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传记文学选刊2023年第12期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2023年第12期

月刊 文学小说

简介

创刊于1984年8月的《传奇·传记文学选刊》是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始终坚持“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二十六年来,共出版了三百多期,精选了约几千万字的精品佳作,在广大读者中产生了积极深刻的影响。办刊过程中,我刊严格遵循有关法律法规,遵守有关期刊的管理制度,创品牌出精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连续多年荣获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和安徽省优秀期刊一等奖,2009-2010年度亦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和安徽省优秀期刊。

目录

开卷有益 | 拒绝食用“毒鸡汤”

世界日新月异,大批“毒鸡汤”也接踵而来。我所讲的“毒鸡汤”主要分为两种:一种看似情真意切,其实是推销广告;另一种虽然没有广告,但假模假式,看似字字珠玑,其实荒唐至极。我偶然在一档娱乐节目中看到一位二线

纪实 | 现金哪儿去了

编者按:从过去的“持币交易”“刷卡支付”到现在的“移动支付”,人民币支付方式的转变,留下了我国改革开放40余年的生动印记。本刊特别推荐作家张仲全的报告文学《现金哪儿去了?——人民币支付往事》(《北京文

纪实 | 20世纪70年代末,我在人文社改稿的日子

一座临街的灰色大楼,窗户紧闭,总共五层。一进楼,门两边的走廊挂满写满毛笔字的大字报。人一走过,大字报被风带得哗哗响。只有开门的地方没大字报,我从中找到一扇门钻进去,一问才知小说北组和南组都在三楼。那时

纪实 | 原子能之父赵忠尧的传奇人生

黑暗中散发光芒的镭元素我们小时候都听过居里夫人发现镭的故事,大家对镭这种元素想必都不太陌生。今天,我们故事的主人公便和这种神秘的元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931年的秋天,年仅29岁、已经获得博士学位的

纪实 | 大英博物馆:抢太多了,随便丢丢

2023年8月16日,大英博物馆官方表示,因馆内藏品(包括黄金、珠宝和宝石)丢失、被盗或损坏,一名涉事工作人员被解雇。此消息一出,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让一直以来处在风口浪尖的大英博物馆,再度成为舆论的

精品 | 贱票

花匠涂三,专替东家睡觉。东家叫胡四,家大业大,富得流油。大家茬自然是土匪打劫绑票的目标。为此,东家防范甚严,家丁、护院、保镖随身不说,晚上睡觉也是狡兔三窟,今儿这房明儿那房。前几天,金华山几股土匪不知

精品 | 情人节的礼物

看到大街上不少男女手捧鲜花,一脸甜蜜的样子,老安想起来了,今天是情人节。尽管情人节是洋人的节日,但国人也开始跟风,遂成了时尚。他心中一动,想给妻子一个惊喜。有一年七夕,他逮了几只萤火虫送给妻子,高兴得

精品 | 看菜

徒弟是半道上捡的。木匠在早起上工的路上,碰见了这个十三四岁的孩子。孩子衣衫褴褛,正站在雪地里瑟瑟发抖,一副茫然不知所措的样子。木匠停下来细问,原来这孩子无家可归啊。木匠于心不忍,说,跟着我吧,做我的徒

精品 | 老街闺女

那句老话怎么说的?“老街的闺女——金镶玉。”早个百十年,老街上的闺女,可金贵着呢!她们打小就穿得比别人靓,吃得比别人精细。无论长相如何,很少有外嫁的。老街上富商遍地,商人脑活心重,瞧不上街外的人,儿女

精品 | 给大家一个说法

二大爷背起手出了门,重重地咳了一声,吐口痰,那痰画出一道弧线,噗的一声很响亮地落在厚厚的积雪上,砸出个很别扭的黄色小坑儿。然后,二大爷翻起眼皮,看着天,说:“不给大家一个说法,唾沫星子会淹死人的,看你

精品 | 会说话的茶壶

那时候,坑塘边有一棵大柳树,绿叶垂下时就营造出一片阴凉。夏日午后,晴朗之际,这里就成了饭场。赶到饭点,三三两两的海碗或馍筐子就晃到这里。用餐者们或蹲或坐,围成大半圈儿,口齿一启,吞进去的是软米硬馍,喷

精品 | 原来你是“托”

老戴是青山镇高岭村的村主任。这天,老戴接到镇政府工作人员小王的电话,说是晚上要举办一场“百姓讲堂”活动,内容是请老百姓“骂”镇干部,活动地点设在镇文化大礼堂。小王特别嘱咐道:“今天晚上要搞现场直播,市

