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 最爱的人啊 我喜欢看泰国公益短片,一般几十秒到一分钟时间,讲述一个意味深长的小故事。今天我看到一个,标题是《其实不是妈妈最爱孩子,而是孩子最爱妈妈》。短片一开始,妈妈们站成一排,孩子们蒙上眼睛,走上前挨个用“盲人
特别关注 | 家庭教育促进法,为父母赋能 策划执行 | 本刊编辑部  专家支持 | 罗爽(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策划人小语 |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家庭教育从传统“家事”上升为重要“国
特别关注 | 家庭教育为什么要立法? 提到家庭教育,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这是我家里的事,自己的孩子自己教,我们一家子就能搞定,为什么要立法上升到国事呢?家庭教育立法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从属性上来看,家庭教育在私有属性的基础上具有了一定
特别关注 | 带娃困惑面面观 从“家事”上升为“国事”,法律对家庭教育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规定,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些规定?这些规定又会给家庭教育带来什么影响呢?困惑一:“家事”变“国事”,教育孩子时,到底谁说了算?父母。法律明确规定,父
特别关注 | 官方带娃攻略 这是一部支持父母的法律,给父母实施家庭教育提供了很多具体的指导方法,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官方带娃攻略”吧。第十七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智
特别关注 | 佛系父母 “双减”政策出台后,“佛系父母”一词跟着上了热搜。从“鸡娃”到“佛系”,父母真的能迅速改变吗?要如何修炼,才能让心态变得佛系?一对佛系父母的艰难抗争2021年10月中旬,“37个家长联名要求7岁女孩转
特别关注 | 别让青少年抑郁成为难以言说的痛 科学认识和勇敢面对,是应对青少年抑郁最该有的态度。2021年11月,教育部明确提出,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要给予重点关注。1
特别关注 | 婚姻家庭有纠纷,想和解就找“和姐”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各地妇联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挥妇联优势,凝聚妇女力量,发挥妇女作用,在常规工作中求创新,在机遇和挑战中谋发展,成果丰硕,亮点频
特别关注 | 小平台大能量:“微家”温暖“半边天” 2021年12月的一天,福建省德化县葛坑镇,刚走出“农村淘宝服务驿站妇女微家”的李大姐说:“这一趟真是没白来,打心眼里觉得‘妇女微家’是咱娘家!”其他十多位姐妹也纷纷表示,每次来“妇女微家”都收获满满
家风 | 2,这个家庭科技含量有点高 家庭与事业从来不是对立的关系,只要用心经营,终能找到一个平衡点,收获意外之喜。采访王元卓和吕俊杰是在一个工作日的晚上,这个四口之家温馨、温暖。读初一的大女儿月月在房间忙着做功课,读小学的小女儿心心在一
家风 | 有了法律支持,立德树人如何树? 有人说,缺少德育教育,跟孩子缺爱一样可悲。家长应该重视孩子的人格品性教育,教孩子如何做人,因为它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贝多芬曾经说过,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2022年1
人物 | 邓亚萍:心力决定能力 关键时刻,不拼一下,怎么找得到最好的自己呢?现在流行一个词“YYDS”,意思是“永远的神”,形容在某领域首屈一指的地位。这个词用在邓亚萍身上,名副其实。驰骋乒乓界9年的国内大满贯第一人,拿了18个世界
人物 | 边玉芳:厘清自己才能读懂孩子 采访对象边玉芳,教授、博士生导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博士后,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
