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 导读 在宋明理学家中,王阳明在今天的知名度可谓最高,他的学问和行事也被很多人推崇,甚至出现了不少“一生伏首拜阳明”的铁杆粉丝。王阳明的人生经历的确“炫酷”。他年少时便胸怀大志,一次和塾师讨论何为人生第一等事
视点 | 王阳明:不要执着,光不仅在烛上 从广西返乡的路上,王阳明病情日重。一天,他从梦中醒来,问随行弟子:“到哪里了?”弟子回答:“青龙铺。”“船好像停了?”“在章江河畔。”王阳明笑了一下:“到南康还有多远?”弟子说,还有一大段距离。王阳明
视点 | 阳明心学的七个关键词 良知讲及王学,最先联想到的是“良知”,“良知”到底是一件什么东西呢?《传习录》上说:知善知恶是良知。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是天理。天理只从人心上发,除却人心,便不见天理。那个为天理本源的人心
视点 | 王阳明最喜欢的称呼号“先生” 就华夏三千年文明史来看,王阳明被称作“两个半完人”之一,前有孔子,后有王阳明,半个算曾国藩;就五百年文明史来看,王阳明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就明代当时的历史来看,王阳明也堪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视点 | 王阳明的黑暗荣耀 王阳明早期的书法,点画清晰,结体紧凑,崇尚古法。但人进中年,他的字势却越来越狂放起来。他在《传习录》中说:我在南都以前,尚有些子乡愿的意思在。我今信得这良知真是真非,信手行去,更不着些覆藏。我今才做得
视点 | 日本明治维新的原动力,真的是王阳明的学说? 中文知识界流行着许多“王阳明心学与日本维新”的美谈。比如,有说法称“阳明学乃明治维新原动力”,还有说法称东乡平八郎随身带有一块印章,上刻“平生俯首拜阳明”。这些说法是真的吗?阳明学真是明治维新的原动力
视点 | 良知与裤子 鲁迅不喜欢明朝,一句“无赖儿郎”说得我大呼痛快——我也不喜欢明朝,因为我以为明朝是秦朝的借尸还魂,明清以后的政治,骨子里全是法术势,并由此造就了邪魅的世界和中国人骨子里的奴性。但明朝有一个人我却喜欢,
大学 | 我在职高当班主任 我在一所职业高中当老师。职高接收的都是没考上普通高中、成绩与素质相对较差的学生,因此老师大都不愿意当班主任。他们常说:“发的那点班主任费,还不够被学生气病了买药的钱。”险被退学的“金毛狮王”2008年
大学 | 当一个文科生开始用GPT工作 第一次听说ChatGPT的时候我还在爱尔兰留学。爱尔兰本就是一个小众留学国家,我申请这儿的学校纯粹是为了摆脱文科生身份。本科的时候,社媒上连年对文科生唱衰,加上就业艰难,我萌生了文转理的想法。详细收集
大学 | 我决定不再接受“正确的人生” 成为蓝领2023年2月20日,过完年不久,我正式从山东一所一本高校退学。此时,我已经在浙江一家民宿前台工作了两个月。我每天早上八点上班,先帮客人上餐、收碟,再在前台接待客人,办理入住,也帮忙炸薯条,做
大学 | 一节冒冷汗的戏剧课 本着“这门课看起来学分特别好拿”的原则,我笃定地按下了选修戏剧课的确认键。迈着轻快的步伐,我来到了表演厅。看到老师正积极地张罗着大伙来到开阔的活动室围成圈时,我忽然意识到这课堂内容似乎与课题名称“世界
文艺 | 瓦上听风 唐宣宗大中十年(856)的春天,李商隐在回长安的路上,偶然经过那座道观。眉头一动。道观还是记忆中的模样。一场春雨软绵绵地落在屋顶,又顺着瓦的走势,汇向屋檐。瓦当起初还想奋力抵挡,终于没能成功,只能任凭
文艺 | 人生真好玩 古语有云:“七十而不逾矩。”“不逾矩”就是不必遵守规矩,一下子就活了。这个人生真的不错,真的好玩儿啊。有两种想法:如果你认为好玩儿就好玩儿;如果你认为不好玩儿就不好玩儿。就像你一出门,看到满天乌鸦嘎嘎
文艺 | 大作家怎样写花 汪曾祺曾这样写栀子花: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读完大家都失笑。微博上有评论:很摇滚!
