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 归途 曹舟,电视连续剧《卧虎》编剧(北京卫视、东方卫视、浙江卫视等播出);电视连续剧《娘》策划(山东卫视、河南卫视播出);电视连续剧《云上的诱惑》监制(湖南卫视播出)。年轻时读金斯堡的长诗《祈祷》,我不会想
散文 | 青岛铁中的石拱老校门 董卉川,山东青岛人,文学博士,青岛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中国现代诗剧、散文诗。一长大后的少年喜欢站在青岛的海边,吹着海风,看着不断翻涌的海浪和夜晚变得黝黑的海水,思绪飘向了青岛铁
品评 | 永远的爱和体贴 在中国的人文传统中,惦念人的文章被称作“怀人之作”。20世纪初的部分作家在战争笼罩之下,创作出的怀人散文多以悼念亡友、烈士为主题,铁凝生于较为和平的年代,她笔下的怀人散文则更多聚焦于仍存于当时的故友亲
品评 | 论吴越寻根文学的特质 20世纪80年代,中国迎来全面转型期,寻根文学思潮兴起。部分吴越作家,如李杭育、徐孝鱼、林斤澜、沈治平等,凭借敏锐的文化嗅觉与深刻的观察力透过文字去反思关照吴越历史,挖掘江南文化之精魂,创作出不少带有
品评 | 从张岱看晚明士人的人生选择 张岱是明末清初颇具代表性的文人。以明亡为界:晚明吏治腐败、心学鼎盛、世风放荡豪奢,张岱一类士人厌倦政治,最大限度地追求自身物质与精神的满足;明亡后,士人们民族意识觉醒,或以身殉国,或选择成为明遗民,保
品评 | 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中建构中国当代文学经典 中国文学经典的建构离不开对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因此,如何在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中建构中国当代文学经典成为当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建构进行探讨,认为要实现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化,必须
品评 | 简论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西施题材戏剧(1920-1949) 西施传说最早为民间口头故事,诞生于春秋末期。该传说以吴越争霸为背景,讲述越国战败后,将美女西施献给吴王夫差,西施不辱使命帮助越国攻入姑苏台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戏剧的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陈独
品评 | 综合性大学校园戏剧的发展与创作 校园戏剧在中国现当代戏剧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促进中国戏剧繁荣更新的动力,还是辅佐中国戏剧走出低迷的先锋力量。近年来,随着各大高校对校园文化需求的增长,各类校园戏剧活动愈加丰富
品评 | 藏族舞蹈的动作特点和传承发展 藏族舞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藏族文化特色,对于丰富我国民族舞蹈艺术、推动我国艺术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随着现代舞蹈艺术的发展和兴起,藏族舞蹈的发展空间逐渐缩小,舞蹈表演也逐渐失去了以往的活力,其传
品评 | 论《儒林外史》中理想文士形象的内涵和来源 《儒林外史》中的理想文士形象有着丰富的来源和内涵,吴敬梓用孝悌为本的孝道思想和兼济天下的担当意识塑造了一系列孝子与醇儒名将形象,为理想文士形象灌注了理学内核,体现了对理学思想的吸收。理想文士形象蕴涵着
品评 | 朱践耳钢琴改编曲《猜调》的音乐特征与演奏分析 朱践耳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声层次丰富且极具个性,旋律优美又不乏地方特色。钢琴改编曲《云南民歌五首》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本文主要对其中的一首《猜调》进行研究。本文主要通过了解
品评 | 论叶炜“乡土中国三部曲”的乡土书写 叶炜的“乡土中国三部曲”以改革开放以来麻庄的变迁为重点书写对象,着力刻画了传统农业文明和现代城市文明交织碰撞下的乡土解构情况,深入挖掘了麻庄文明转型过程中的颓败图景、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态忧思以及社会转型
品评 | 声音叙事视角下《刺青时代》中小拐的反叛人生 苏童的中篇小说《刺青时代》中有大量的声音描写,人物的叫声是小说叙事的一个重要元素。本文以听觉叙事理论为基础,以文本中形态各异的“叫声”为线索,深入分析小拐对社会秩序、家庭氛围的反叛行为,揭示小拐受时代
品评 | 《活着》中“真实感”来源探究 余华是当代文坛不可或缺的一位作家,弃医从文,写了不少作品。长篇小说《活着》,是他创作历程中一部承上启下的作品,小说中既有如梦般的荒诞,又有现实中的真实。笔者认为正是《活着》中特有的“真实感”,才使其具
品评 | 略论庄子《逍遥游》中的“小大之辩” 《逍遥游》作为《庄子》的首篇,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堪称《庄子》一书的代表,而“小大之辩”是《逍遥游》全篇的题眼。从位置上看,它位于全篇的正中间,如林冲懿所说:“前幅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只此一句,收摄而总结
