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 导读 有宋一代,或者整个中国古代,李清照的文学才华都堪称第一流。朱熹曾说:“本朝妇人能文,只有李易安与魏夫人。李有诗,大略云:‘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中散非汤武得国,引之以比王莽
视点 | 李清照:一个忘记自己性别的才女 士族娇女李清照是宋朝山东历城人,这地方现在是哪里呢?就是济南。济南有两张文化名片,李清照和辛弃疾,又合称“二安”文化。今天我们如果去济南旅行,柳絮泉边有李清照的故居,她的纪念堂则坐落在趵突泉边,是一个
视点 | 李清照被删除的婚姻真相 几年前,我曾经在一个演讲里提到过李清照,讲了她的《词论》,讲她作为女性在文学史上的挣扎,讲她如何期待被正视,却被评价为“狂妄”和“蚍蜉撼树”。经历过数代的批评、诋毁、忽略、修正、删改、重塑,李清照才拿
视点 | 李清照的词,究竟好在哪里? 李清照与苏轼,两种性别,两种美学我们下面的介绍,希望从两派很不同的南宋词入手,一派是从李清照这边所延续出来的这种比较抒情、比较委婉的风格,另一派是从苏轼这边发展出来,延续到辛弃疾的非常阳刚,与社会、政
视点 | 什么是真正的名媛 近年来有一个很流行的话题,叫名媛。本文就借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来聊聊什么是真正的名媛。古代和今天不一样,今天的名媛或许还可以白手起家,但是,古代的名媛,却必须有良好的家世背景。比如,东晋的谢道韫,那是
视点 | 巾帼不让须眉的李清照 一1100年,宋朝的夏天有点热。在城外的一栋大别墅中,一群文艺界的老男人在聚会。他们围坐在一起,粗重的喘息声显示出气氛的紧张。在热烈的目光中,一张白纸缓缓展开,露出了三个大字——《如梦令》:昨夜雨疏风
视点 | 李清照的花 关心花儿的胖瘦,让我认出了李清照我读过一本翻译成英文的宋词选本,译成英文之后,几乎所有无比熟悉的宋词都戴上了万圣节面具,辨认不出究竟是谁写的,以及究竟是哪一篇了,宋词在英语里忽然变成了一锅粥。写到花时
大学 | 在清华做学渣,没那么容易 我是作为我们省当年第36个幸运儿进入清华大学的,而我以为要大放异彩的人生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慢慢迷失在自己铸造的桎梏中。我从来就不是个学霸,从小学开始一直到高中,我都只是个“鹤立鹤群”的平均水平,抬头
大学 | 我的逃学生涯 一小学、初中、高中,学生时代的每个阶段仿佛有着不同的色调。而在这三个不同时期,我唯一“沿袭”下来的习惯就是逃学。即便是在管束最严的高中时期,我也坚持每月必逃一次学,哪怕只能逃半天。当忍耐已到极限,我就
大学 | 从复印价格看高校 北大、清华、复旦、南开、南京大学等一批大学的复印价格是一毛一页或一毛五两页,且十数年来一直如此。有些大学的复印价格是两毛一页,甚至三毛一页。到底什么原因?有人会说:不同地方物价水平不一样。显然,这个解
文艺 | 什么是真正的古典范儿 作家林语堂称《浮生六记》里的芸娘是“中国文学及中国历史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芸娘的这种“可爱”,就是一种古典范儿,没有时代性,甚至没有地域性。无论放在彼时还是今天,都一样魅力四射。到底什么才算是古典范
文艺 | 我们的裁缝店 就在几十年前,当地的人们还穿着手缝的生皮衣裤。这是一个过去在喀吾图待过十来年的老裁缝说的。现在他在城里修汽车。还有一个当过裁缝的老太太,现在种着十几亩地。总之,老一辈裁缝们都改行了,不知受到过什么打击