文艺 | 圣手的力度 我们看国手对弈。正当一块棋要急于处理,明明一子吃下去就能立时解围,观众在旁急煞,但九段老师偏就不投这一着,把各处先手便宜占尽,才回过头来,霹雳闪电地料理这块待处理的棋。倘使文学创作也分段,曹雪芹应当是
文艺 | 烟火漫卷哈尔滨 洗浴与澡堂如果细数哈尔滨永不落潮的生意,洗浴中心和澡堂子肯定位于潮头。哈尔滨人请贵客吃饭,洗澡就像饭后的一壶热茶,成为首选。所以你走在哈尔滨街头,随处可见“松骨”“汗蒸”一类的灯箱牌匾。这里还流传着一
文艺 | 马家窑文化彩陶异形器 今天欣赏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彩陶异形器。异形器经历了一个由少到多的发展过程,早期的老官台彩陶器型单调,很少有异形器出现,到了仰韶文化时期,器型式样逐步增多,形成了异形器的第一次发展高峰。真正的高峰出现
文艺 | 北宋 · 春山图 春山图( 局部)北宋 燕肃 春山图卷 尺幅尺寸不祥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幅春山图作者是北宋燕肃,山东青州人,是宋仁宗康定年间进士,而且是一位科学家和画家,颇为时人称道。此图采取全景式构图法,厚实的山峰,
文艺 | 指纹锁 今天我们有同事终于换了新的工作用笔记本,十分高兴,从IT部回来以后就到处炫耀。众人凑过来艳羡了半天,正待散去,其中一个人忽然尖叫:“看,这里还有个指纹锁哩。”大家再看,果然在键盘右下方有一个扫描指纹用
文艺 | 春风浩荡 春天,一场场雨水湿透大地。云便在雨后形成。这些云不是从遥远的地方来的,而是最新鲜的云,是雨后潮湿的大地在太阳的照耀下,升腾而起的水汽。若是身处远处的高地,便会看到平坦的大地上,这样的水汽一团一团从地面
文艺 | 质朴是美的必要条件 椴树花的香味只有从远处才能闻到,一走到树前反而闻不到了。真正的文学就像椴树花一样。要检验和评价文学的感染力、文学的完美程度,要感受到文学的气息和不朽的美,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时间虽然能使爱情和人的其他感
文艺 | 悲伤不分大小 “非洲有孩子们在挨饿,”我母亲常说,“你应该心存感激。”每当我感到不快或者她认为我没有权利感到不快的时候,就会说这句话……我花了好几年时间,才发现这个论点至少有两个基本的错误。首先感恩不是快乐。如果是
文艺 | 跑步机曾是酷刑? 19世纪的英国工程师威廉·丘比特爵士发明了一种刑具:犯人得不停地踩着踏板,来带动滚轮转动,再把产生的动力用来抽水或者研磨谷物。在惩罚犯人的同时,又能创造一定的生产力,这种刑具乍听之下还挺有创意。这就是
文艺 | 梦中旅行 我所见的都是十几公里以内,季节也好,事物也好;我想别处也不会相差多少。对于我现在的年纪来说,生活已无新旧可言,春天也无远近之分。我对这里很熟悉,至少这几年里,我把这里称为家。我知道如何在这十几公里以内
文艺 | 有漫长的冬天是件好事 如果没有冬天,就不会这么感谢春天的到访,夏天的极昼,还有极北的秋日美景了吧。如果一整年都开着花,人们就不会这么强烈地思念花草。花朵会在积雪融化的同时一起盛开,那是因为在漫长的季节里,植物们早已在雪地下
文艺 | 蛇教给我们的道理 自古以来,蛇就是转变的象征。在蛇的一生中,它的躯体会逐渐长大,终至某一时刻,它必须要蜕去旧皮,换上新的。这个过程非常难受,很不舒服。蛇会不停地蜷曲、扭动,直到彻底与旧的躯壳分离,再从中爬出来。如果一条
