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 秋日的午后 秋日的午后,又是久雨初晴,我坐在桌旁,阳光暖暖地透过窗户玻璃,尽情地洒在身上。此刻,手头没有工作,也没有烦心的事情,我就这样静静地坐着,体味这静好的岁月。不远处的城墙边,应是秋意渐浓。银杏叶开始染黄,
创作者工作室 | 以爱为笔书苍生 仲春,收到徐祯霞的一套散文集,三本,《梅花语》《月照长河》《山中日月光》,装帧都很精美,可以说是徐祯霞散文创作的一个完整系列,打出了一套散文界创作的“组合拳”。这是徐祯霞的散文创作成果,也是她文学创作
创作者工作室 | 父亲的手(外一首) 无意中,我再次看到了父亲的手那十根变了形的骨节暗淡了再暗淡的颜色我知道,那十根没有低过头的手指在五十三年的时光里曾经用鲜血打磨、装点过城市一次让他流落街头一次让他险些丧命一次让他空手还乡我还知道,那十
创作者工作室 | 艾草芳香(外三首) 一棵草选择了哪儿哪儿就是它扎根的故乡包括它的苦和别的苦有所不同通过苦,我们得以感知它体内经受的一场还没结束的悲壮的放逐五月端阳凤仙花开了,南瓜花也开了人们期待、迷恋天地间美好的光景只有艾草,从不改头换
创作者工作室 | 再也没有 一张发黄的老照片又把我带回小时候也揭开了我心头陈旧的伤口那时,冬天的雪是很厚那时,夏天的雨是很稠生活的物资是那么稀有辛劳的父母,靠着微薄收入支撑大大小小一家七口整日对着野菜稀饭发愁节俭的母亲,总是把家
创作者工作室 | 远处的灯火(外一首) 昨天,今天,或明天那盏灯火不停闪烁为谁而点是否,还在老地方等我日子慢慢老去,诗的琴音为爱等候,为情执着心底的希望和信念拱手遮挡风雪遥想曾经,你用温情赶走我心底寂寞漫漫长夜,仰望星河多少春秋与日月归心似
创作者工作室 | 下村情 下村,是我出生成长的摇篮;下村,是我情感的自留地;下村,是我人生的叙事小诗。我孩童时的下村,字里行间全是玩。白天,田坑捉鱼摸虾;晚上,地堂捉迷藏跑赢。村头屋尾满村飞,岁月飘香全是玩。我上学后的下村,玩
创作者工作室 | 姚志辉版画作品欣赏 姚志辉,男,1976年生于湖南省邵阳市。西安美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专业教师,美术教学部副主任、综合绘画教研室主任。任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当代艺术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公共艺术委员会委员,西安市美术家协
创作者工作室 | 黄绵国画作品欣赏 黄绵赟,笔名黄山云,黄庭坚后裔。生于1978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陕西国画院画家、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西安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西安市高陵区美术家协会
文化发展研究 | 秦汉蜀道研究 提到蜀道,我们自然会想起著名诗人李白的《蜀道难》,但真正的蜀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蜀道是指与四川毗邻的各省通往四川的主要道路,狭义蜀道是指汉唐长安城通往四川的道路。关于蜀道的意义,著名学者王子今指
文化发展研究 | 影像重建空间 摘 要:本文以非遗传承为例,阐述数字影像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数字影像技术的应用范畴,并进一步探究提升数字影像技术沉浸式体验的策略,以期为数字影像技术的应用与创新发展提供参考。关键词:数字影像;空间;技
文化发展研究 | 传统家训在高等教育的道德教育中的价值与启示 摘 要:道德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在现今面临着挑战。本论文的目标是探讨传统家训在高等教育的道德教育中的潜在价值与启示,通过对传统家训的内涵与特点、高等教育中道德教育的现
文化发展研究 | 高校声乐课程思政的实施与探索 摘 要:在当前高校声乐课程的教学中,思政教育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为它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践探索的方式,探讨高校声乐课
文化发展研究 | 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资源重置与整合路径探索 摘 要: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的时代背景下,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国际间的音乐交流也逐渐增多。多元文化的出现促使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高校教育则成了人们获取跨文化知识与
文化发展研究 | 探究词句翻译在传统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摘 要:在全球化和跨文化交际不断加深的今天,旅游业作为促进国际交流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旅游英语翻译也成为研究热点。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传统文化传播中旅游英语翻译的作用、场景,并深入
文化发展研究 | 数字雕塑的技艺融合与创新探讨 摘 要:近年来,在数字图形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数字雕塑作为一种高效的建模方法,在传统雕塑建模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数字技术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特征与传统雕塑造型技术有着根本的不同,这也对当代雕塑
文化发展研究 | 关于高职院校开展孝道文化教育的思考 摘 要: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孝道是关于“孝”的伦理道德观念、规范“孝”的行为方式的总称。孝在历史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融入传统宗教伦理和社会价值体系当中,我国有关孝道的经典著作
