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2024年第1期

百科知识

百科知识2024年第1期

半月刊 人文科普

简介

《百科知识》杂志社与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同期创建于1979年, 是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主

目录

聚焦 | 龙出华夏

生肖轮回,兔去龙来。作为华夏文明的创造物,龙的形象自诞生之日起便一直传承于中国人的生活之中:原始社会,先民崇信它的神力,塑其形以通天;阶级社会,帝王视其为祥瑞,皇家物用遍布龙形,民间也不乏龙的影子,民

自然 | 动物中的“龙”(上)

龙为中国“四灵(麟、凤、龟、龙)”之一,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的象征。这种神异动物大约起源于距今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是我国先民受各种现生动物的启发后,进行艺术创造而产生的动物形象。在十二生肖中,龙也

自然 | 龙年观赏“龙”植物(上)

龙是十二生肖中唯一一个虚构的神奇动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华夏子孙的图腾。翻看植物志,能与“龙”牵手的植物不少。花草树木的名字里塞进一个“龙”字,植物自身

文摘 | “先喝为敬”有渊源

“先喝为敬”有渊源古人喝酒时,主人必须先于客人饮酒,是为“献”。主人先饮,包含了向客人暗示“酒里无毒、可以放心饮用”之意。主人饮过之后,客人亦须饮酒以回敬主人,这叫“酢”,也称“报”。之后,主人为劝客

人文 | 飞升中华与舞动世界

作为中国人的文化图腾,龙的历史极为悠久。考古发现显示,8000多年前,在我国辽河流域就已出现“龙”的影踪;6000多年前,河南省濮阳市的“蚌塑龙”已与今天我们熟悉的龙的形象相差无几。随着早期文化的发展

人文 | 古典雅致香生活

我国有着悠久的制茶、饮茶历史,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茶都是上流社会的专属品。周朝时,茶是用来吃的;秦朝时,吃茶改为喝茶;到了唐朝,人们在煮茶时会加入茱萸、葱、姜、枣、橘皮等,配成一道香喷喷的茶。宋朝时,人

资讯 | 曝晒后,皮肤为什么不会立刻变黑

曝晒后,皮肤为什么不会立刻变黑太阳下曝晒后,为何皮肤不会立即变黑,而是过段时间才变黑?近日,一项新研究揭示了其中奥秘。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一项研究发现,人体受到紫外线辐射伤害后,会优先启动皮肤细胞DNA

科技 | 禁用“生鲜灯”:关于灯光与颜色的那些事儿

纷繁灯光,你对本色“忠诚”几何太阳光是一种具有连续光谱的全光谱自然光,并且在空间分布上的均匀度非常好,因此太阳光被科学家确定为“标准光源”。太阳光辐射在可见光(波长380nm~780nm)范围内包含红

科技 | 何为“庐山真面目”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著名文学家苏轼由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被调往汝州(治所在今河南临汝)任职,途中经过九江,与友人同游庐山。一天,苏轼游历西林寺,突然从中获得灵感,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

科技 | 你真的被低估了吗

你还记得《狐狸与葡萄》的故事吗?在这则寓言中,一只狐狸因为够不着高枝上的葡萄而说“葡萄太酸,我根本不爱吃”。人们常用故事中的狐狸讽刺那些无法达成较高的目标,便以“目标并不好”或“自己不想要”为由掩盖自

科技 | 你知道吗

为何女人比男人更爱吃甜食首先,生物学因素可能是女性更喜欢甜食的原因之一。科学研究表明,女性的激素变化会导致她们对甜食的渴望增加。比如在经期前后,女性的雌激素会发生变化,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女性在此期间会情

专栏 | 研究“人类是否会灭绝”有意义吗

“人类会灭绝吗?”在很多人看来,提出和研究这个问题是无意义的。即便如此,还是有科学家在孜孜不倦地探索这一课题。最近,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计算机模拟计算出“人类将在2.5亿年后灭绝”。生年不

专栏 | 民事纠纷与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社会纠纷的分类与定义刑事纠纷是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被控涉嫌侵犯了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纠纷。为了追究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司法机关会进行立案侦察、审判,并给予刑事制裁。该纠纷触及了统治阶级最

健康 | 蔬菜中的营养翘楚——十字花科蔬菜

不久前,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对西蓝花、小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的营养价值给予高度评价,特别指出,这类蔬菜中富含的某些分子有助于减轻肺部感染。其实,这不是十字花科蔬菜第一次“被表扬”,2020年,《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