文艺 | 食物包裹 世上一种有温度的东西叫“食物包裹”。读吴冠中《我负丹青》,记住一桩与画无关的吃事。“文革”期间,吴冠中与妻相隔两地,各自劳动改造,又各自害着各自的病,吴冠中惦着妻的瘦弱,偷偷地给妻寄去一包牛肉干,又怕
文艺 | 回忆一个春天的早晨 晨光抚摸如牛奶,窗外,“哗——哗——”的水声阵阵涌来。我醒在这里,仿佛梦境中的一匹马,被黎明的潮水冲到岸上。那不是潮水,那是车流。这里也不是海岸,是奔向明天的城市。簇拥我的,是室内的一小片寂静。清风透
文艺 | 马家窑文化同心圆纹彩陶盆 这是一组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同心圆纹彩陶盆。同心圆纹的文化寓意是什么?需要与当时的生存背景联系起来分析。五千年前的马家窑文化早期,先民们生活在洪水泛滥的世界里,现在的河谷川地皆为汪洋,人们惧怕水又离不
文艺 | 北宋 · 溪山行旅图 北宋 范宽 溪山行旅图 绢本墨笔 206.3 cm X 103.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图是中国绘画史中的杰作,作者是北宋范宽。画中迎面矗立的巨大山峰充满了画面,表现出雄伟磅礴的气势。一条飞瀑倾泻而
文艺 | 被筛选的历史 有人曾经问我:“作为历史写作者,你最感惋惜的是哪段历史?”我回答说:“最惋惜的不是哪段历史,而是每一段历史。”历史,其实是一门漏斗式的学问。这个世界每时每刻发生那么多事,但只有极少数的事会被极少数有心
文艺 | 摘月亮 傍晚,陪上幼儿园的孩子在公园玩,不远处的广场舞传来歌声:“摘下星星送给你,摘下月亮送给你……”儿子跟着扭一扭屁股,然后手指天上的一轮圆月,对我说:“爸爸,您帮我把月亮摘下来吧。”我以为孩子只是在开玩笑
文艺 | 黎明的感觉 做任何事,刻苦的结语常常是两个字:及格;兴趣的结语常常也是两个字:出色。高中毕业的时候,我在学习经验会上说:“学习最重要的是要有兴趣,要把上每一门功课都当作精神的享受,学习就是探险的过程,每一次上课都
文艺 | 许我 《梦溪笔谈·卷十八·技艺》中有非常特别之“许我”。为什么叫许我?这个姓许的人,和人谈话时,从不谦称自己的名字,无论对方什么身份,他都自称“我”。有一次,丞相贾昌朝想见他,派人邀请了好几次,他就是不来。
文艺 | 好文章 什么叫好文章?说来不过是:一、语言好;二、有见识,或者说,有思想;三、有趣味;四、不装。前三项,是为;后面一项,是不为。语言好是根本。语言要好,也简单,好歹读点古典诗文。未见不熟读唐诗宋词而语言能好到
文艺 | 万物的心跳 这几天我看纪录片《绿色星球》,发现在延时摄影镜头里,花朵们开放时的形态是我之前从未注意过的:不是盛开了就不动了,而是会稍微闭合一下,又盛开,像人的呼吸一样一起一伏,循环往复直至枯萎。一粒芽从森林的腐叶
文艺 | 最“南京”的地方 在我的印象里,我去过很多次明孝陵,心中早已默默将明孝陵作为了一个最“南京”的地方。明孝陵最佳的观赏时间,应该在秋天,筑着石像的灵道两边种了无数的银杏、乌桕、三角枫,每至深秋,红的红,黄的黄,紫的紫,金
文艺 | 梦边 小时候讲起或想到“故乡”,非常明确,没有第二个地方是这样子的。故乡有儿时玩在一起的同伴,我们熟悉每一条受腐蚀的台阶,我们在那里“办家家”;故乡有干净得不能再干净的街头街尾的角落。跟爹妈走亲戚回来,闭着
文艺 | 世界是不真实的 人总是那样,会在另一个人的感情中掺入许多并不属于他的而仅仅是他唤醒的朦朦胧胧的感情。而这些特殊的感情,我们身上总有一股力量在使它趋向真实,也就是使它汇合到一种更普遍、为人类所共有的感情中去。而人,还有
