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天狗故事比较研究
作者: 鲁永兵 徐丽丽天狗作为中日两国耳熟能详的妖怪之一,其形象与功能的不断发展与演化同人类的精神世界密切相连。中日两国均保留了大量关于天狗的文献与民间故事。那么,中日民间故事中的“天狗”是否存在异同之处?其中又蕴含着怎样的精神内涵?关于此类问题的分析与探讨,对促进异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交流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中国天狗
天狗作为我国土生土长的妖怪之一,从古至今在民间广为流传,在许多历史文献中均可寻觅到“天狗”的踪迹,有大量与天狗相关的详细记载和描述。笔者将中国的天狗大致分为两类,一是“星象天狗”,二是“犬状天狗”。
(一)星象天狗
自汉代起,天狗以“流星”“彗星”等意象大量出现与各历史文献中。例如,《史记》中关于天狗的记载有:“吴楚七国叛逆,彗星数丈,天狗过梁野。及兵起,遂伏尸流血其下。”《隋书》中有关天狗的记载为“天狗所下之处,必有大战,破军杀将,伏尸流血,天狗食之”。根据上述文献记载可知,每当被看作天狗的星象出现之际,常会伴随战乱及其他灾祸,由此可以判断“星象天狗”一般具有一定的负面色彩。
(二)犬状天狗
《山海经》中载:“又西三百里,曰阴山。浊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蕃泽,其中多文贝。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此处有关天狗的描述是居于阴山、长相似狸且头部为白色的怪兽,其中,“可以御凶”也正说明犬状天狗是一种瑞兽,与前文中提及的星象天狗的意象有所不同。另有《史记》中载:“天狗,状如大奔星,有声,其下止地,类狗。”由此可见,天狗在空中飞行时如流星一般,落地之后则会变成“狗”的姿态呈现于人前。
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则题为《目莲救母》的故事中的天狗也为“犬状天狗”,其故事梗概为很久以前,有位名叫目莲的男子,他有个喜欢捉弄人的母亲。一次,目莲的母亲为了捉弄和尚,竟给他们送去了肉包子。幸好目莲将此事提前告知于方丈,方才没有酿成大祸。玉帝得知此事后,将目莲的母亲打入地狱,使其变成了一条恶犬。目莲日夜苦修,最终修成为地藏王菩萨,救出了母亲。但其母并不思悔改,反而要寻玉帝报仇。它找不到玉帝,就拼命地追赶太阳和月亮,想将它们吃掉,让人间永远黑暗。但这条恶犬却对锣鼓声和爆竹声十分惧怕,当它将太阳和月亮吞下去时,人们便开始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受到惊吓的恶犬会将太阳和月亮重新吐出来。《目莲救母》中记述了目莲母亲因做坏事受到玉帝的惩罚而变成一条饱含负面意象的恶犬的故事,其中还记录了有关“天狗食日月”的内容,而“天狗食日月”也是我国民间对于天狗意象最广泛的认知。
由上述历史文献所载及流传至今的民间故事可知,中国的天狗分为“星象”与“犬状”两种。《史书》中记载的“天狗”作为星象的一种,具有昭示灾祸、预测战乱的作用。《目莲救母》中所描绘的天狗则可吞噬日月。根据上文所述,出现正面意象的天狗只有一处,即为《山海经》中所载的“可以御凶”的天狗,是以瑞兽意象呈现出来的。
二、日本天狗
天狗由我国传入日本后,深深地植根于日本文化土壤之中。而且,在其与日本文化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其在意象与功能等各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演变,并逐渐与中国的天狗意象分离开来。在日本,有关“天狗”的记载从古至今层出不穷,而天狗意象也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发生变化。
(一)星象天狗
日本关于“天狗”最早的记录出现于《日本书纪》中:“九年二月戊寅,大星从东流西,便有音似雷。时人日流星之音亦日地雷,于是僧旻曰,非流星,是天狗也。其吠声似雷耳。”翌年,也出现了“日蚀与虾夷之乱”等相关内容的记载。由此可以推断,日本的星象天狗也有预示战乱灾祸的作用,从这一点来看,与中国星象天狗的意象大体一致。
(二)鸟状天狗
继《日本书纪》之后,“天狗”一词再次出现于日本古典文学作品之中是在平安时代,但此时天狗意象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成书于平安时代的《今昔物语集》收录了众多天狗的故事,集中在本朝部分第二十卷中,该书收录的天狗是日本现在流传最广的天狗形象之一。《天狗现佛身坐在树上》描述的是天狗变化成菩萨的模样坐在庙旁的柿子树上,引得很多人来朝拜。光大臣认为此事必有蹊跷,定是天狗作祟。于是亲身前往,目不转睛地凝视着天狗变化的菩萨。只见一只断了翅膀的老鹰从树上跌落下来。《天狗附女体惑乱仁照阿阇梨》这则故事讲述的是天狗附身在女子身上企图迷惑仁照阿阇梨,不料阿阇梨道法高明,天狗被折断了翅膀。《天狗捉龙王殒命》讲述了天狗化身鸱鸟捉了一条神龙变成的蛇,怎奈神龙拼命反抗,天狗只能先把它关起来。后来神龙在和尚的帮助下逃了出来,天狗最终被神龙一脚踢死。以上故事中出现的“老鹰”“折断翅膀”“鸱鸟”都具有鸟类的特征。
由上述可知,平安时期的天狗多被描述为鸟的形象。
(三)佛法相关的天狗
