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资讯

天下资讯0

好消息

奈非那韦有望治疗包虫病

日前,兰州大学动物医学与生物安全学院科研团队发现,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药物奈非那韦有望高效治疗包虫病。该研究为包虫病(尤其在免疫抑制状态下)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新型治疗方法,为单一药物治疗包虫/ 蠕虫和HIV 共同感染提供了临床思路,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潜在临床应用价值。(新华社)

患白血病风险或可预测

英国爱丁堡大学和格拉斯哥大学科学家称,他们可根据血细胞内发生的突变,结合基因组数据与机器学习技术,预测某人未来罹患白血病的风险。研究人员调查了血液生产中发生的适应性优势变化,发现在无白血病人群中,特定突变给血液干细胞带来了明显的适应性优势。这可用来预测突变细胞的生长速度,从而决定实验对象罹患白血病的风险。(《科技日报》)

治疗脑动脉狭窄有了新方案

《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近日刊发题为《中国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重度颅内动脉狭窄: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文章,介绍在优化患者人群和施术者经验等条件下,对重度脑动脉狭窄患者而言,支架联合药物治疗在预防卒中或死亡方面,与单纯药物治疗相当。该研究为全球脑动脉狭窄治疗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新闻网)

咀嚼可使身体耗能增加15%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研究团队的一项研究发现,人们每天消耗的能量中,约有3% 来自嚼口香糖、软骨和其他美食。研究人员让参与者咀嚼一种无味道、无气味、无热量的口香糖(这样的口香糖不会触发消耗能量的消化系统)15 分钟。当口香糖较硬时,参与者多消耗了15% 的能量;当口香糖变软时,参与者的新陈代谢水平平均提高了10%。(科学网)

天下资讯1

坏消息

频繁午睡或增加高血压发生风险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王锷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杂志《高血压》发表研究论文。该研究结合队列研究和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提示了经常午睡(每周3 次以上)可能是导致高血压和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专家提示,根据既往观察性研究,对于夜晚睡眠时间充足( 超过7 小时) 的中年人来说,每日午睡有效睡眠时间在15 ~ 30 分钟为最佳,既有利于保持下午的清醒,又能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健康报》)

“年轻”蛋白缺失或致眼睛老化

根据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NEI)对小鼠的一项新研究,保护视网膜支持细胞的蛋白质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在促进维持视力的细胞循环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这种“年轻”蛋白的缺失或致视网膜发生与年龄相关的变化。这一新发现或将催生预防老年性黄斑变性和其他视网膜老化疾病的新疗法。(《科技日报》)

光环境或影响新生儿大脑发育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薛天教授、鲍进研究员团队在揭示光促进哺乳动物幼年大脑发育的神经机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这项研究发现了发育早期视觉(光)感知促进大脑高级认知区域神经元突触协同发育的感光、神经环路和分子机制,并揭示了发育早期光感知对成年脑的高级认知能力的影响。该研究成果提示公共卫生研究应关注新生儿日常的光环境,探索光环境对新生儿大脑发育的影响。(《光明日报》)

饮酒会损害脑健康

英国牛津大学一项研究称,每天只喝一小杯葡萄酒都有可能让人容易患上阿尔茨海默病或帕金森病。研究指出,饮酒会抑制一种控制人体对矿物质吸收的激素,从而加剧认知衰退。每周饮酒量超过推荐最大摄入量的一半,就可能引起大脑中铁元素的积累,而较高的脑铁含量与较差的认知表现有关。同样的模式也出现在帕金森病患者身上。(参考消息网)

天下资讯2

新发现

帕金森病早诊断有新法

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研究人员近日开发出一种早期诊断帕金森病的新方法,其观测大脑深处纹状体微结构的灵敏度比常见的核磁共振更高。研究人员说,借助一种称为定量核磁共振(qMRI)的方法,使用不同的激发能量拍摄下多张核磁共振图像,可使对纹状体微结构的探测达到较高灵敏度。研究人员解释,这就如同在不同颜色的灯光下给同一个对象拍摄照片,然后合成到一起分析。(《人民日报》)

饥饿感会让人情绪变差

英国英吉利拉斯金大学和奥地利卡尔·兰德施泰纳健康科学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在实验室环境之外证明饥饿与愤怒有关。这种“饥饿愤怒”并非我们对基本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时的任性反应,而是饥饿感实际上与更高水平的愤怒、易怒以及更低水平的快乐息息相关。研究人员建议给情绪贴上标签有助于调节它,例如,认识到我们只是因为饥饿而感到愤怒,从而降低这种需求导致发生负面情绪和行为的可能性。(参考消息网)

胃肠道病毒可通过唾液传播

《自然》杂志近日发表的一项小鼠研究发现,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这类胃肠道病毒或能通过唾液传播。这一微生物学研究结果揭示了这类病毒此前未知的一个传播途径,或可表明遏制病毒传播的举措需要采用更好的卫生技术。(《科技日报》)

疱疹病毒或引发阿尔茨海默病

近日发表在《阿尔茨海默病杂志》上的研究指出,单纯疱疹病毒(HSV)与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增加有关。研究人员使用模型证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可能会激活另一种常见的HSV,从而启动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阶段。如果神经元感染VZV,则会“唤醒”HSV-1(一种导致口腔疱疹的病毒),最终导致神经元信号功能丧失,这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标志性特征。(《科技日报》)

天下资讯3

专家说

说法:营养补充剂不能替代膳食。

解析:有些难以做到合理膳食的人将希望寄托在营养补充剂上,但营养补充剂的作用只是“补充”,而不是替代。如果误认为有了营养补充剂就不必吃蔬菜和水果,将产生相反的效果。建议大家要将膳食和整体生活方式结合起来,通过饮食、运动、睡眠等多元化方式进行健康管理,提高膳食健康意识。吃饱吃好,才能做最好的自己。(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 于康)

说法:藿香正气水并非中暑万能药。

解析:根据中暑的环境和症状,中医将中暑分为阳暑和阴暑。阳暑常见于长时间在阳光下暴晒的劳动者、运动人员。阴暑是由于夏季暑热湿盛,人们毛孔张开,腠理疏松,因各种原因导致风、寒、湿邪侵袭机体而引发。藿香正气水具有辛温解表、散寒、除湿的功效,适用于阴暑,但不能用于阳暑,否则会火上浇油,加重病情。(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 孙鹏)

说法:长期早醒或是抑郁症信号。

解析:早醒是指比平时提前半小时以上醒来,醒后不能再入睡。早醒可能由多种外在因素造成,如饮酒、睡眠环境改变,季节变化,遇到压力性事件等。以下早醒应警惕与抑郁症有关。首先,排除上述外在影响因素,早醒时间比正常起床时间提前了至少2 个小时。其次,白天情绪低沉,对任何事都感受不到乐趣,甚至有轻生的念头。第三,日常疲惫不堪,学习、工作效率下降,不愿意跟别人交往,甚至整日卧床不起。(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睡眠医学科主治医师 董平)

天下资讯4

说法:擅自停服降压药有风险。

解析:夏季气温较高,人体的血管扩张,外周血管阻力下降,从而导致血压下降。此外,高温环境下人体出汗较多,容易导致血容量减少,心输出量下降,也会造成血压下降。但是,高血压患者在夏季不应擅自停用降压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用药,酌情减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 汪宇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