生涯 | 我与女儿关于死亡的讨论 三十多年前的一个除夕夜,在母亲的一再催促下,我和弟弟终于不情不愿地离开“春晚”,从明亮温暖的房子里踏入漆黑阴冷的夜幕中,去给素未谋面的姥姥、姥爷、爷爷,以及几无印象的奶奶烧纸。我心里带着对母亲的怨气,
生涯 | 我爸教会我的事 我爸教会我三件事,喝茶、自然、自在,没有教科书般的说教,而是在无数小事上,我爸默默做,我在一旁默默看,认真学。是我爸让我喜欢上喝茶。喝茶这件事很多年后我有一个自己的观点:知茶近乎禅。那时候的北京还没有
生涯 | 芥川的鼻子与贾玲的暴瘦 日本小说家芥川龙之介,写过一篇有趣的短篇小说,名叫《鼻子》。说日本的池尾地方有一位老和尚,他有一根长得像香肠一样的长鼻子,从上唇一直垂到下颚。池尾当地人们对老和尚这根怪鼻子,都抱有一种微妙的态度,既对
通识 | 究竟怎样才能过上好的生活 什么是好的生活?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是人生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非常困难的、争论不休的问题。许多人都同意人生的意义在于获得幸福,这个答案直接明了,但麻烦在于,“幸福”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这
通识 | 食盐掀翻了大唐 在古代,盐是一种仅次于粮食的战略物资。各朝各代的盐业政策反反复复,时而官营,时而民营,到了唐朝,围绕食盐的经营,终于掀起了轩然大波。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起兵叛唐,并进攻中原地区,当时的平原
通识 | 谁最早引介了国外标点符号 1866年,清政府派出的第一个出访欧美的使团——斌椿使团的成员中,有一位19岁的年轻人。他时刻用一双好奇的眼睛打量着新奇的世界,并将有意思的事情,事无巨细地记入日记中。作为中国最早一批学习英文的人,他
通识 | 数学家告诉你什么时候结束单身 去年我家有了第二个孩子,明显觉得原来的房子太小,就想换个大点的。当时正好有个朋友告诉我,他家附近有些新房。我跟老婆去看了一下,当场就决定买,第二天找了个房产经纪人就签合同了。房产经纪人对我们的快速决定
专栏 | 长江修鞋铺 全世界有大大小小无数个修鞋铺,但长江修鞋铺只这么一个;大大小小的修鞋铺,修鞋师傅的手艺有好有坏,但长江修鞋就是最棒的。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特别执着于穿细跟的高跟鞋,春夏秋冬,永远高跟,即便上下班要在公交
专栏 | 偷 我经常偷着买东西。偷是背着父母的意思。为什么要背着父母呢?因为家里拮据,这些钱本来是用作生活费的,我却拿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小到一壶食用油,一双鞋子,一件裤子,一个电磁炉,大到自己租房,买苹果电脑,报
专栏 | 茴香馅饼 我自封华北饮食界的三宝为:饺子、包子和馅饼。饺子不用多说,过什么节都要出来接客;包子接客的频率比饺子要高,且交易时间多在早晨;馅饼在接客量上稍逊包子,滋色俱佳的更少。这三宝都有相同的特点,里面都有馅料
专栏 | 认识“新”文科生赋能数字时代 数字时代的到来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而在这个变革的浪潮中,文科生如何赋能自己,成为数字时代的有力参与者,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那么今天我们将一起探讨数字时代背景下,“新”文科生应如何赋能,才能更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