人物 | 抱团养娃16年,那些没上过辅导班的孩子都怎么样了? 不以分数论英雄,愿与孩子共成长。这是一群父母用16年践行的教育理念,更是他们送给孩子最好的人生礼物。一转眼,“双减”落地的第一个学期已过半,可仍有许多家长“水土不服”。他们焦虑于卸下“扁担”,自家孩子
人物 | 无国界医生“黑求恩”:哪里的生命有需要我就去哪里 他说:生命需要我在什么地方,我就在什么地方,责无旁贷。她说:我们两个不分开,你在哪里,家就在哪里。20岁的非洲马里小伙迪亚拉1984年来中国学习西医,误打误撞目睹了中医的神奇之处。从此一发不可收,他用
专栏 | 陪伴孩子这件事,陶渊明输给了苏洵! 做父母,是世上最烧脑的工作。究竟如何才能给孩子提供最优质的家庭教育?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岳晓东集20多年教学、科研和培训经验,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全新的家庭教育理念。2022年,让我们和岳晓东博士一起开启
专栏 | 从大名鼎鼎的“钱氏家庭”,理解家训的神奇作用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不仅对古人的修身、齐家起着重要的作用,更对今人的教育、成长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让我们一起聆听古人那些经久不衰的家训,收获更多成长。中国古代有“君
专栏 | 养育孩子就如同播种庄稼 教育孩子时,有的父母喜欢拔苗助长,有的父母热衷催熟,有的父母想要顺其自然又摇摆不定。怎么才能给予孩子最符合天性的教育?2022年,本刊邀请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中心
专栏 | 跟孩子谈性,父母为何难以启齿? 每个孩子都经历着从出生开始的性发育和性探索旅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在孩子不同的年龄段给予合适的性教育内容,如何用恰当的方式应对孩子各种与性有关的行为,是每个家庭绕不开的话题,也是保障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
专栏 | 当更年期汹汹来袭 当今,我们关注年轻女性的婚恋,关注中年女性的育儿,却对逐渐步入老年的女性缺少了解:婚姻、亲情、育儿、友情、身心、职场……多多关注老年女性,让妈妈这一代人从容、幸福地走向老年。中国的大多数女性在50岁左
专栏 | 晨间音乐会 即便已经长大,结婚并成为母亲,我们依然希望自己风雨中像个大人,阳光下像个孩子。如何永葆一颗孩童般单纯、快乐又昂扬向上的心?听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儿童图书新作奖获得者毛芦芦娓娓道来……早晨的阳光像一朵
专栏 | 别让你的妻子成为“绝望的家庭主妇” 近几年,爸爸在育儿中的重要作用被大家关注。如何开启父亲的育儿功能,让家庭系统更平衡,培养孩子健康健全的人格,是家庭教育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2022年,本刊邀请育儿专家王中会教授,分析爸爸不参与育儿的
专栏 | 原来小朋友们也怕“崩人设”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现在的孩子天生缺少童年玩伴,也缺少与同龄人良性互动的机会。社交能力越强,学习生活的阻力越小。但这种能力,并不如吃饭睡觉般与生俱来。将儿童社交知识教给孩子,是父母必须要做的。互联网技术
专栏 | 解读遗嘱中那些无法放下的牵挂 死亡,是一个人们都不愿碰触但又无法回避的话题。中国有着悠久的遗嘱法律制度历史,但公民的遗嘱意识却并不强。其实,对身后事深谋远虑的筹划意义深远。张洁在19岁那年盛夏,遇到了她未来的丈夫刘樟。彼时,刚刚来
亲子时光 | 我和孩子的“减”法生活 阳光灿烂的日子来了,可我和孩子的心里都不太踏实,这是怎么回事呢?妈妈:徐加凤  36岁 公司职员女儿:贺熙岚  8岁  小学三年级体验前情女儿上三年级,因为“双减”政策的实施,
亲子时光 | 我的孕期我做主 怀胎十月有哪些规矩和禁忌?长辈有长辈的铁律,过来人有“百分百准确”的真理。到底该听谁的?其实,听谁的都不如听自己的,因为自己怀的孩子,本来就应该自己做主和负责……怀孕那年我27岁,大家都说这是怀孕的最
