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探源 | 盘古神话传说的由来与演变 中国古代有盘古创世的神话传说,大约源于汉代,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才广为流传。其由来是否更早,现已不可详考。任昉撰写的《述异记》开篇就记述了这一传说:“昔盘古氏之死,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
《群书治要》讲座 | 《群书治要》中的道德教育思想 中国自古便重视教育,认为良好有效的道德教育是实现社会大治的前提和基础。孔门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中,德行居于首位。《礼记·大学》中讲“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如果本末
经典名篇 | 郑庄公戒饬守臣 秋七月,公会齐侯、郑伯伐许a。庚辰,傅于许b。颍考叔取郑伯之旗蝥弧以先登c,子都自下射之d,颠。瑕叔盈又以蝥弧登e,周麾而呼曰:“君登矣!”郑师毕登。壬午,遂入许。许庄公奔卫。齐侯以许让公。公曰:“君
经典名篇 | 青霞先生文集序 青霞沈君a,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b。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会北敌数内犯c,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d,以恣敌之出没,不
经典名篇 | 次韵和人咏酴醾 蜀中酴醾生如积,开落春风山寂寂。已怜正发香晻暧,犹爱未开光的皪。半垂野水弱如坠,直上长松勇无敌。风中娜娜应数丈,月下煌煌真一色。故园闻道开愈繁,老人自恨归无日。百花已过春欲莫,燕坐绳床空数息。朝来满把
中华哲学智慧 | 群我和谐、人我和谐的人际智慧(四) 中国古人很早就对和同关系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哲学思考。《左传·昭公二十年》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期,齐国有个侍臣叫梁丘据,他善于揣摩齐景公的心思,事事迎合齐景公,深得景公的宠爱和信任。时任齐国宰相的
家风·家训·家教 | 好家风重在以身示范 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6月8日在四川考察时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白做人、勤俭齐家、干净做事、廉洁从政,管好自己和家人,涵养新时代
故宫故事 | 赏故宫雕塑,识明代女官 故宫博物院雕塑馆中,有一尊明代“夹纻金漆女官像”深深吸引着人们的视线。这尊塑像造型挺拔、神情温婉,伫立在宏伟的殿堂之上,仿佛刚刚从古画中走出。此像来自何方?像中人物是何身份?怎样的高超技艺才使她这般栩
百家论史 | 中国古代选人用人的智慧 在中国古代社会,从血缘世袭到门第为宗,从崇尚品行到注重才学,从地方推荐到科举选拔,历代统治者为了治国安邦,隆振大业,无不在选人用人上殚精竭虑,孜孜探求,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规制和做法,也留下了不少脍炙
百家论史 | “一文钱”里显官德 “文”是中国古代最小的货币单位。中国古代流传着许多关于“一文钱”的故事:东汉太守刘宠清廉自律,不取百姓一文钱 宋代名臣张乖崖敢于突破陈规再造清平,因一文钱痛杀贪官污吏 清代巡抚汤斌从一文钱,识人品断官
书法与文化 | 清代尊碑书论 从清初康熙年间开始,以黄宗羲、顾炎武为代表的经世之学,正在向强调通经致用,重视实证却拘泥、烦琐且复古色彩浓重的道路上走去,特别是程朱理学被奉为正统理论后,很快便将晚明以来进步思潮的微弱晨光沉埋。那些以
多聊茶 | 杨万里“煎茶”背后的心境 只有清霜冻太空,更无半点荻花风。天开云雾东南碧,日射波涛上下红。千载英雄鸿去外,六朝形胜雪晴中。携瓶自汲江心水,要试煎茶第一功。——〔南宋〕杨万里《过扬子江》(二首选其一)一、作者简述提起杨万里,可能
魅力汉字 | 含义丰富的“道” 出行离不开道路。本期我们就来说一说“道”字。“道”的甲骨文字形两侧的笔画合在一起是“行”,表示街道 中间是“人” 组合起来表示人在路上行走。金文字形中间用表示人的头部的“首”代替了“人”,有的字形还在
茶余饭后 | 当辣椒遇见中国 中国辣椒从哪里来?说起辣味,今人首先想到的恐怕就是辣椒之味。自1492年开启的“哥伦布大交换”以来,原产于美洲的辣椒迅速登上了世界各地的食谱。在中国,许多地方的特色菜肴以大量的辣椒入菜而著称,以至于在
茶余饭后 | 宋人消夏有雅趣 “过得七月半,便是铁罗汉”,这是明代民间广为流传的一句俗语,足见炎夏酷暑在古人心目中之可怕。夏日虽然酷热难耐,但喜欢风雅和闲适的宋人却有不少消夏的方式。由于天气炎热,纳凉成了人们的追求。纳凉大多只能在
中华书摘 | 从考古发现看8000年以来早期中国的文化基因 世界几大古老文明当中,为何只有中华文明数千年生生不息、长盛不衰?为什么只有中华文明是有中心的多元一体结构?答案就在于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百年以来,在几代考古学家的艰苦努力下,中国考古学取得了巨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