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2023年第2期

视野

视野2023年第2期

半月刊 文摘文萃

简介

《视野》杂志是由中国著名高校---兰州大学主办的文摘类综合类月刊,以“关注社会生活,追踪前

目录

卷首语 | 卷首语

《击壤歌》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想必从人类诞生之日起, 我们便有了时间、空间意识。自有文字开始, 和时间、空间相关的概念,也一定是语言中无比重要的部分。虽然我

视点 | 我们是如何卖掉时间的

1到底是从何时起,又是在何种情况下,“游手好闲”开始被视作问题甚至是罪恶的?我还没发现有什么人尝试着手研究这个的。之所以会这样,部分原因是,人类历史上大部分时候人们都认为正常的工作模式就是有规律地一阵

视点 | “天上一日,地上一年”

一、浦岛太郎型神话很久很久以前,在某座海边的渔村里住着一个叫做“浦岛太郎”的年轻人,他尚未结婚,唯有一个母亲与之相依为命。有一次,浦岛太郎路过沙滩,看见几个孩子正围在一起,折磨一只小海龟。浦岛太郎非常

视点 | 在大的时空之间

小时候,父亲让我知道了中国农民对节气非常重视。那时每到春夏之交,他经常会串门,回家后高兴地告诉母亲:问清楚节气了,惊蛰、谷雨、清明、芒种……父亲说,早一天晚一天都会影响种子成长,影响整年收成。农作物的

视点 | 为什么长大后,时间就变快了?

是不是觉得这一年过得太快了?光阴虚度,日月蹉跎又一年。英国作家克劳迪娅·哈蒙德却说:“如果你认为生活中时间过得很快,说明你的生活很充实,不会感到空虚,更可能感到幸福。无聊、焦虑以及不开心都会让时间变慢

视点 | 为什么时间不能倒流?

人类生活在四维时空之中。我们也可以说,一切生命和我们所观察到的一切物质,都存在于四维时空当中。我们所说的四维时空,是时间和空间的总和,其中包含三维的空间和一维的时间。人们很早就发现了时间和空间的不同之

视点 | 汉字里的时间观念

古人是怎么感受时间的?最著名的一条记录,源自孔子。“子在川在曰,逝者如斯夫。”孔子在河旁看着滔滔流水,不由感慨:生命、万物、岁月的消逝,就像这流水啊。对人类来说,时间和流水有着重要的相同特征:一去不返

视点 | 我们如何感知时间?

为了完成“雪上1800五周转”、“花滑四周跳”等又美又飒的动作,运动员们除了穿戴各种黑科技运动装备和接受先进的训练方式外,他们对自身大脑的开发和训练也同样重要。事实上,运动员们能够完成一系列快速而精准

大学 | 学了不喜欢的专业之后

“学了不喜欢的专业,我是不是没法从‘天坑’出来了?”大一开学刚一个月,徐斌脑海中常常萦绕着这个问题,感觉未来4年充满了灰色。徐斌大学志愿被调剂到了不喜欢的专业,“查询录取通知时都蒙了”。原本想着开学好

大学 | 协和学医8年,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高考后,“临床医学专业回归高考热门专业top5”的话题冲上热搜,不少高分考生在高考志愿中填写了医学相关专业。“学医将来出路好吗”“临床医学的苦我能承受吗”“我的沟通能力比较差,记性一般,适合当医生吗?

大学 | 在最热门的行业,做最“卑微”的实习生

00后大学生孙梨今年大四,就读于西南某所一本大学,就业方向是编程,当码农。在过去的两个月里,她换了三份实习,其中一份只工作了8天就被开除。谈到社交媒体上盛行的“00后整顿职场”,她冷笑了一声,“怎么整

文艺 | 冬天是分号

早晨起来,匆匆到河边去;一个人也没有,那些成了固定歇身的石凳儿,空落着,连烫烟锅磕烟留下的残热也不曾存,手一摸,冷得像烙铁一样地生疼。有人从河堤上走来,手一直捂着耳朵,四周的白光刺着眼睛,眯眯地睁不开

文艺 | 跟鲁迅先生学写景

我经常会想起鲁迅文章里写景的句子。鲁迅先生的小说或散文中写景的文字不算多,却出手不凡,字字珠玑,可谓大师手笔。首先,鲁迅写景的色彩感极佳,显示出他在美术上的造诣,用色很“高级”,搭配如名画。比如《故乡

文艺 | 奴婢的服饰

说到《红楼梦》里面的奴婢,如果你从简化的观念去理解,当然会说她们没有人身自由,身份低贱,经常受到主子的欺凌。但只要稍微注意一下故事情节,就会看到贾府的丫鬟,没有谁是愿意离开主人家的。像金钏那样被撵出去

文艺 | 眷恋的味道

白天艳阳高照的炙热叫人感觉皮肤要裂开,空气弥漫着一股干燥气息,到了黄昏,气温开始下降,冷飕飕的风里夹带着椰浆融合糖香的甜蜜,历久弥香的年饼味道拉开了过年的序曲。“过年”是南洋人的说法。以前没听过“春节

文艺 | 虫子同学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时间点在每年公历3 月5 日至6 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 4 5 度时。惊蛰节气宜读《昆虫记》。惊蛰至,雷声起。这雷声约等于小学校的

文艺 | 唐·江帆楼阁图

唐·江帆楼阁图(局部)此图传为李思训作品。李思训( 公元651一718年), 曾任左羽林卫大将军, 善画山水, 唐人称其作品为“国朝山水第一”。与其子李昭道被世人并称为“ 二李”。《历代名画记》说其“