亲子时光 | 心中有爱的孩子无所畏 孩子的心中如果装着足够多的爱,就等于拥有了一家取之不尽的“银行”,这会让他愿意付出,更会让他在成长路上快乐充实、无惧无畏!春天的时候带儿子去赏樱花,我稍微没注意,这小厮就折了一枝,兴奋地在手中把玩,我
亲子时光 | 别着急告诉孩子答案 家庭教育中,父母不要急于给孩子灌输知识,而是让他自己去“悟”,这才是最好的学习!学龄前儿童,正处于最富灵性的生命阶段,父母一定要注意呵护他的灵性。那么如何呵护呢?我的建议是在日常生活中,多使用启发式教
亲子时光 | 为什么别的孩子行,我的孩子就“不行”? 朋友家刚上初一的儿子被诊断为抑郁症,大家听后吃惊又难过。这孩子小学就成绩优秀,顺利升入一所重点初中的实验班,开学没多久便总念叨说自己胃疼,开始时还能忍耐,后来到中午就疼到必须回家。老师的电话一打来,朋
亲子时光 | 把孩子的眼睛和心灵喂饱 美育作为一种情感和人格教育,能够让孩子体验更加多彩的文化精神生活,感受更加丰富的情绪,扩展对生活世界的认识。林雨飞是一位践行家庭美育多年的妈妈,她重视让孩子感受生活,接触自然,并且在美育的路上陪伴着女
亲子时光 | 嘘,我想说点儿爸爸的坏话! 两年来我们面向小作者开设了这个栏目,听他们讲讲自己心中父母的样子。孩子们鲜活的语言、独特的视角,让我们忍俊不禁、如获至宝。今年,这个栏目精彩继续,小朋友们快来吐露心声吧!在别人眼中,我爸是一位大学教授
智囊团 | 迷你智能鱼缸等 迷你智能鱼缸这款鱼缸的长、宽、高分别为164mm、164mm和213mm,比iPad还小,只比普通手机大一点儿。鱼缸容量约为5L,可以养5条左右体长不超过5cm的小型观赏鱼。鱼缸内置氛围灯,智能模拟太
智囊团 | 快递员父母让孩子感到很自卑等 父母让孩子感到自卑Q:女儿出生后,我们就带她进城了。我们夫妻都做快递,辛辛苦苦在城里买房、买车。女儿一直很开朗,成绩也很好。但前不久,10岁女儿突然责怪我们不该来城里。她觉得我们太辛苦,也为我们是快递
智囊团 | “多动”男孩和他的烽烟战场 忙碌严肃的父亲,宠溺崩溃的母亲,被夹在中间的孩子,只有找到出路,才能结束这场三个人的战争。“多动”男孩:妈妈羽翼下的小婴儿楠楠是一个10岁的小男孩,第一次和妈妈一起来到我的咨询室,一直习惯性地躲在妈妈
智囊团 | 亲子关系好的家庭都做对了这件事 一身为父母,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作业困难户—“每次看他写作业能把我急死,磨磨蹭蹭不说,还写得歪歪扭扭、错误百出,说多少遍都不管用!”小哭包—“我家孩子特别爱哭,只要别人说他一句,能哭半个小时,我
智囊团 | 这些习惯可以保护地球,快告诉你的孩子吧 虽然之前几代人在保护地球方面做得不是很好,但从现在开始,通过改变我们和孩子的日常习惯,教会他们尊重发展的可持续性和自然生物的多样性,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依旧能救赎自己。可持续生活方式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
喜乐生活 | 读懂留守儿童的心灵密码 “种爱计划”是由婚姻与家庭杂志社与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共同发起的关爱留守儿童公益活动,通过与留守儿童进行书信往来,提供精神陪伴,以及孩子们所需要的关于家庭教育、儿童心理及生活指导等方面的课程及帮助。二十
喜乐生活 | 《这样做父母就对了》:送给父母的自我修行指南 从今天起,给自己立一个成长flag吧:和我一起每月深耕一本书,1年读完12本,学习婚姻之道,掌握育儿之法,走上成长之路,过一个充实又幸福的2022。本期带您一起读的书是《这样做父母就对了》。父母都希望
喜乐生活 | 优生优育,从孕前健康管理开始 孕育健康聪慧的宝宝是每个家庭的热切期盼,但优生优育离不开孕前、孕期和产后健康管理,掌握科学正确的孕产知识是健康管理的基础。2022年,本刊邀请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马良坤,分享母婴健康管理知识,助
喜乐生活 | 是你告诉我如何过好这一生 《婚姻与家庭》有很多老朋友,也结识了很多新朋友,多年来,收获了满满的爱与成长。未来,还将与每一个爱我们的人携手走过更长的岁月。我是个命运多舛的人。12岁那年遭遇车祸,虽然捡回了一条命,但人生从此多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