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 为什么爱你 我以前辅导过小朋友作文,一到周末几个小朋友都聚到我家,我们讲讲作文,然后就一起吃东西、聊天、玩。时间久了,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有时候,他们来还带着爸爸妈妈专门给我们烤的蛋糕、买的水果和各种好吃的。
特别关注 | 孩子的“问题”在说话 | 策划人小语 |孩子长大本来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可很多家长却因此变得更焦虑,因为孩子并不会完全如父母所愿乖乖地长大,而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行为:小到挑食、不合群,大到不愿学习、沉迷网络游戏、早恋,
特别关注 | 身高焦虑!那些“拔苗助长”的父母 孩子身高是许多父母心中的头等大事。2021年夏天,有媒体报道,杭州一位妈妈因担心儿子身高偏矮“病急乱投医”,一年下来花了48万元,结果儿子只长高了1厘米。这虽然只是个别现象,却反映了很多家长的心声……
特别关注 | 《女心理师》:父母生病却给孩子吃药? 《女心理师》火了,伴随这场治愈之旅,一个扎心的事实浮出水面:孩子的心理出现问题,有“病”的不只是他们,而是……作为一档心理题材电视剧,《女心理师》上映后广受热议。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案例就像镜子,映射出亲
特别关注 | 有一种执着,叫白兰守护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各地妇联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挥妇联优势,凝聚妇女力量,发挥妇女作用,在常规工作中求创新,在机遇和挑战中谋发展,成果丰硕,亮点频
家风 | 只为送孩子一台“时光机”,全家14年写下300万字亲子日记 有一位妈妈不仅坚持14年写亲子日记,还带动全家人一起写。她说,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父母自我成长的过程。2021年11月,因为写下300万字亲子日记,韦晴家庭被全国妇联推选为“全国最美家庭”。很多妈妈向
家风 | 给“直升机父母”的德育指南 有人说,缺少德育教育,跟孩子缺爱一样可悲。家长应该重视孩子的人格品性教育,教孩子如何做人,因为它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贝多芬曾经说过,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印度电影《直
人物 | 热播情感剧导演刘海波:专属温柔献给“我们的婚姻” 你知道吗,那些让你哭得稀里哗啦、笑得四仰八叉的热播情感剧背后居然是一位彪悍魁梧、胡子拉碴的“老生”!不过,别担心,你没有被骗,人家只是看起来很冷酷,其实骨子里可温柔了。他就是导演刘海波。5年前,电视剧
人物 | 张梅玲:生命教育应该是人生第一课 2022年1月1日,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第二章“家庭责任”篇中特别提到,父母应该“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导其珍爱生命”。这条规定一出,我感慨万千。之前在网上看到一则学生自杀的新闻。那个孩子不过十
人物 | 美食猎手三三: 寻味于山海之间 研究任何一种事物,都要从脚下出发,从事实出发,不带情绪、不带偏见,方能探取深处奥义。三三,本名刘姗姗,中国知名美食专栏作家,但她更像是一位“美食猎手”,无需赏金在前,自会走遍大江南北,只为探取最原滋原
真实故事 | 失聪女孩清华博士毕业,奇迹背后是3个人的永不放弃 2021年11月,“半岁失聪女孩靠唇语读到清华博士”的新闻引起社会关注。更令人诧异的是,听不见声音的她,还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方言和英语。奇迹背后,是一对父母28年的倾力付出。为女儿,他们成了疯狂的
专栏 | 历代家训中,最为重要的是什么?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不仅对古人的修身、齐家起着重要的作用,更对今人的教育、成长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让我们一起聆听古人那些经久不衰的家训,收获更多成长。距今约1760
专栏 | 别再人为训练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了 教育孩子时,有的父母喜欢拔苗助长,有的父母热衷催熟,有的父母想要顺其自然又摇摆不定。怎么才能给予孩子最符合天性的教育?2022年,本刊邀请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中心
专栏 | 韩愈对儿子的灵魂拷问 做父母,是世上最烧脑的工作。究竟如何才能给孩子提供最优质的家庭教育?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岳晓东集20多年教学、科研和培训经验,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全新的家庭教育理念。2022年,让我们和岳晓东博士一起开启
专栏 | 教孩子离“坏人”远一点,其实没用! 每个孩子都经历着从出生开始的性发育和性探索旅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在孩子不同的年龄段给予合适的性教育内容,如何用恰当的方式应对孩子各种与性有关的行为,是每个家庭绕不开的话题,也是保障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
专栏 | 尊重孩子,是家庭教育的前提 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这是一部为父母带娃赋能的法律,那么,父母究竟该如何做,才能既合格又合法呢?本栏目邀请家庭教育领域知名专家分别从不同角度,为父母提供详细解读
