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探源 | 中华文明与古蜀稻作农业 我国的农业起源甚早,在原始社会的长江流域就出现了稻作农业,黄河流域则出现了旱作农业。原始农业不仅为人们提供了粮食,也促使人口繁衍,还衍生了丰富多样的文化习俗,对整个社会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使中国
《史记》讲座 | 黑与红:《史记》的秦汉政治文化色谱 《史记》记述战国秦汉时期的政治意识,说到不同历史时期所“尚”之“色”的不同。“色”与政治文化有着密切关联,也具有神秘的象征意义。秦汉政治进程,相关文化表现有“尚黑”“尚赤”的变化。历代政论和史论,对此
经典名篇 | 齐国佐不辱命a 晋师从齐师b,入自丘舆c,击马陉d。齐侯使宾媚人赂以纪甗、玉磬与地e。“不可,则听客之所为。”宾媚人致赂,晋人不可,曰:“必以萧同叔子为质f,而使齐之封内尽东其亩g。”对曰:“萧同叔子非他,寡君之母也
经典名篇 | 箕子碑(节选)a 凡大人之道有三b:一曰正蒙难c,二曰法授圣d,三曰化及民。殷有仁人曰箕子,实具兹道,以立于世,故孔子述六经之旨e,尤殷勤焉。当纣之时,大道悖乱,天威之动不能戒,圣人之言无所用。进死以并命f,诚仁矣,无
经典名篇 | 李花 李花宜远更宜繁,惟远惟繁始足看。莫学江梅作疏影,家风各自一般般。(《杨万里集笺校》卷四○)【赏析】宋代赵令畤所撰《侯鲭录》卷八载:“东人王居卿在扬州,孙巨源、苏子瞻适相会。居卿置酒,曰:‘“疏影横斜水
经典藏书 | 《文史通义》:史学理论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清代的乾隆、嘉庆年间,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出现了两大发展趋势:一是乾嘉考据学,产生了不少考据学大家,他们撰写的考史著作和考订的古籍可谓汗牛充栋,在考证历史事实和考证史书讹误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二是文史
经典藏书 | 《文史通义》选读 才、学、识三者,得一不易,而兼三尤难,千古多文人而少良史,职是故也。昔者刘氏子玄,盖以是说谓足尽其理矣。虽然,史所贵者义也,而所具者事也,所凭者文也。……非识无以断其义,非才无以善其文,非学无以练其事
中华哲学智慧 | 仁民爱物、民胞物与的生态智慧(六) 中国古代先民很早就有了环境保护的意识,认为要想利用自然资源,就必须加以合理保护,反对过度开发和浪费,尤其是不能肆意破坏。而且为了唤起人类对大自然的热爱,历代文人骚客还创作了大量歌咏自然之美的优秀诗篇。
故宫故事 | 文明互鉴,工艺大成 故宫博物院作为国内拥有文物数量最多的博物馆,收藏有186万余件套、共25大类的文物。其中钟表类文物,虽多为清宫旧藏,但无论造型还是功能都与传统的中国古代器物大为不同。它们既具异域风采,又富科技含量,那
百家论史 | 农业文化遗产中的农耕智慧 中国是农业大国,也是农业古国。在古代农业文明中,中国农业能够长期领先于世界其他文明古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认识到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主张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和因物制宜,按自
百家论史 | “甘棠遗爱”话召公 《诗经·召南》中《甘棠》诗云:“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这首诗的意思是,甘棠树茂密又高大,不要剪它别砍它,召伯曾在这儿露宿过 甘棠树
岁月书香 | 最是书香能致远 是的,“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跃着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往远方”(狄金森)。寂静的夜晚,独处一室,手捧一本心爱的书,静静地阅读 沏一杯香茗为劳累的身心,开一盏纱灯为精妙的美文
书法与文化 | 明代吴中三家 明代中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生活日益繁荣,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江南地区出现。封建经济结构的变化必然要引起社会心理的巨大改变,尤其是反映社会现实脉搏的文化艺术领域,更是波澜起伏,流派众多,一环接一环
多聊茶 | 梦境中的茶会 十二月二十五日,大雪始晴,梦人以雪水烹小团茶,使美人歌以饮。余梦中为作回文诗,觉而记其一句云乱点余花唾碧衫,意用飞燕唾花故事也,乃续之为二绝句云。其一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余花唾碧衫。歌咽水云凝静院,梦
魅力汉字 | “道行”的“行”应该怎么读? 衣食住行,生活所需。“行”虽然排在最末位,但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事。从古至今,人们的出行工具、出行方式和习俗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这一期开始,我们将通过有代表性的汉字,来聊一聊关于出行与交通
茶余饭后 | 新年道“福” 过年了,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家家户户都会贴上用大红纸写的“福”字,有的还特意把“福”字倒着贴。不言而喻,这是取谐音“福到了”之意。春节贴“福”字,乃我国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据《梦粱录》记载:“十二月尽,
中华书摘 | 人面桃花与红妆 唐代孟棨留有《本事诗》一卷,其中记录了这么一个故事。崔护是个帅哥,为人高洁自傲,进京考进士落榜。清明那天,一个人跑到京城城南去玩,看到一个一亩地大小的庄园,花木丛萃,寂静得似乎无人。他敲门讨水喝,好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