故事 | 良知

一梦惊醒,皓月半窗。梦里,那个丑男笑吟吟地夸赞,仁兄,今日你为小善,可以积福矣。寄托着诸多美好期盼,父亲为他取名万通。可处世后,他偏偏事事不通,苦读诗书十来年屡试不中,于是他今年盼明年,越盼日子过得越

故事 | 赔只鸡

我以前在东北经营过一家石材厂。刚开始那会儿,我什么都不懂,脑子一热就干上了,一边采石头一边加工。石头塘是我从村民杨老大手里承包过来的,办完了采石手续,雇了个挖掘机,我就开始做梦,梦想着“挖机一响,黄金

故事 | 寻车记

一谷庆生到了楼下,煞白的太阳光刺得他眼睛有点睁不开。他在车位前愣了几秒钟,脑袋有点晕眩:车位上空空如也。谷庆生将四周全看了一遍,甚至一路小跑着到附近曾停过车的地方找了找,都没有看到他的那辆又脏又破的桑

故事 | 一片黄铜亮晶晶

听主持人说邓老还是一位打过仗的老革命,报告厅内顿时一片喧哗,好多人举起手臂,大家都请求邓老讲讲打仗的故事。邓老摆摆手推辞,我当年只是个娃娃兵,连枪都端不稳,打不准,没得好讲哩。台下一双双眼睛仍满含期待

故事 | 两毛钱的回忆

“妈,我的铅笔只剩下一小截,快握不住了,能给我两毛钱吗?我想买一支新的。”我闷闷不乐,豆芽菜般的小手努力握住一把大菜刀,边削铅笔头边说。“母鸡刚下了一个蛋,你拿到学校去,在佘老师那儿换一支铅笔。”母亲

故事 | 戏迷老秦

当年,老秦结婚的那天晚上,家里人找到半夜也没找到他。老秦娘忍气吞泪走进洞房,安慰趴在桌上的儿媳妇说:“俺儿子对这桩婚事非常满意,绝不可能是逃婚,准是有什么要紧事出去了,一定会回来的。咱不等他,娘陪你先

故事 | 铺板

我在牧场待过三年,空闲的时候,我喜欢读书,被称为牧场的“书袋子”,还写新闻报道,又被称为牧场的“一支笔”,凭此,我被调到了团部学校任语文教师。临别时,牧民朋友说,苟富贵,勿相忘。到学校工作后,校长经常

故事 | 你是我女儿

那年,王小曼告别母亲,把叮嘱装进行囊,到离家千里的临江市读大学。大学毕业后,小曼的母亲希望她能回老家工作,因为母亲只有她这一个孩子,舍不得和她分开。但四年的大学生涯让小曼爱上了临江这座城,她不想回老家

故事 | 保险柜

黎县县长余甘渡刚刚开完县人大常委会会议,严格来说,此时,他还只能叫代理县长。余甘渡接到一个电话,对方没容他开口,便直言要到余县长办公室汇报工作。余甘渡本想拒绝,但还是答应了。其实,有很多人打电话、发信

故事 | 最后一只苍鹰

弋江像一根猛力的鞭子,从千山万壑间抽打出一条百转千回的水道,一路奔泻,一路狂呼,势不可挡。如今,江面上只剩下零零落落的打鱼的两头尖小船,货船、客轮几乎绝迹了,木筏、竹筏更是不见影踪。当年喧嚣热闹的弋江

故事 | 脸盆里扎猛子

人们常说:脸盆里扎猛子——不知深浅,可是有时候也不尽然。强子就常说,脸盆里扎猛子——身手不凡。究竟咋回事?这还得从五年前的那次海训说起。强子当时是辽宁省军区某步兵连战士,入伍三年,是连队的训练尖子。8

故事 | 土皮的升迁

回了一趟老家,吴小丁又听到土皮升迁的消息。土皮本名吴坡,和吴小丁同乡又同窗。学生时代,吴坡一手字写得十分潦草。有一年新学期开始,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发回刚批改好的作文本,念到“吴土皮”时,同学们面面相觑—

故事 | 雁奴

大漠,孤烟,黄沙,落日。正是初秋的黄昏。余晖里,将军兀立城头,目之所及,除了漫漫黄沙,似乎什么也没有。但将军知道,黄沙之外的大漠深处,正有一支虎狼之师,随时准备冲杀过来。双方暗中对峙已一月有余。其实双

