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 导读 画家老树这样评价叶嘉莹:“你看她一个人在讲台上侧向着学生走来走去,完全是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她是完全沉入到词境里面去了,走到宋人的庭院和山水里去了。她还会古人的那种唱诵式的吟咏之法,看她吟咏古人诗词的
视点 | 叶嘉莹:我要给年轻人打开一扇门 生于民国,长于乱世,漂泊半生,诗词贯穿了叶嘉莹的生命。她爱诗、写诗,还讲诗;不论何种,都是出自“感发”——“我对诗词的爱好与体悟,可以说出于自己生命中的一种本能”。人们说,她是中国最后的女先生,是穿裙
视点 | 叶嘉莹的十个关键词 寻根叶嘉莹出生于北京的旗人家庭,但叶嘉莹的祖先不是满族旗人,而是蒙古族旗人。叶嘉莹本姓叶赫那拉,其祖先部落居住在叶赫河畔。叶赫河位于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境内,河畔坐落着著名的叶赫古城,是明代海西女真四部
视点 | 每个人都应当珍重自己 我生于1924年,那年正是第二次直奉战争,是军阀混战的年代。我小时候不像现在的小朋友,可以出门上学,我是关起门来在家里长大的。先是父亲教我识字,念字号,裁成小方块的纸,然后父亲用毛笔在上面写字,写完字
视点 | 顾随先生对我的影响 要说平生对我影响很大的人,那一定有我的老师顾随先生。1941年,我考上辅仁大学中文系,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听顾先生的课。顾先生虽然教的是旧诗,可他是英文系毕业的,看过很多书,讲课时的发挥上天入地,不受传统
视点 | 如何用诗化解苦难 我遭遇到很多人生中的挫折、苦难、不幸的事情,我都是用李商隐的诗来化解,但是你要看我是怎么样从李商隐的那种悲观的心态里慢慢地转化出来的。李商隐的诗大半都是悲哀、伤感的诗,以后我们会介绍李商隐的生平,看看
大学 | 我学了最“土气”的专业 这真是在上课吗?每一所农业大学的食堂都有着“××地区高校第一食堂”的美誉,正如每一所海洋大学都绑定着“吃海鲜不要钱”的谣言。这些说法未必属实,但它代表着广大吃货对这些大学与偏小众专业的刻板认知——上课
大学 | 中文系的难,无人知晓 无论以怎样的标准划定“文科生”的范围,中文系,都是那个“最文科”的专业。作为一种文化基因,“中国文辞”是传统中国文化价值的凝练,是技艺,更是修养。作为一种知识体系,中文系曾在“表达民族意识、凝聚民族精
大学 | 我是小镇做题家 从小我就生活在一种两难的尴尬境地,但等到高中我才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这种尴尬,我一直难以描述,直至在网上认识了“小镇做题家”这个词。我想,没有比我更生动的诠释了。“小镇做题家”指的是那些出身小村镇,有
文艺 | 清简 一搬动房间,打扫整理。清理器物,以保持空旷。尽量不买东西,除非必要,惜物惜福。当心能够平衡和完整时,人只需要少而珍贵的东西。不会无故囤积,也不会失去内心的安全感。不想占有,浅尝辄止。分享,而不是取悦。
文艺 | 鱼骨非骨 八岁那年,我坐在一条大鲸鱼的脊背上,在太平洋流浪。它带着我一跃而起的时候,可比一匹马更威风。它前进时不追求速度,而是沉浸于游戏的激情。跃起,俯冲,激起巨大的海浪,享受征服海洋的快感。尤其夜晚,我们腾空
文艺 | 唯美的回忆 晚唐和南唐是文学史上两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有很特殊的重要性。在艺术里面,大概没有一种形式,比诗更具备某一个时代的象征性。很难解释为什么我们在读李白诗的时候,总是感到华丽、豪迈、开阔。“明月出天山,苍茫云
文艺 | 红山文化彩陶器物 辽西的红山文化彩陶器物,纹饰采用了刻划与彩绘结合的方式,以刻划为主彩绘为辅,给人带来一种新鲜感。这种表现方式非常少见,在我们熟知的马家窑文化和相对熟悉的仰韶文化中,彩绘和刻划一般不混合使用,刻划纹主要
文艺 | 南宋·溪山清远图 此图传为南宋夏圭所作,是长达近九米的一幅气势宏伟的长卷。夏圭是南宋最著名的画家之一。此幅作品反映出夏圭笔墨酣畅的高超画技,图中大刀阔爷的皴法和细致的点染、浓淡干湿的处理,使画中山石坚挺,树木润秀,意境
文艺 | 谣言的流传 信息和谣言的分水岭是主观性质的:它是我们相信与否的产物。当一个人相信他的一个朋友或认识的人所带来的消息,他就认为这不是谣言;反之,当他有所怀疑时,他就认为这同一个消息是谣言。荒谬之处即在于此。当一个谣
文艺 | 口味 口味和口音一样是从小养成的,“乡音无改鬓毛衰”,我已深有体会。口音难改,口味亦然。我在国外居留时,曾说“家乡美味入梦多”,不是虚言。近年来我常回家乡,解馋的机会变多了,但时移境迁,想在客店里重尝旧味,
文艺 | 幸福时刻 其实任何人,在经历时,都不会知道自己正在经历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在我们感觉人生就像一本小说那样快要有结局时,我们才能够感知并选择那个我们最幸福的时刻。要解释我们为什么从经历过的所有时刻当中选出了那个时
