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之友2023年第1期

语文教学之友

语文教学之友2023年第1期

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本刊1981年1月创刊,河北省教育厅主管,廊坊师范学院主办,本刊服务于中等以上学校的语文教学,始终严格遵循贴近教学,为师生提供教学参考的办学宗旨,努力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教书育人放在首位。

目录

观察思考 | 循序渐进 因境思策

摘要:“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学习目标零散、拔苗助长、任务设置随意、学习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针对统编版高中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教学,从教学目标循序渐进、教学载体情境化并因

观察思考 | 对自主探究热教学模式的几点反思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育界掀起“自主探究热”,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取得可观的教学效果。但在实践过程中依旧存在误区,有时无法发挥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

教学视点 | 展开“读”“写”双翼,盘活语文教学

摘要: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只有读写结合才能读写双收,语文教学才能高效。从教学目标分类阅读、研读教材精准练笔两方面入手,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展开“读”“写”双翼、盘活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关键词:主

教学视点 | 在“语言建构与运用”中建构文本的生命价值

摘要:“语言建构与运用”是高中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也是学习语文的关键能力所在。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注重建构阅读、写作、学习活动三位一体的学习模式,旨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借助

教学视点 | 文本结语视野下的小说阅读教学研究

摘要: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小说均是经典之作,值得学生涵泳品鉴。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文本结语,达成化单一为万有、细化还原生活场景、品鉴结构与语言等多重教学目标。对经典作品文末部分语言的感知与品鉴可以帮助学

教研之页 | 《朝花夕拾》文本细读方法指导课教学设计

摘要: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提倡名著阅读,鲁迅的《朝花夕拾》是推荐名著中的重要一部。文本细读是阅读《朝花夕拾》的重要方法。文本细读包括“分析人物关系与细品人物语言”“赏析修辞与写作手法”“分析语句深层含义

教研之页 | 初语群文阅读与写作融合的教学策略

摘要:阅读和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要将二者有效融合,就要根据学情构建具有针对性的策略,使群文阅读充分发挥作用,为读写结合的教学形式提供新的思路。结合教学实践,从“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爱上阅读”“

教研之页 | 高中语文“学习提示”的应用策略研究

摘要:“学习提示”是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学习课文和教师开展教学有重要参考价值。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应用好、用活、用透“

阅读研究 | 统编版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策略分析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有利于培养高中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结合语文教学实际,对部编版语文教材中整本书阅读的授课策略进行分析,以《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借助媒介资

阅读研究 | 面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初语阅读对策分析

摘要:教育改革背景下,素质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拟结合学科核心素养,从兴趣激发、情境创设、文化理解三个角度对初中语文文本阅读进行深入探究,以期有效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教材研讨 | 《大学之道》的现代解读

摘要:对《大学之道》一文要立足现代视角解读,要建立在对国家文化的认同与对社会制度的认同基础之上进行解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继承“三纲”“八目”之文化精华,提升个人的道德品质,提升整个

作文教学 | 巧借文本写作资源 促成读写共生

摘要: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不懈的追求。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将“阅读”“写作”“活动·探究”三者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教材中的经典文本可以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成为其写作资源。立足部编

作文教学 | 创意写作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摘要: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巧妙地将读写融合在一起,彰显了“综合性”“实践性”。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借助创意性写作,搭建阅读与写作的支架,构建有效的训练体系,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从创意读写的角度提取

测试关注 | 实用类文本概括题解答思路探析

摘要:实用类文本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实用类文本阅读概括类题型一直受到命题者的青睐。学生要做到精准归纳概括,除了整体阅读外,还应特别关注材料的标题或出处,通过归纳段意和文意

测试关注 | 浅析2022年中考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摘要:现代文阅读题在中考试题里所占分值越来越高,选文篇幅越来越长,试题呈现多样性,目的是实现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全面考查。初中语文教师应充分关注现代文阅读对学生的影响,引导学生掌握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关

说词论句 |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如何理解

摘要:《望海潮·东南形胜》中,“羌管弄睛,菱歌泛夜”两句在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4两本教材中给出的注释基本相同,都将上下两句分开释义。根据这首词的内容和相关论著,此处

说词论句 | 以动态眼光看待“凯旋而归”的规范性

摘要:“凯旋而归”“凯旋归来”“胜利凯旋”的用法源于对文言词“凯旋”的误用,但已渐渐被大众接受。这类用法最早见于宋元时期的文献,令人也在沿用。与之类似的用法还有“虽然如此”“既然已经”等。语文教师在教

说词论句 |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将”字补释

摘要:《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对“将”字的注释为:“将出:拿出。将,拿。下文‘将来’‘将汤’的‘将’也是‘拿’的意思。”这样的补充很有针对性,关注到了文字古今词义的变化。但“将”字在文中非常活跃,共出现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