真情 | 小巷连理枝

“吃饭‘易得居’,嫁汉马梳理。”这是老街女人中流传的一句话。“易得居”是老街的百年老店,主营水席。“易得居”的饭菜量大、实惠,很受老街人待见。尤其是居家过日子的女人,逢年过节、红白喜事、家中来客人,都

真情 | 断树

断树,是一棵老槐,齐着树冠而断,在徒河边上,一立就是几十年。每年的七月初七,父亲起早做好五碗供品装在篮子里,然后领着我去断树那儿祭奠娘和姥姥。我问过父亲,为什么要到断树下祭拜她们呢?父亲说,我娘生我时

探案 | 纸棺

明朝嘉靖年间,新城县城关镇有一家无名纸扎铺。掌柜的名叫冯三成,手艺不错,扎出来的纸活活灵活现。纸活都是办丧事用的,看着好看,却不大吉利。人家若不是遇到白事,自然不会想到买这些东西,更不会进他的铺子,铺

徽风皖韵 | 舍身卫海疆

汪晓龙,男,汉族,中国共产党党员,1995年12月出生,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蔡庙镇公李村村民,生前系广东汕尾海警局执法员。2023年3月24日凌晨,汪晓龙在汕尾市某海域打击“蚂蚁搬家”式的走私犯罪活动时

徽风皖韵 | 铁人铁画铁精神

叮叮当,叮叮当,一把铁锤在手中上下翻飞,热锻、冷打、焊接,不一会儿,一根铁丝摇身一变,成了一竿摇曳风中的修竹;一块铁片脱胎换骨,幻化成一朵含香吐蕊的兰花。走进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芜湖铁画锻制技

徽风皖韵 | “有理”未必“能赢”

主要人物司由里:男,51岁,人称“死有理”。司大嫂:女,50岁,司由里之妻。杜乐迎:男,52岁,司由里的邻居,人称“都能赢”。何福来:男,50岁,村调解员,人称何主任。群众甲:男,39岁。群众乙:女,

逸闻·逸事 | 夏天的时候从右边回家

从学校到村子,有左右两条路。左边这条比较直,它剑一样挑开一片人迹罕至的树林,再往前一刺就到了。右边那条很淘气,它蛇一样地在田间地头蜿蜒迂回,然后再爬上一座桥,最后才极不情愿地把头伸到村子里。每天放学后

逸闻·逸事 | 不过小事一桩

画家詹姆斯·惠斯勒旅居伦敦时,家里养了一只卷毛狗,惠斯勒对它十分宠爱。一天,惠斯勒发现爱犬不像往常那样活泼了,而且叫声嘶哑。于是马上拿起电话,准备请本地的咽喉科专家莫瑞尔爵士上门诊疗。家人认为不妥,但

逸闻·逸事 | 富人的小鸟

一位富人花重金买了两只小鸟,养在了他的花园里。这两只小鸟是他见过的最漂亮的鸟儿,他特意委派一名园丁照顾并训练它们。不久后的一天,园丁告诉富人,有一只鸟儿已经学会飞翔了,而且飞得很高。但是另一只鸟儿自买

逸闻·逸事 | 冬瓜宴

我十岁那年,父母因为大姐出嫁大吵了一架。起因很简单,没吃的,日子都过不下去了,咋办这个出阁礼呀!父亲说那就不过客了,打一口木箱子做陪嫁,再去两个送亲的,悄悄送走就行了。母亲不愿意,把正喝着的一碗酸菜拌

逸闻·逸事 | 吊命老参

上门求宝李家庄经过几代人的经营积累,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富户。老庄主为人处世、经商做事都是出类拔萃的,他一辈子的心愿就是让一族人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这天,庄里突然来了一拨不速之客,自称是西南旺族金家的人

逸闻·逸事 | 台风的命名与除名

提到“玉兔”“海燕”“风神”,你会想到什么?是一个神话传说,一部影视作品,还是一本神魔漫画?其实,这些带有魔幻色彩的词语除了它本身的含义,还是中国提供给世界的台风名字。对于大多数未经历过台风的人来说,

逸闻·逸事 | 一缕芳馨明高志

一2015年3月的一个早晨,纸鸢香草园。汪琼正与工人们一起,挖整薰衣草的地垄。“大叔,我们把这个垄沟再挖深一点,梅雨时节,地垄就不会再像去年那样积水啦。”汪琼一边说,一边用锄头做着示范。“大哥,把这些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