文化发展研究 | 当代杭州西湖景区历史遗迹的空间衍变 摘 要:随着“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景区内历史遗迹的开发愈发繁荣。为了进一步避免景区资源浪费,历史遗迹开发需要一套完善的设计策略。本文以西湖景区“龙井问茶”作为研究对象,将杭州城
文化发展研究 | 陕西经典红色歌曲融入大学生德育的创新实践探析 摘 要:陕西是红色资源大省,陕西经典红色歌曲记录着百年来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历史,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重视应用红色资源,可以从经典红色歌曲这一重要载体
文化发展研究 | 舞蹈《转山》叙事策略的文化解读 摘 要:《转山》是一部藏族群舞作品,于2017年12月在国家大剧院首演。舞蹈《转山》以西藏地区的传统宗教活动——转山为背景而创作,通过细腻的叙事手法讲述藏族人民前往圣山的朝拜之路,从而向大众展示藏族人
文化发展研究 | 扬琴曲《落花·夜》的意境塑造探析 摘 要:近年来,在中国民族器乐创作中,中西结合的创作思维成为一种新的思潮。扬琴曲《落花·夜》运用简单但又富有诗意的曲调,让扬琴作品突破了传统的音乐语汇和表现形式。本文以《落花·夜》中的动机、曲调、演奏
文化发展研究 | “锣鼓不哑,应声震天” 摘 要:锣鼓乐是我国民族器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日常生活劳作息息相关,反映了一个地区人民的共同记忆、礼仪规制、精神面貌和文化信仰。广饶县锣鼓乐的传承与发展有着极强的地缘因素,受齐文化与儒家文化的影响
文化发展研究 | 纳西族史诗《创世纪》研究综述 摘 要:纳西族的《创世纪》是一本极为重要的东巴文献经典,和另外两部作品《黑白之战》《鲁般鲁饶》构成了纳西族古代文学的三根支柱。它记载了纳西先民对天地万物及人类起源的看法,应用于多种祭祀场合。该本史诗著
文化发展研究 | 借鉴先行地区经验,推动广州“非遗”助力乡村振兴 摘 要: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深入推进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也是推动广州市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借鉴先行地区成功实践经验,笔者建议:一是强化
文化发展研究 | 诗乐教育与童蒙教育庄 摘 要:诗乐是诗与乐的统一体,孕育于我国古代的礼乐制度,是我国古代德育、美育理念与方法的具体体现。在我国,诗学是中国文学最优秀的代表,诗乐也始终是中国古代教育中美育的代表和象征,诗乐的教育理论更是源远
文化发展研究 | 民族声乐演唱对商洛花鼓戏《月亮光光》的借鉴 摘 要:商洛花鼓戏是商洛戏曲中最具代表性的剧种之一。《月亮光光》是商洛花鼓戏的成功大作,学习和借鉴商洛花鼓戏的演唱技巧和表演方式对民族声乐演唱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商洛花鼓戏《月亮光光》为例,介绍
文化发展研究 | 游戏设计中随机性设置与玩家体验的相关性研究及其应用 摘 要:本文旨在探讨游戏设计中随机性设置与玩家体验之间的相关性。本文先对随机性的概念进行探讨,如果随机性设置不当,可能会降低玩家的体验感并影响游戏的平衡性。接着,研究还将探讨随机性设置在玩家体验中的作
文化发展研究 | 幼儿舞蹈中传统文化的融入探究 摘 要:在现代社会中,幼儿舞蹈活动作为幼儿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广泛的参与度和接受度。将传统文化元素渗透于幼儿舞蹈中,可以提升舞蹈的感染力和文化传承性。传统文化元素能够丰富舞蹈的表现形式和内涵,
文化发展研究 | 汲经典诗词之美,扬传统文化之风 摘 要:如今,随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也成为音乐教育开展的必要手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古诗词有着极为独特的地位,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古诗词歌曲教学将音乐与古诗词有效结
非遗大视野 | 长汀公吹中的“从游”音乐传习模式 摘 要:长汀公嫲吹属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唢呐艺术类,它在民间音乐传习过程中诞生了一种“从游”的传习模式。本文通过探究这种社会传习模式,总结出其具有内容指向性强、实践性深刻、师徒关系灵动等教学特点,
非遗大视野 | 抢救性保护视域下洋县杖头木偶戏的保护发展研究 摘 要:洋县杖头木偶戏是陕西洋县的一个地方剧种,因各种因素,其传承发展受到了局限,面临着大量困难和问题亟须解决。本文以抢救性保护视域为基础,从抢救性视频与照片拍摄、抢救性口述史记录、非遗资源数据库建设
非遗大视野 | 库淑兰彩贴剪纸里的艺术元素与内涵浅析 摘 要:以库淑兰为代表的旬邑彩贴剪纸自20世纪80年代被发现以来,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追捧与重视,近年来人们更是将彩贴剪纸推向了更高的艺术高峰。库淑兰剪纸作品,脱离了传统的单色剪纸工艺,充分吸收了刺
非遗大视野 | 受众需求视角下县域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摘 要:文化由人类社会的劳动不断创造,文化产品重在服务人们更好地生产与生活。“非遗+”的商品生产需要考虑受众的需求,长期处于都市化生活的人们对乡村文旅融合的期待值很高,不同的年龄背景和家庭属性都透露着
非遗大视野 | 元宇宙视域下山东传统民间艺术传承创新研究 摘 要:传统民间艺术,一端连的是传统,一端接的是当下。在当下,我们应把握元宇宙时代突飞猛进的数字技术,保护好传统民间艺术的智慧结晶,并以此为支撑,为山东传统民间艺术广泛传播搭建轨道。本项目选取第三批国
非遗大视野 | 古朴稚拙 摘 要:本文以陕西渭北地区传统剪纸造型为研究对象,从古、朴、稚、拙四个方面分析并总结渭北剪纸的造型风格及审美意蕴。本文提出了渭北剪纸造型中所体现的“古”源自渭北地区的原始崇拜、神话传说以及原始美术的思
