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 卷首语 一个人越是耳熟能详,事实上我们对他越是陌生。鲁迅就是这样的例子。陈丹青说,鲁迅逝世后的20年,“鲁迅话题”为民族革命问题所缠绕;到80年代初,“鲁迅话题”又成了百分之百的“政治话题”;后来,“鲁迅话题
视点 | 鲁迅是我不断想念的一个人 按照胡塞尔的定义:“一个好的怀疑主义者是个坏公民。”鲁迅的性格、主见,不管哪个朝代,恐怕都是“坏公民”。然而全中国专门研究鲁迅的专家,据说仍有两万人。要想比较认真地谈论鲁迅,先得穿越两万多专家的几万万
视点 | 超级会玩的鲁迅 说到鲁迅,我们就会想起一句话:“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鲁迅在我们印象中,通常是这样的:须发直立、横眉怒目,严肃、无趣。实际上,真实的鲁迅有趣得很。夏衍说:“鲁迅幽默得要命。”陈丹青说:
视点 | 《呐喊》自序 我在年青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但自己也并不以为可惜。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
视点 | 绝望的抗争者 寂寞“我感到未尝经验的无聊,是自此以后的事。我当初是不知其所以然的;后来想,凡有一人的主张,得了赞和,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
视点 | 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922年12月3日的深夜,当鲁迅为他即将出版的小说集《呐喊》写下这篇序言时,他的脑海中或许会浮现起诸多过往的回忆。回忆在夜中奔走,既是曾经发生的现实,又是梦中逝去的残片,裹缠着哀乐与悲喜,不知哪一线
视点 | 鲁迅的笔名 1918年,已经三十八岁的周树人在民国政府教育部任职,独自一人住在北京宣武门外的绍兴会馆,工作之余的大部分时间用来搜集金石拓本、编校古书,少有人来访,生活颇清净且寂寥。唯一不时过来探望的是老朋友钱玄同
大学 | 大学生为什么不爱上课了? “大学生可以在任何地方,但不一定在课堂上。”这个说法来自一名大学生。近年来,大学生不爱上课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南京大学数学系教授朱富海发现,除了不爱上课,学生们也表现出沉默和被动,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不愿
大学 | 100年前,究竟什么人能进清华? 熟悉清华大学校史的人知道,凡是在1925年清华开设大学部当年或之前进入清华,如果没有被开除,都可以公费留学美国。在人人巴不得能够留学的时代,能进清华的天之骄子们,都是什么人呢?什么人可以考清华?190
大学 | 紫禁城里的皇家学校 眼下正值新一年的开学季,教育成为热门的话题。很多文史爱好者将目光投向了故宫。明清两代,皇帝在紫禁城设立了“皇家学校”,加强对宫廷各类人员的教育。比如,明代,内书堂为宦官学习的场所,宗学为皇室成员学习的
文艺 | 屋顶之美 关于屋顶,德国哲学家皮珀曾有过这样的比喻:“激情和理想主义色彩的人,头顶有两重世界,一重是星空,一重是屋顶。人在星空下生活,在屋顶下生存。”的确,在星空下生活,在屋顶下生存,反映了两个奇妙的生命状态:
文艺 | 贴一身五湖四海的膘 立秋那天,同事们嚷嚷吃羊肉,贴秋膘嘛,于是一起到了不远的靛厂路,那儿有家小饭馆,卖单县羊肉汤的。滚烫的奶白色羊汤端上来,紧接着是一筐喷香的山东烧饼,貌似很温暖的样子。这时,两位西北的同事,一位宁夏的,
文艺 | 闭着眼睛走路 你有没有闭着眼睛走路的经验?小时候,我最喜欢做一些“自己和自己玩”的游戏。比如在放学途中,从校门口开始,专心踢一粒石子回家;或是计算火车进站的时间,听到远远的汽笛声一响,便开始从家门口“起跑”,看自己
文艺 | 什么样的古典范儿最迷人 作家林语堂称《浮生六记》里的芸娘是“中国文学及中国历史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他在《浮生六记》的英译本序中说:“你想谁不愿意和她夫妇,背着翁姑,偷往太湖,看她观玩洋洋万顷的湖水,而叹天地之宽,或者同她在
文艺 | 五代·潇湘图(部分) 此图作者是五代时期的董源,江南钟陵人(今江西进贤)。他“平淡天真”的画风到元明时产生了重大影响,被尊为中国山水画的鼻祖之一。这是他的一件代表作,描绘了连绵的山势,密林中的山村,宽阔的大河,繁忙的船渡,
文艺 | 聚散随风 陶陶说:长远不见,进来吃杯茶。沪生说:我有事体。陶陶说:进来嘛,进来看风景。小琴说,我以前一直认为,人等于是一棵树,以后晓得,其实,人只是一张树叶子,到了秋天,就落下来了,一般就寻不到了。每一次我心里
文艺 | 风筝 一连三个下午,他守在后院子里那丛月季花的旁边,聚精会神做那只风筝。全家都很兴奋。三个孩子对这只能飞的东西寄托很高的幻想。可是他的兴奋,是记忆,而不是展望。记忆里,有许多云,许多风,许多风筝在风中升起。