据统计,《今昔物语集》(本朝卷)中共收录了11篇与佛法相关的天狗故事。其中,仅一则题为《天竺天狗顺水寻经声越海来日本》的故事中的天狗是信奉佛法的,其余10则均为反佛法的天狗故事。
《天竺天狗顺水寻经声越海来日本》中描述了一只天竺天狗在越海前往震旦途中听到海水里传出悦耳的经文声,便顺着声音来到了日本境内的比睿山横河的支流旁。经打听后方知比睿山僧人茅厕里的水流入了这条河,才会传出深奥且动听的经文。天狗弄清经文声音出处后,扰乱佛法之心立即消散,之后投胎并出家,刻苦修行成为净土寺僧正。
具有反佛法代表性的天狗故事是一则题为《震旦天狗智罗永寿越海来日本》的故事,其大致内容为震旦的天狗智罗永寿渡海来日本挑战高僧,在比睿山的大岳峰连续向三位圣僧发出挑战,均以惨败告终。日本天狗带智罗永寿去北山鹣原的热浴疗伤,泡澡时被砍柴人看到,但此时天狗已经变成了老僧,浴池里还发出阵阵恶臭。一方面,通过日本僧人降服中国天狗强调了日本佛法的优越性,另一方面,浴池中天狗所散发出的臭气使砍柴人身心不适,也说明天狗本身的污秽会给人们带来危害,反衬出佛法的清新。除此以外,日本镰仓时期还有僧人死后坠入天狗道变成天狗的记载,《天狗草纸》就存有在贵族支持下的高僧逐渐变得不守本分且傲慢无礼,因此全部坠入天狗道而无法成佛的记载。《沙石集》中也有与其相似的记录:“心存杂念而修行的僧人都会进入此道。”《今昔物语集》中的《染殿皇后为天狗所缠绕》讲述的僧人进宫为皇后治病,但却违反戒律,死后变身为裸体秃头恶鬼,迷惑侮辱染殿皇后。笔者认为该则故事也与“天狗道”有关。
综上所述,在日本与佛法相关的天狗故事中既存在信奉佛法的天狗故事,也包含反佛法的天狗故事,相比之下后者数量较多。反佛法的天狗或擅长妖术﹑或善于变化﹑或散发出臭气。然而,在此需特别强调的是,无论是信奉佛法的天狗也好,还是反佛法的天狗也罢,其结局均是以其被收服或者惨败而告终的。
(四)鼻高天狗
日本知名学者植松茂认为,鼻高天狗是在室町时期出现的,其长长的鼻子代表着它的傲慢和对抗佛法的形象。进入江户时期以后,鼻高天狗的形象逐渐确立起来。虽然鼻高天狗形象深入人心,但鸟形态的天狗形象也保留了下来,二者都是日本现存的天狗形象。
综上所述,日本的天狗形象经历了从星象到鸟形态,再到鼻高天狗的演变过程,而且,日本的天狗故事多与佛教相关,在故事中具有高强的法力。
三、中日天狗对比
(一)相同点
首先,中日两国的天狗形象最初均以“星象天狗”呈现出来,且具有预示战乱灾祸的作用。日本的天狗形象受中国影响的这一点,已被诸多专家学者证实,笔者在此便不多做赘述,但“星象”作为两国最初的天狗意象,说明“天狗”刚传播入日本时,其意象与中国相同,并未发生改变。而从《山海经》的成书时间远早于《日本书纪》这一点来看,也佐证了天狗是由中国传入日本的事实。然而,中国《史记》中存在“下地类狗”的相关记载,在日本 “星象天狗”的相关文献记载中却并未寻觅到其任何踪迹。
另外,中日两国均存在“人类死后化成天狗作祟”的记载。例如,《目莲救母》中描述了目连母亲化身恶狗吞噬日月使人间失去光明,《今昔物语集》的《染殿皇后为天狗所缠绕》中则讲述了僧人死后变身裸体秃头恶鬼迷惑侮辱染殿皇后的故事。由此可见,除正义形象外,天狗在中日两国也具有一定负面形象。
(二)相异点
第一,中日现存的天狗形象不同。目前,日本的“天狗”主要是以“鸟形态天狗”与“鼻高天狗”的形象出现,中国现存的天狗形象则主要是“犬状”。关于日本天狗形象的演变已有诸多学者进行过深入探讨,笔者在此便不再赘述。中日天狗形象的另一显著区别是,与中国天狗相比,日本天狗更加变化莫测。笔者认为,这一现象的出现是与天狗第二次登上日本历史舞台具有紧密联系的。平安时代的日本社会发展日趋繁荣,精神方面的需求也随之有所提高,这也必然推动了民俗文化的发展,以天狗为代表发展便是其中一例。众多丰富饱满的天狗形象成为文学作品描写的对象,再加之平安时代日本政权的频繁更迭,为“天狗”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可以说,平安时代是“天狗”文化空前发展的繁荣阶段。
第二,日本的天狗故事大多与佛教有关,中国的天狗形象则几乎与佛教毫无联系。成书于平安时期的《今昔物语集》中收录了大量与佛法相关的天狗故事,中国隋唐时期佛经汉译空前发展,大量派遣遣隋使和遣唐使前往中国学习中国文化等诸多因素,或许为日本天狗植根于佛教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日本天狗的反佛法行为均以失败而告终,扰乱佛法的“恶天狗”最终不敌高深莫测的佛法,这一方面宣扬了佛教的正统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佛教传入日本的初期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在曲折中发展起来的,甚至可以认为,天狗是为了弘扬佛法而设定的负面形象。
第三,日本有关于僧人坠入天狗道的记载。坠入天狗道无疑是对不专心修行的僧人的惩罚,天狗道或许为日本某个宗教的一种轮回信仰。除此以外,“天狗食日月”也是一大不同。天狗食日月的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但在日本几乎找不到天狗食日和天狗食月的记载。
(长春工业大学)
作者简介:鲁永兵(1997—),男,河南濮阳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日本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