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 让美贯穿生活 我在网上学习哈佛大学《积极心理学》课程,主讲导师是著名的泰勒教授。他在讲课时说:这不是一门注重理论研究的学术课,而是注重方法论和实用性的实操课,学的人可以更幸福。提到这门课的意义时泰勒强调,社会心理学
特别关注 | 以美育人,留给孩子另一种DNA 策划人小语美育是为了培养人认识美、体验美、热爱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国家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对帮助人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家庭美育、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是做好美育工作的三大支柱
特别关注 | 盏盏桔灯汇聚成炬,亲子阅读共沐书香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各地妇联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挥妇联优势,凝聚妇女力量,发挥妇女作用,在常规工作中求创新,在机遇和挑战中谋发展,成果丰硕,亮点频
家风 | 五世同堂大家庭,老有慈心小有孝心 以个人带动小家,以小家带动大家,这个五世同堂的全国最美家庭凝聚起浓浓的亲情,也凝炼出优良的家风。一个大家族,26个小家庭,94位家庭成员 五世同堂,最年长的86岁,最年幼的2岁……这样一大家子聚在一起
家风 | 不放纵、有限度,从小培养孩子节制的美德 当下的社会生活丰富且充裕,诱惑与挑战也是无处不在。家庭作为孩子各项品质得以形成的最基本场所,培养孩子从小学会节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父母抱怨孩子“一看电视就没完没了”“一玩起来,连饭也不
人物 | 张梅:心怀仁爱解民忧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幸福而奋斗。在张梅看来,作为一名党员,就是心中装着百姓,手中握着真理,双脚踏在人间正道。2022年6月29日,沧州中院立案庭庭长张梅当选为河北省出席党的二
人物 | 王宜:“三口之育”重塑餐桌上的家风 品育,真正的国风教育近些年,国内开始出现并流行“食育”,还有不少“食育”相关培训机构相继出现。所谓“食育”,就是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教育,这个概念最早于1896年由日本养生学家石冢左玄提出,他认为“体育
人物 | 孙雪梅:愿世间不再有伤害 她是一位媒体人,也是一位公益人 她是一位妻子,也是一位母亲。为了让女童不再受到伤害,她踏着荆棘前行,却陪伴家人太少……2022年7月15日,重庆市潼南区柏梓镇郭坡村村委会。“女童保护”公益项目发起人孙
真实故事 | “晚安”温暖陌生人, 一个孤独者的自我疗愈 听别人的故事,品自己的人生,10年发送4万条晚安短信,她在温暖他人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疗愈。“在周一的夜晚,结束一天奔波,此时的你大概已经被倦意萦绕,但明朝依旧让人期待。晚安。”“不管迟到早到,都希望
真实故事 | 故事收集者:记录平凡人的不平凡 每一个故事,都对应一段真实的人生 每一个故事,都蕴含力量。名人与精英的“记忆”有人写,但平凡人的真实故事,对自己和家人也是珍贵的回忆,需要有人帮助他们“收集”起来。“野性收集”成为年轻人关注的焦点。不
专栏 | 勤劳,永不过时的美德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不仅对古人的修身、齐家起着重要的作用,更对今人的教育、成长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让我们一起聆听古人那些经久不衰的家训,收获更多成长。勤劳是中华民族