文艺 | 汪曾祺的固执

父亲汪曾祺年轻时写的文章里面的词儿多得很,真是才气纵横,你看着都费劲。你要是看人文社出的《汪曾祺全集》里那些早期作品,全都是各种各样的词汇。但是慢慢的,他越写越简单,越写越朴素,这也跟他对于文学和文字

文艺 | 深冬已至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把冬天视作“最糟糕的季节”。直到暖气发明之后,人们对冬天的态度才有所改观。但冬天也不乏爱慕者,歌德就是其中的代表。他这样写道:“太美了!浓雾凝结成细小的雪花,日光若隐若现,白雪皑皑的

文艺 | 阴影地带

我们的人生是不能以明快或抑郁来简单划分的,也有阴影这个中间地带。能够认识和理解这个阴影阶段,才算得上是健全的知性,而获得健全的知性是需要相应的时间和辛劳的。对这种伤脑筋的事,平时我尽可能不去想。因为一

文艺 | 秋阳

这秋阳——他仿佛叫你想起什么。一个老友的笑容或是你故乡的山水。你看他多镇静,多自在,多可亲爱。在半枯的草地上躺着,在斑驳的树枝上挂着,在水面浮着。你直想伸手去把秋阳掏些在掌心里,朵着嘴去亲他一口。要是

文艺 | 殿试作画

宋朝文士徐履,善画墨竹,尤擅风竹劲节,神韵超绝。绍兴十八年会试,徐履考了第一。秦桧想把女儿嫁给他,以示笼络人才,徐履却不愿攀附权贵,为人所轻。秦桧屡次逼迫,徐履无奈,只好佯狂作态,装傻充愣。待到殿试时

文艺 | 让自己苏醒

黎明是觉醒的时刻,是一天之中最具有纪念意义的时辰。我们一定要学会自己苏醒,更要保持清醒,但不能依靠机械的方法,而是对黎明寄以无限的期望,因为即便在睡得最沉的时候,我们也不会被黎明抛弃。毫无疑问,人类有

文艺 | 被毁坏的词

每当我阅读报纸、听收音机,或坐在咖啡座留意人们的谈话时,心中常涌起厌恶感——为那些一再重复说出、写出的言词,一再重复使用的措辞,空洞的言词或譬喻感到厌烦。最糟的是,当我听到自己的言谈后却不得不承认,自

生涯 | 契诃夫的朋友圈

《可爱的契诃夫》是契诃夫书信集的精选,译者童道明先生熟悉契诃夫的每一封信。他的注释像极了微信朋友圈的跟帖,看起来十分幽默,又打通了契诃夫的生平和逸事。在这样一个微阅读的时代,阅读大部头的书信集,可能会

生涯 | 我和申生的1945年

我跟董申生于1945年4月相识,当年秋天,我们的恋爱就结束了。这真像一场美丽的梦,但初恋的感觉影响了我一生,让我觉得人生是一个美好的存在。有一次,我买了音乐会的票,约申生到兰心大戏院听音乐会。我提前到

生涯 | 我是“守墓人”

人生除死无大事。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殡葬、养老等行业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关注。今年10月,「00后女生当守墓人」话题登上多个热搜榜,殡葬行业再一次走进大众的视线中。事件的主人公——小谭是个地道

生涯 | 桃之夭夭

我家的屋后,有几棵大李子树,还有几棵海棠树,北窗外不远处还有一棵桃树。桃树开花的时候,北窗就被桃花挤满了。这样的美景,并没有谁多看一眼。那一树妖娆的桃花自顾自开着,家里的大人孩子也自顾自忙着,等桃花谢

通识 | 职业担心犯

我发现许多读者都是职业担心犯。我说我退烧了,他们说有没有可能再烧?我说我转阴了,他们问有没有可能复阳?我说我算了经历了一次奥密克戎了,他们问你怎么知道不会经历第二次?第三次?以后每年来两次?总之就是很

通识 | AI准备好来到这个世界了吗?

喜欢谈论天下大事的人,如今最热门的话题就是AI了。AI的概念并不是现在才出现的。早在2001年,斯皮尔伯格就拍过一部名为《人工智能》的电影,讲的是一个机器人小孩找妈妈的故事。那时候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想象

通识 | 死亡的价值

1995年,美国和加拿大的动物保护组织联合开展了一个特殊的环保项目,将14头灰狼放归在黄石公园内。这个项目在当时引起了很多动物爱好者的不解,但大家很快就被结果震惊了。由于灰狼的捕猎,黄石公园内的驯鹿种

通识 | 古人如何护理牙齿?

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哪怕是现代医学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仍饱受牙疼及口腔疾病的困扰。古人碰见牙疼会出现哪些症状?古人又是如何治疗口腔疾病的呢?针对上述问题,聪明的古人想到了哪些方法护理牙齿

专栏 | 齐马

许多年以后,当我再次回想起与齐马相处的那些日子时,面前仍会闪过一幅幅杂乱的线条和图形。那些抽象的图案是我的美学启蒙,粗砺又深刻地刺进心脏,影响着我的现在以至未来。齐马在一个令人困倦的下午从破旧的艺术楼

专栏 | 我的小妮老师

《有什么在我心里一过》这本诗集,伴着我从海南到甘肃,到北京,再到甘肃,到西藏阿里,到拉萨,再到甘肃。我如此珍视的,不仅仅是一本书。这本书是小妮老师赠送我的, 签名时间是:2010 年12 月海南岛。那

专栏 | 父母,贯穿我人生的恩师

父母对于我的教育,是罕见的一致。我的家庭非常传统,他们对于我的学习永远都是严格的,从小到三年级,一直都是妈妈挑灯伴我学习。村里的人常说,女孩子读书读到高中就不行了,思维跟不上男孩。我妈虽然明面上不反驳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