生涯 | 八月的一天 爸爸去世之后,我回家的次数稍多一些。妈妈不太会用微信,她在她的微信同学群里很少说话,我教她怎么用微信发图片,怎么用拼音打字。我妈的汉语拼音非常好,曾经有一大爱好就是查字典,但现在更习惯手写输入,喜欢玩
生涯 | 我病了,我的错? 一我有两颗残齿,其中一颗是因为自己调皮打架弄断了,另外一颗是当年在篮球队里搞断的。我记得那天教练安排了一次实战对抗,十几个队员分成两拨打比赛。在一次控球进攻中,我运球迅速前突,正待用学了不久的三步上篮
生涯 | 什么才是真正的财务自由 七岁以前我住在上海,奶奶家离城隍庙特别近,走出院门,沿着石子路往右走,两百米长的弄堂尽头有一家小小的食品杂货店,柜台上有一排玻璃瓶,里面分别装着松子糖、话梅糖、橄榄。夏天的时候,门口地上还会放一个木箱
通识 | 科举考试后,残酷的竞赛才刚刚开始 1613年3月,一位来自扬州府的24岁年轻人考取了三甲进士。这一刻他走到了求学之路的巅峰,马上也将开启新的人生路——仕途。对于好苗子,从来不缺积极的指导者。很快,一位老乡就劝年轻人:“要找找某某重要人
通识 | 高手一句话 津门胜地,能人如林,此间出了两位卖茶汤的高手,把这种稀松平常的街头小吃,干得远近闻名。这二位,一位胖黑敦厚,名叫杨七;一位细白精明,人称杨八。杨七杨八,好赛哥俩,其实却无亲无故,不过他俩的爹都姓杨罢了
通识 | 千里马和大数据 春秋时代有个叫孙阳的人,由于他善于相马,人们便称他为伯乐(天界管理马匹的神仙)。有一天,伯乐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吃力地行走。当伯乐走近时,马突然昂起头大声嘶鸣。伯乐立即判断出这是一匹世间罕见的千里马。这
通识 | 新华书店靠啥赚钱? 你上次去新华书店还是什么时候?或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实体书店专门供读者阅读的样书,已不常见,可以称作是“有情怀”。但新华书店在十几年前,就是一个可以免费蹭书、蹭空调的乌托邦。当“言几又”“猫的天空之城
专栏 | 生活重复,情绪游荡 最近总觉得生活在重复上演。阳台上刚晾晒好的衣服、床单,撇过头去就看见它们被风吹起又落下;站在阳台上能看见高的天白的云,还有红屋顶;手机里的歌不停歇地回响,伍佰在嘶吼,朴树在吟唱。一种不可名状的独属于穷
专栏 | 废弃的校园 过年回家,老家附近的工业园陆续开张,远的距离十公里,近的只有两三公里,车从县城一出来,远远就能看到高耸的冒着白烟的烟囱。原本欢快的心情一下就低落下来。首先是天气,厚重的雾霾沉沉压下来,小镇被笼罩铅灰色
专栏 | 阅读的起点 一九九八年的暑假,临近开学,一纸调令把我爸调到了城南初中。这个时候,城南初中的排课表贴在教师楼一楼的阅览室里。我可怜的爸爸,像来到挤满人的车厢一样,他手里握着只是一张站票。校长只好临时把学校的图书馆交
专栏 | 2024强基计划:新机遇、新挑战,如何助力孩子迎接变革?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2024年强基计划迎来了重大改变,这既是一个新的机遇,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如何在新的教育环境下,更好地支持和引导孩子成长,成为摆在家长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一、强基计划的新变化: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