专栏 | “坐着长大”令人担忧,学学陶侃强身健体爱运动 当下,孩子们亟须增强玩乐力,通过正面、积极、健康的玩乐方式提升生命活力,增强身体健康!“坐大”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杀手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确保孩子健康成长,是整个社会的核心目标。然而,联合国2020年
专栏 | 39只小纸鹤 快乐、开心、幸福、健康、长寿、美丽、发财、好运、成功、一帆风顺,这是女儿在送给我的千纸鹤上偷偷写下的祝福……即便已经长大,结婚并成为母亲,我们依然希望自己风雨中像个大人,阳光下像个孩子。如何永葆一颗孩
专栏 | 聆听的正确姿势 聆听不只是用耳朵听,还要放下工作、看着对方、保持视线一致、保持安全距离、跟着对方的节奏,如此才能真正听见对方。看完上期关于聆听的大忌,很多读者表示自己可没少犯错。只是,现在知道这些都不能做,却不知道该
专栏 | 给种子一片沃土 把孩子看成一粒“种子”,是一个很恰当的比喻,但实践起来并不简单。教育孩子时,有的父母喜欢拔苗助长,有的父母热衷催熟,有的父母想要顺其自然又摇摆不定。怎么才能给予孩子最符合天性的教育?2022年,本刊邀
专栏 | 爱劳动的孩子自带友好光环 当孩子经常为集体承担劳动,并视别人的需求为己任,就是有了“责任感”。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现在的孩子天生缺少童年玩伴,也缺少与同龄人良性互动的机会。社交能力越强,学习生活的阻力越小。但这种能力,并不如吃饭
专栏 | 家校社共育,父母承担什么角色? 家庭正常、健康地发展,是实现良好家庭教育的基础。不知道家长朋友们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些现象:孩子在学校学到的本领,在家庭生活中却不容易坚持 自己家从来没有人讲粗话,而孩子上学后却时不时会蹦出不雅的语言 同
专栏 | 排除这3个干扰,才有更好的性教育 如果父母始终抱着怀疑、排斥、敷衍的态度,也许不需要外界设置障碍,你的态度本身就是实施性教育最大的障碍。在家庭中进行性教育,就像一个打怪升级的过程,除了要不断学习很多知识、方法之外,父母还可能会遇到各种
专栏 | 别做破坏小家庭的“第三者” 母子一场,是生命中最深的缘分。而这份深情应该渐行渐远,才能拥有健康的母子关系。家住南京的赵芹刚刚从女儿家回来,就开始想念可爱的小外孙了,去社区遛弯儿时,邻居大姐摇着蒲扇说:“这么想,就再回去呗?”赵芹
专栏 | 平等与尊重,是与青春期孩子沟通的前提 青春期指孩子由儿童长为成人的过渡阶段,对于家长和子女来说都是特殊的时期。对孩子来说,青春期意味着即将长大成人。他们渴望独立,对成年人的世界充满着向往与期待 他们在青春期建立起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
专栏 | 儿童利益最大化!孩子抚养权判给了继父 带着孩子再婚后又离婚,孩子的抚养权一定会判给亲生父母吗?兰雪一直觉得,自己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只想当一个平凡人安稳度过这一生。但事与愿违,她不仅陷入两段情感漩涡,离婚后还失去了孩子的抚养权。从懂事开始
亲子时光 | 我爱幼儿园 只要细心、耐心,妈妈和孩子一定可以一起克服上幼儿园的分离焦虑。过完农历新年,儿子正好满3周岁。按原定计划,我把他送进离家最近的私立幼儿园。入园前,我带着儿子实地参观过,他曾认真地表示:“我要上这个幼儿
亲子时光 | 妈妈的头顶有彩虹 儿子仰头看着我,开心地说:“妈妈的头顶有彩虹!”他这么说的时候,眼里有亮晶晶的东西在闪烁……“妈妈!我被评为义卖小明星啦!”7岁的儿子背着书包,像只欢快的小鸟飞出校门,直奔我而来。一路上他叽叽喳喳说个
亲子时光 | 游牧式学习区,激发孩子成长原动力 对孩子来说,在哪里学习并不重要,一个不会产生孤立感的、温馨的家庭氛围才是他们成长的原动力。乳白色木质长桌,粉色格子桌布,垂着漂亮的蕾丝边。桌上一个白色笔筒,一盏小美人鱼台灯,长长的亮闪闪的流苏,一弯一