专栏 | 黄昏音乐会 即便已经长大,结婚并成为母亲,我们依然希望自己风雨中像个大人,阳光下像个孩子。如何永葆一颗孩童般单纯、快乐又昂扬向上的心?听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儿童图书新作奖获得者毛芦芦娓娓道来……一切都暗下来了,
专栏 | 爸爸缺位,孩子会缺啥? 近几年,爸爸在育儿中的重要作用被大家关注。如何开启父亲的育儿功能,让家庭系统更平衡,培养孩子健康健全的人格,是家庭教育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2022年,本刊邀请育儿专家王中会教授,分析爸爸不参与育儿的
专栏 | 更年期的妈遇上青春期的娃 当今,我们关注年轻女性的婚恋,关注中年女性的育儿,却对逐渐步入老年的女性缺少了解:婚姻、亲情、育儿、友情、身心、职场……多多关注老年女性,让妈妈这一代人从容、幸福地走向老年。近几年,随着二孩、三孩政策
专栏 | 话不投机,还能做朋友吗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现在的孩子天生缺少童年玩伴,也缺少与同龄人良性互动的机会。社交能力越强,学习生活的阻力越小。但这种能力,并不如吃饭睡觉般与生俱来。将儿童社交知识教给孩子,是父母必须要做的。孩子的社交
专栏 | 和儿子断绝了关系,想让孙女给自己养老,可行吗? 赡养父母不仅是传统美德,也是子女的法定义务。李琼华生来就很倔强。她拒绝家里安排的婚事,嫁给了自己喜欢的小伙子,为此和家里大闹一场断绝了关系。谁知,婚后不久,丈夫意外去世。为了生活,李琼华将刚满3岁的儿
亲子时光 | 不如,每天送孩子上学吧 妈妈:沈一丹,32岁,测量工程师儿子:希希,7岁,小学一年级“妈妈,希望你们一直来接送我,好想和你们多说说话呀。”体验前情我是个事业心很重的人,每天都忙忙碌碌,回家还要加班。晚上,我完成工作,儿子希希
亲子时光 | 兔爸家书,用文字陪伴女儿成长 提到家书,你可能首先会想到《傅雷家书》《曾国藩家书》等经典著作,也可能会觉得家书这种沟通方式有一点点遥远、陌生,毕竟在这个追求快的社会里,我们有太多快速的通讯方式。但是在广东番禺,却有这样一位父亲,从
亲子时光 | 穿公主裙的小“泼猴” 对于每个妈妈来说,即使在茫茫人海中,也能一眼认出那个小小的身影。因为,她是自己的孩子。机灵的二宝我有一个任性的孩子。她的名字叫沐沐,带着初雪的寒意来到我身边。她喜欢穿粉色裙子,扎两根朝天的麻花小辫,但
亲子时光 | 我成了离不开孩子的妈妈 其实不是孩子离不开妈妈,而是妈妈离不开孩子。假如人生注定是一场目送,我只愿陪伴孩子过好每一个当下。闺女上幼儿园那天,我一整天都心不在焉。同事问我怎么了,我说孩子第一天入园,也不知道怎么样。同事笑我,你
亲子时光 | 家长群实用生存指南 家长群里,如何才能当一个“恰到好处”的家长,不惹事、不怕事,跟老师“恰到好处”地沟通呢?父母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需要让渡一部分权力给老师,老师获取权力之后,有责任教育好孩子,同时也受父母监督。想
亲子时光 | 最棒的老师,最好的妈妈 两年来我们面向小作者开设了这个栏目,听他们讲讲自己心中父母的样子。孩子们鲜活的语言、独特的视角,让我们忍俊不禁、如获至宝。今年,这个栏目精彩继续,小朋友们快来吐露心声吧!我妈今年50岁,是北京一所重点
智囊团 | 越不容易怀孕越易生男孩等 荷兰一项调查研究发现,需要一年以上时间才能成功怀孕的妇女,生男孩的概率是58%。该研究还发现,越不容易怀孕,生男孩的概率越高,且每晚一年怀孕,生男孩的概率就增加4%。这项研究也从侧面解释了男性人数为何
智囊团 | 儿子偷偷抄作业等 Q: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建了个微信群,怀着好奇心登录他的微信,发现他让同学把口算作业答案发过来抄。我没有批评他,但旁敲侧击说自己小时候也抄过作业,但这个习惯不好。儿子说他抄同学的口算题,是因为题目简单但
智囊团 | “守”着爸爸不肯上学的男孩 当孩子出现厌学的情况,别急着催他上学,不妨先看看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来访者小波(化名)是一名18岁男孩,在家休学快两年了。平时上课,他一直请病假,但每次考试都会去。然而,在家自学终究比不上学校的进度和
智囊团 | 开启无“礼”过节新模式 每逢过年过节,你是不是提前几周甚至几个月就开始琢磨着列好给家里每个人都要买的东西?孩子的小恐龙毛绒玩具、孩子他爸的衬衫领带、给长辈的鲜花礼品……长此以往,在孩子眼里,“过节”就跟“送礼物”挂了钩,节日
喜乐生活 | 外出打工父母,需要一把打开留守孩子心扉的钥匙 “种爱计划”是由婚姻与家庭杂志社与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共同发起的关爱留守儿童公益活动,通过与留守儿童进行书信往来,提供精神陪伴,以及孩子们所需要的关于家庭教育、儿童心理及生活指导等方面的课程及帮助。留守
喜乐生活 | 一起应对厌学,做孩子的“神队友” 从今天起,给自己立一个成长flag吧:和我一起每月深耕一本书,1年读完12本,学习婚姻之道,掌握育儿之法,走上成长之路,过一个充实又幸福的2022。本期带您一起读的书是《父母做这9件事,孩子从厌学变爱
喜乐生活 | 不孕不育率增高?轻松备孕4必知 孕育健康聪慧的宝宝是每个家庭的热切期盼,但优生优育离不开孕前、孕期和产后健康管理,掌握科学正确的孕产知识是健康管理的基础。2022年,本刊邀请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马良坤,分享母婴健康管理知识,助
喜乐生活 | 你看我长大,我陪你变美 《婚姻与家庭》有很多老朋友,也结识了很多新朋友,多年来,收获了满满的爱与成长。未来,还将与每一个爱我们的人携手走过更长的岁月。1985年,8岁的我放学后去妈妈单位找她。妈妈还在加班,无聊的我翻看办公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