文艺 | 大师只写家常文 写文章的目的,一是让人看懂,二是让人接受,三是能传播开来。所以,文章通俗易懂比故作高深好,简明扼要比长篇大论好,接地气比弄玄虚好。大师们都明白这个道理,因而下笔力求简洁明了,作文尽量用语家常。鲁迅在《
文艺 | 麻烦的乐趣 “在麻烦的事情里头,隐藏着真正的乐趣。”一直到长大成人以后,我才渐渐体会到这句话的真谛。举例来说,做菜最有趣的地方就在于那些要花工夫的一道道工序。做好的餐点之所以好吃,品相之所以出色,全是因为过程中你
文艺 | 作字 苏东坡有一篇短文《书舟中作字》,记下了乘船时遇到的一次危急险境:“将至曲江,船上滩欹侧,撑者百指,篙声石声荦然。四顾皆涛濑,士无人色,而吾作字不少衰,何也?吾更变亦多矣,置笔而起,终不能一事,孰与且作
文艺 | 人生中不能说谎的时刻 我们常将人生比喻为旅途,那些出现在我们生命里又离去的人就是一盏盏路灯吧,明明灭灭地,就走了一路。人生无常,没有什么是恒久的,连聆听你愿望的星星都会闪烁。不如想想那些路灯就是这样一盏接一盏地在我们生命里
文艺 | 钱至十万 《聊斋志异》里有个非常精彩的申冤故事。席方平的父亲憨厚老实,和村里一个姓羊的富户结仇。姓羊的先死;几年后,席方平的父亲得了重病,告诉家人说:“姓羊的在阴间买通鬼吏,不问青红皂白,要拷打我。”接着身上又
文艺 | 反刍 偌大的一艘邮轮,船员其实并不多。大部分的时间里面,水手是沉默的。如果你为了放弃自己而上船,很快就会知道这是多么愚蠢的决定。草食动物的反刍是不由自主的,恋人的言语亦然。既然没有人跟你说话,既然大部分的时
文艺 | 旅行者的意义 我忘记自己是怎样逐渐爱上了旅行。在行程中,我能控制自己的烦躁不安,试着观察陌生人的表情,和他们交谈,品尝他们的食物,进入他们的客厅,倾听他们的往事……我期待自己像是浮萍一样,从这条河流漂到那条河流。但
文艺 | 足不踏空 李可染先生绘画的主要题材是牛,牛的题材虽然看似单一,在他的笔下却姿态纷呈,表现出不同的意境。曾有许多朋友问过李可染,为什么要将牛作为绘画的主要题材,他总是笑而不语。直到1981年担任中国画研究院院长后
生涯 | 人生路上远不止一座乞力马扎罗 儿子12岁生日时,我决定送他一份生日礼物:带他一起登顶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乞力马扎罗国家公园允许登顶的最低年龄就是12岁。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因为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获得一切都太容易了,所以失去
生涯 | 饭桌上的教育经 爷爷叶圣陶到北京任新中国教育部副部长的第三年,我出生了。因为他太忙,我们的相处并不多,更不用说他对我有什么“耳提面命”的教育了。后来总有人问我:大教育家叶圣陶是怎样教育孩子的?我想了又想,实在总结不出
通识 | 为什么高铁的一等座不招人喜欢? 我的一个朋友,他的妻子怀孕了,在元旦前他的任务是把临产的太太护送回丈母娘身边。因为目的地没有机场,所以他们只好坐高铁过去。车票很紧张,最后他只买到了一个一等座和一个二等座,怀孕的妻子被安排在一等座,而
通识 | 怎样出版一本你自己的书 了解从写作到出版的基本流程,对于很多的普通读者来说,可能需要先了解这些。比如说,第一个问题——作为一个好的作者,在出书前需要做点什么?当然先要把作品写完。但是,在写作的过程当中,如果有一点出版思维,将
通识 | 穿衣服的辩证法 心理学家认为,我们穿衣服是为了实现三种目的:装扮、遮羞和保护。保护比较好办,在为了装扮、遮羞而穿衣时,我们往往会弄巧成拙。美国作家内奥米·布列文说,托尔斯泰痴迷于描写人物的服装。他写道,早上娜塔莎·罗
专栏 | 一台饺子皮机走丝绸之路 我有一群热爱生活的朋友,她们用自己的巧手和智慧,在西欧最西的爱尔兰,制作出各种各样的中华美食,其种类之繁多,味道之正宗,往往让我瞠目结舌、叹为观止。今年1月份,好友来我家做客,说很想从国内买一台饺子皮
专栏 | 单相思 在我人生的重要时刻,总会出现一些事物来阻碍我的脚步。所以我今天的不成功,完全是命运的造化。简单来说,命运喜欢搞我。就如高三本该是冲刺的时候,但我却在心里萌发了单相思。人们都说爱情是美好的,但我觉得单相
专栏 | 有一种毕业叫喊楼 喊楼,似乎是我们大学毕业季的传统。每一届毕业生在毕业前都会拖着租来的音响放着歌,打着手机手电筒,绕着学校转上一圈又一圈。去告别学弟学妹,告别大学的处处角落,告别含着遗憾与快乐但又不得不说再见的青春。或
专栏 | 被调剂了是很可怕的事情吗? 很多同学在录取时,可能会发现最终录取你的专业,并不是你填报的几个专业之一,而是被调剂到了你意料之外的专业,那我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可采取以下方式:首先,主动去了解一下你的专业,在这个学校是不是优势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