亲子时光 | 儿子,让老爸陪你玩过家家 女孩子玩的、男孩子玩的……这些从来都是成人思维下的定义,只要孩子喜欢,获得成长,哪里又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呢?儿子豆豆两岁时候,媳妇给他买了一套自动出水的洗刷池玩具,里面还有碗、碟、蔬菜等模型。“这不是小
亲子时光 | 人间清醒!小网红妈妈佛系育儿拒绝百万签约费 基于信任的“放手式”育儿,教出了一个金句频出的“人间清醒”小网红。时隔两年,15岁的“钟美美”又一次登上热搜榜,这次不是因为他模仿老师,而是因为凭实力考入重点高中—哈尔滨市第三中学。他在13岁时凭借模
亲子时光 | 带孩子上班,小小“实习生”的职业初体验 暑假,女儿拥有了难得的“实习”机会,既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还了解了妈妈的工作,一举两得。体验前情暑假,我们这里新冠肺炎疫情有些反复,托管班关停了,女儿的看护成了问题。好在单位体恤员工,允许员工带孩子来
智囊团 | 多数大学生期待未来儿女双全 等 多数大学生期待未来儿女双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基于分层多阶段PPS抽样,组织实施2021年中国大学生婚育观调查发现:在个体结婚意愿上,有超过60%的大学生表示未来会结婚,32%表示“不确定,
智囊团 | 儿子考不上高中 Q:我靠自身努力从农村来北京上大学,毕业后被一家大型企业录用还解决了户口。儿子上初中后成绩越来越差,初三的他说目标就是职高。我气急之下数落他若考不上高中就会让家族蒙羞。说完我就后悔了,儿子说他会让我“
智囊团 | 被“抛弃”的女孩 无论在何种情况下,父母都一定要让孩子感受到爱,因为父母的爱是孩子活在这个世界的底气。一位在学校做德育工作的朋友联系我,说有名高中女生在厕所割腕,担心有自杀风险,需要紧急干预。很快,小雯就被妈妈和班主任
智囊团 | 95岁老人与时间赛跑,22年坚持为留守儿童免费补课 这天清晨,95岁的叶连平老师像往常一样,来到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乌江镇卜陈村的“留守未成年人之家”,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叶连平是卜陈学校退休教师,退休后一直对孩子们念念不忘,经常去学校义务授课。后来,叶
智囊团 | 良性亲子沟通,提升孩子思维能力 父母都希望有个聪明的孩子,甚至有人为了让孩子更聪明,不惜给他们吃很多保健品,结果却适得其反。事实上,一个人聪明与否和基因有很大关系。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毫无改变的可能。有研究发现,孩子与父母交谈的频率越
智囊团 | 家有爱冒险的娃,你是只会说“不”的安全员吗? 熊孩子喜欢爬上爬下,老母亲心里七上八下,活泼好动的娃究竟如何才能变得听话?我们本地有句谚语:生娃一朝夕,喜忧五十载。当了母亲后,我深有同感,虽然我的孩子还小,但对他们的担心简直源源不绝。兄妹俩一个11
喜乐生活 | 为幸福而争吵 本期带您一起读的书是《如何正确吵架》。在传统观念中,“我们从没吵过架”可谓对一段婚姻的最高评价,而这也成了很多人经营婚姻的至高目标。然而,这本书却颠覆了人们对争吵的固有印象。本书作者莱特夫妇研究婚姻问
喜乐生活 | 顺利分娩,需要准备心理“待产包” 经历十月怀胎,孕妈面对即将到来的分娩,普遍注重物质准备,如精心采购待产包等用品 但作为产科大夫,我期待孕妈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分娩知识储备和心理建设上。临床发现孕妈对分娩有不少心理误区。一是焦虑。曾有
喜乐生活 | 我的岁月与时光,都在这本杂志里 《婚姻与家庭》给我留了一个窗口,让我自由呼吸,让我尽情歌唱。我认识《婚姻与家庭》杂志很久了,结婚后就经常读,被里面各式各样的女性力量所吸引,比如恋爱的态度、婚姻的智慧和生活的勇气。当时,我只是单纯地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