文艺 | 风暴终会过去 当载有船员的船冲入狂风暴雨中时,他突然看见帆绳绷紧。巨大的船帆在肆虐的风暴气旋中急剧膨胀后,帆绳开始咯吱作响,迸发出类似断裂的声响。船员在老旧腐坏、四散飘落的甲板上,在低鸣着拍打船体的波涛间摇摆着,用
文艺 | 树状的幸福 人就像树一样,肌体自有排异性,只能容纳和自己一块质料的东西。所以感情只能顺势而为,天然爱上的人,十年后还一样。有时在意外情况下也会产生情境关系,虽勉力培养,但怎么都爱得不浑然——内在自我不停地排斥一个
文艺 | 我要像秋天一样有条不紊 秋天为叶子涂抹红色,很是细心,像为亲爱的人涂抹指甲;同时,向掠过原野的风注入一些寒冷,定时定量,循规蹈矩;甚至,每天坚持起早,为植被盖上一层薄薄的白霜。霜是雪的预演。秋天娴熟而专业地持续自己的工作。她
文艺 | 先让自己幸福起来 一个人在今天这个时代,唯一有点把握的、有点小完美的生活,就是单身一个人,把自己的生活建构起来。有点艺术,有点旅行,有点读书,有点工作。真正能够获得幸福的人,他首先自己要活得很幸福,他在一个人的生活里面
文艺 | 我就像一条溪流 那时我还是个笨拙无能、站立不稳、无所适从的小人儿。用这个镜头的光圈观察我自己,用另一种目光,不完全是我自己的目光,用一种冷漠的、遥远的、无动于衷的目光观察我自己。这种目光今后将会同样冷静地记录下我的手
生涯 | 我的家族熬夜史 “在爱迪生发明电灯之前,睡眠是被分为两个独立的部分的,中间隔着一段夜间的清醒时间,大约从凌晨一点开始,持续几个小时。这种模式叫分段睡眠。也就是说,一百多年前,人们常常在夜半时分醒来……然后再次入睡,直
生涯 | 每个逃离的人身后,都有一双手的支撑 每个离开家乡的人都由两个自己组成。在他们离开家乡的那一天,便把过去的自己留下了。曾有朋友对我说:“真羡慕你,离开家那么久,父母也没有给你压力,任你在外面看世界。”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时愣住了——我似乎从
生涯 | 不曾远游的母亲 一母亲是上河人。所谓上河,就是峡河的上游。七十里长的峡河,在本地人的习惯里,常被分为三段,上段二十里,称上河;中段三十里,下段二十里,统称下河。各段人们的生活和语言习惯稍有差别。上段,相当于黄河源头的
生涯 | 温柔的侵犯 出门去办事情,刚从车棚里推出电动车,忽然发现忘拿一本书了,只好再返回去。刚到家门口,门是敞开的,我记得走时明明关上了。进去后,见父亲坐在客厅沙发上看电视,我问他:“门怎么是开的?”父亲回:“你妈见你回
通识 | 为什么人类天生讨厌苦味? 每个人可能都有一个关于喝药的痛苦童年回忆。相比大人来说,小孩对什么东西能入嘴,什么东西不能吃,显得分外挑剔。将一杯苦涩的冲剂咽下喉咙,对小朋友定力的要求相当高。成年后,喝惯了苦咖啡与苦涩的啤酒,变得“
通识 | 《千里江山图》中的“江山” 北宋时期有一幅画,它在国画发展史上与同时期的《清明上河图》齐名,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以它为创作灵感的节目《只此青绿》更是火遍全网,广受观众好评。它就是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这不禁令人好奇
通识 | “你有什么不知足的”,这话很危险 小时候,父母长辈常对我们这么说:“你们现在有吃有喝,幸福啊!不像我们那时候日子过得那么苦。”紧接着就是一句质问:“你说你还有什么不知足的?”没想到,等我们这一代上岁数了,也会对年轻人说同样的话。现在到
通识 | 宋朝也有“经济开发区” 我们都知道,宋朝有别于其他王朝的一个特点,就是政府非常重视经济建设,工商业很繁华,在财政收入结构中,工商税与官营企业的营利性收入首次超过了农业税,占70%以上。那么宋朝的商品经济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今
专栏 | 黑暗中的对话 要怎样去形容四姑娘山呢?大概是马粪混着淤泥的沼泽、鸡汤味道的热水、漏风漏雨的帐篷、从凌晨2点淋到中午的大雨、被马驮丢的板凳、被露水浸湿的冰冷手套、发霉的衣裤。四姑娘山的美呢?几乎没见到。长穿毕翻过垭口
专栏 | 一名全职奶爸的自述 我,北蓝,今年二十八岁,以下是我的工作简历:二十三岁,大学毕业,入职互联网大厂,任职内容运营,工作年限:一年。二十四岁,喜得爱女,入职家庭,任职奶爸,工作年限:四年且依然在职。在别人的眼里,我的人生过
专栏 | 大学中挂科的危害:一场不容忽视的学业警钟 在大学的广阔天地里,每一位学子都怀揣着梦想与憧憬,踏上求知的征途。然而,在这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校园里,挂科——这一不和谐的音符,时常不经意间响起,给许多学生的学业生涯蒙上了一层阴影。挂科,不仅仅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