非遗大视野 | 戏曲舞台舞美服道特性浅论 摘 要:戏曲作为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综合舞台艺术,集众多艺术形式于一身,在表演中体现出独特的个性。在漫漫发展过程中,戏曲舞台舞美服道逐渐趋于完善,并发展出特有的风格,具有重要的美学艺术属性。本文从美术、
非遗大视野 | 非遗民间舞蹈编创的思考 非遗民间舞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历史文化的沉淀和生活习俗的传承,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随着时代的进步,非遗民间舞蹈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创作新时代的非遗民间舞蹈正成为一个新的话题。通过接触传
公共文化建设 | 融媒体视域下山东省黄河文化“走出去”的内容建设与策略 摘 要: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融媒体视域下,推动山东省黄河文化的“走出去”的内容建设与策略。本文在梳理山东省黄河文化基本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在当前背景下将黄河文化推向国际的深远意义。山东省黄河文化“走出去
公共文化建设 | 数字化时代高校图书馆建设的创新思考 摘 要:在数字化时代,高校图书馆建设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面对不断更新的阅读服务需求和数字化建设要求,高校图书馆势必要持续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基于数字化时代高校图书馆建设发展规律变化,本文提出“一主体+
公共文化建设 | 文化馆馆办刊物的发展路径探析 摘 要:文化馆馆办刊物代表着文化馆的业务能力水平和发展方向。本文简要分析了文化馆馆办刊物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优化装帧设计、提高刊物来稿质量和编校质量、运用新媒体创新刊物传播方式、整合各方资源开拓刊物发展
公共文化建设 | 老龄化背景下社区图书馆服务探索 摘 要:社区图书馆是大型公共图书馆功能的延伸和普及,在建设精神文明系统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在我国文化科技迅速发展,但老龄化社会程度日益加深的情势下,社区图书馆亟待加快建设。当前社区图书馆存在发展不
公共文化建设 | 大别山红色文化深度融入高校教师教育课程的路径探索 摘 要:高校师范类专业承担着培养专业教师队伍的社会责任,在教师教育课程中融入大别山红色文化,既能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也能够帮助师范生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理想,培育爱国守法、规范从教的职业操
公共文化建设 | 先行示范区背景下公共文化融合发展创新模式探究 摘 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深圳市宝安区奋力建设深圳先行示范区标杆城区、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区。在此背景下,宝安区深化公共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旅游相融合,文化事业、产
公共文化建设 | 养生旅游可持续发展规划与研究 摘 要:养生旅游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主体方向,文章以长寿之乡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为例,分析了巴马养生旅游的现状,提出巴马养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措施。关键词:巴马;养生旅游;可持续发展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和
公共文化建设 | 乘国家级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区之东风 大力推动绥德非遗项目保护开发利用 2023年1月29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区(陕西省榆林市)”榜上有名。陕北文化能独树一帜、脱颖而出,在于其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陕北人积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广
书写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党建+志愿服务”为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聚力赋能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为了更好地宣传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西安市群众艺术馆采用“党建+志愿服务”的新模式,切实承担起文艺工作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为
文化要闻 | 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动态 ◎地方动态:培训剪纸艺术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本刊记者:撒小虎 通讯员:陈亚平)为进一步提升留坝县民间技艺的影响力,提高民间技艺剪纸水平,8月21日,由留坝县文化(图书)馆主办的留坝剪纸技艺培训班在非
文化要闻 | 公共文化工作动态 ◎全省动态: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开幕式在西安举行(本刊见习记者:宫月)10月15日晚,由文化和旅游部、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开幕式在西安举行。中共陕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