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之友2023年第8期

语文教学之友

语文教学之友2023年第8期

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本刊1981年1月创刊,河北省教育厅主管,廊坊师范学院主办,本刊服务于中等以上学校的语文教学,始终严格遵循贴近教学,为师生提供教学参考的办学宗旨,努力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教书育人放在首位。

目录

高考在线 | 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诗歌鉴赏题分析

摘要:结合2023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通过比较分析2022年、2023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的变化和解题思路,希望今后在诗歌教学中导向更加合理高效。关键词:2023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变化;解题思路;

高考在线 |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阅读素养进阶

摘要:语文阅读强调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注重知识积累、能力训导、素养培养的递进阅读思维。近几年高考试题注重以教材为本,注重“教”“学”“评”三者目标一致,真正落实语文立德树人、以文育人的功能。以20

教学视点 | 深度教学:从知识传递到文化实践

摘要:深度教学是当前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焦点,在知识传递基础上推进文化实践是语文课堂深度教学的重要路径。基于深度教学理念,以《说园》教学为例,通过“拓展背景知识——品味园林之美——探寻园林文化——进行园

教学视点 | 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大语文思维能力的形成,是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关键。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初中语文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结合学生的认知营造联想情境,促使学生转化语文知识,体会文章意境,获得阅读感知思维

教学视点 | 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的整本书读写教学实践

摘要: 《乡土中国》作为一本学术性论著,阐述了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治理的结构,旨在提升学生的思辨性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结合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论著中的概念,解决

教材研讨 | 《赤壁赋》 :适意无异逍遥游

摘要:基于德国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理论,《赤壁赋》一文中有“三个”苏轼游于赤壁,即“本我”的苏轼、“自我”的苏轼、“超我”的苏轼。“本我”的苏轼与自然山水交融沉醉,“自我”的苏轼忧思萦绕,“超我”的苏轼

教研之页 | 提升学生群文阅读能力的策略探究

摘要:高中语文新课标明确强调:“要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面,强化学生文化积淀,丰富学生精神生活。”高中语文教师要掌握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探讨阅读教学的有效方式,提升学生的语文综

阅读研究 | 指向语文学习情境创设的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情境教学”逐渐被广大师生所重视。有效的学习情境是打开阅读思维的密钥,是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路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学习情境,开展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阅读鉴

教古诗文 | 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故事化教学方式管窥

摘要:中学古典诗歌教学一直困扰语文教师有效开展教学。在多数的教学时间中,古典诗歌教学无法让学生在诗歌的学习中获得应有的美感。以李白、杜甫的诗歌为例,从诗歌的故事化视角还原诗人创作时的冲动和激情,最大程

教古诗文 | 《峨眉山月歌》 的实景与意象探究

摘要: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入选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中。《峨眉山月歌》描写的实景包括峨眉的山、水、三峡、渝州等,通过自然景致折射出作者的心境,即诗人的心胸是开阔的、情感

教古诗文 | 巧用地理历史知识解读《烛之武退秦师》

摘要:高中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烛之武退秦师》一文的插图在理解文意、推动情节、塑造人物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指引教师在使用课文插图时要注意运用有效策略,既要把插图与课文内容作为一个整体来教学,又要努力提

感悟在线 | 《师说》 中“师道”的现代意义探寻

摘要:《师说》是著名文学家韩愈的经典作品,阐述的“师道”是对相关史实的高度概括。从社会科学的视角来看,《师说》阐述的是关于教育的发展规律、是教师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功能与作用。将“道”与时代结合,用时代

感悟在线 | 课文解读反思的三个层次

摘要:课文解读反思由语言文化的知识积累、阐释评价的追踪诊断、阅读策略的整合应用三个层面的操作组成,以促进学生构建充实的语言经验,形成深邃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理解人生意义。关键词:课文解读;语言文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