。”发源于祁连
文化纪事 | 黑河:逶迤千里 润泽大地 黑河大峡谷 摄影/脱兴福黑河,古称“弱水”,曾名合黎水、羌谷水。《尚书·禹贡》中记载:“(大禹)导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从祁连山中喷薄而出的黑河,源头分为东、西两支。东源名为八宝河,源自祁连
文化纪事 | 疏勒河:大河西流 大道西行 疏勒河 摄影/吴俊瑞在丝绸之路开通后的1000多年间,疏勒河流域始终处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最前沿 摄影/吴俊瑞历史上,疏勒河被称为“籍端水”“冥水”。《汉书·地理志》记载:“冥安,南籍端水出南羌中,西北入
文化纪事 | 青山永固 绿水恒流 青绿千载,山河无垠。时光回溯至500多年前的明朝。微弱的烛光下,一幅长达30余米的绢本设色画徐徐展开青山绿水,层峦叠嶂。山间雄关萧寺,并精确标注出数百个地域名称,描绘了东起嘉峪关、西至天方城(今沙特阿
展览 | 以“瓷”为媒,共赏一段空明流光 瓷,诞生于绵远悠长的中华文明长河,埏埴成器,煅土作磁,被誉为“火与土”的艺术;瓷,以胎骨釉质塑型造色,承载着东方的风雅与奔放,历经数千年美的历程,对世界的审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瓷,流转在中国人的桌榻几
艺舟双楫 | 质沿古意蕴精神 杨华(1977年—),字涵之,号润堂,别署兰若精舍、独上高楼。民革党员,宁夏书画院创作研究室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杨涵之书法艺术馆馆长,宁夏大学客座教授,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库成员,央视书画频道《
艺舟双楫 | 回路 孔子一生行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不改其乐。何为孔颜乐处?不是金钱和权力,是人生境界。孔子一生言行可知,对性与天道的领悟不可知;颜回一心向学可知,超越短暂生命的未来不可知。
行走 | 南大洋上的“加拉帕戈斯” 此次南极之行的第一站便是新西兰亚南极群岛。由于这些岛群有不同的年龄和地质演变历史,并且彼此隔离,千百万年来这里几乎没有被外来因素干扰过,因此形成了纯粹而独特的生态圈,生物种群异常丰富,被誉为南大洋上的
食之有道 | 南瓜之味 一南瓜是一种习见的瓜类蔬菜,之所以称为南瓜,大约是因其在明朝中期由欧洲人从中国南方沿海传来。明中叶以后,南瓜栽培日盛,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在那之前,欧洲人已食用南瓜数十年,美洲人则已食用南瓜数千年。南瓜
影像 | 《人生大事》:“后疫情时代”的人文关怀 电影这种艺术形式的存在历史尽管只有一个多世纪,却因为其与真实生活世界的异质同构关系以及独特的时空审美特性,在百余年的中外电影创作中,以“死亡”为题材或者为延伸题材的作品并不少见。无论是大家耳熟能详的《
鲜话说吧 | 仇英的温柔 从小缺失了传统诗书的洗礼,仇英没有沈周、文徵明、唐寅的满腹文采,他从不向当时的文人一样在画上题诗作记,大多时候连落款也不写。他把自己隐没在作画之中,为画而生,因画得名,最后又湮没在浩如烟海、不记年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