品评 | 《人世间》折射出的现实困境 《人世间》描写了在上山下乡、工人“大三线”建设、高考恢复、对外开放、企业改革、工人下岗、棚户区改造、反腐倡廉等一系列事件背景下,一个普通的周姓五口之家兼十几位平民子弟的人生浮沉,再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品评 | 简论南宋“稼轩范式”隐逸词的创作特点 隐逸词是词坛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以张志和的《渔歌子》为开端,南宋发展至最高峰。隐逸词的大量涌现与时代背景、词人们的个人境遇及心态密切相关。南宋前期,内外交困,为隐逸词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条件。这一时期大致形
品评 | 混声合唱作品《怒吼吧,黄河》的艺术特征与指挥技法 《黄河大合唱》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为我国合唱事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这部合唱剧通过声音塑造了民族的坚韧之美,通过磅礴的气势与丰富的音乐形象展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顽强斗争的精神。
品评 | 国产公路电影的交通影像与空间建构 近年来,随着我国道路交通的不断建设发展,以不同交通工具为载体的中国公路片不胜枚举。而在过去,人们对于国产公路电影的解读多倾向于本土特色与叙事策略,从而导致研究视角过于单一,缺乏创新性。鉴于此,本文在明
品评 | 浅析马守真兰花艺术特色与师承关系 马守真(1548—1604年),字玄儿,又字月娇,自号“湘兰”,江苏南京人。马守真的绘画、诗词等创作引人瞩目,她的作品与坎坷凄惨的生活和情感有极大的关联。一、马守真的才能与绘画成就马守真是一位勤奋的才
品评 | 淡泊观道 文人画是中国画的重要支流,文人意趣在画坛全景、审美偏好、画论理念等方面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宋代文人士大夫地位提升,使文人画进一步确立并发展,文人阶级的文化与思想由画显示。“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
品评 | 浅析曹文轩儿童文学创作个性 本文以《草房子》和《青铜葵花》为例探讨曹文轩儿童文学创作个性,聚焦其对儿童文学使命的深度思考、对乡村经验的反复抒写和对唯美的追求与表达等方面,总结归纳曹文轩儿童文学创作个性特征。在儿童文学创作领域,曹
鉴赏 | 《夏日鸟笼》中的成长叙事 英国作家玛格丽特·德拉布尔(Margaret Drabble)是英国具有影响力的当代女作家之一。她从20世纪60年代起开始文学创作,以文学成就瞩目于世。文学评论家谢利丹·贝克(Sheridan Bak
鉴赏 | 20世纪中叶以来的美国华裔文学蕴含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既是新时代民族复兴的重大课题,也是透视海外华人生活境况和精神世界的重要尺度。鉴于这一研究议题的重要价值,笔者挑选了五位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家,对其代表作品进行分析,探究华裔美国作家群体对中华民族文
鉴赏 | 论中西方戏剧的交融发展 戏剧是中西方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文化领域中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当前我国戏剧正处于继承与发展的关键阶段,如何保留戏剧传统精髓内容,如何在现有戏剧基础上寻求创新和突破是戏剧工作中亟须
鉴赏 | 中日天狗故事比较研究 天狗作为中日两国耳熟能详的妖怪之一,其形象与功能的不断发展与演化同人类的精神世界密切相连。中日两国均保留了大量关于天狗的文献与民间故事。那么,中日民间故事中的“天狗”是否存在异同之处?其中又蕴含着怎样
鉴赏 | 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第一乐章音乐分析 《第四交响曲》是勃拉姆斯所创作的最后一部交响曲,该作品既有古典主义严谨方正的结构,又有浪漫主义丰富华丽的创作技法。本文从第一乐章入手,通过分析音程细胞在全曲的结构力体现,以及曲式结构和配器技法的运用,
鉴赏 | 浅谈阿卡贝拉的演唱与发展变革 阿卡贝拉是一种无乐器的纯人声演唱形式,完成一首阿卡贝拉版本的作品有且只有不同声部的配合,人声便是阿卡贝拉演唱的全部要素。阿卡贝拉这一演唱形式起源于欧洲中世纪的教会音乐,其声部共包括男高、男低、女高、女
鉴赏 | 社会性格理论下《赎罪》中布里奥妮的自我救赎过程 《赎罪》是麦克尤恩的一部著名的长篇小说,小说中悲剧形成的背后显然存在着更复杂的因素。本文以弗洛姆的社会性格理论为理论依据,从社会经济因素、父母意识两个方面出发,对书中推动布里奥妮作出错误指认的因素进行
艺林 | 古代希腊与罗马艺术的异同 希腊、罗马作为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其艺术也在世界范围内独树一帜。古希腊与古罗马艺术在很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在比较研究古希腊与古罗马艺术时,要注意它们的异同,从而更好地了解二者的历史
艺林 | 试论数字游戏中的审美体验 数字游戏是一种休闲方式,它的存在与审美有密切联系。数字游戏有让我们获得审美体验的契机,但长期以来对于数字游戏的批评仅局限在游戏外部,数字游戏缺少从游戏内部到玩家内部的审美上的批判维度。我们应当关注数字
艺林 | 交响乐的外在特征分析及艺术风格研究 交响曲是音乐艺术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音乐形式。交响曲不仅可以在视觉上给人们带来震撼与美的享受,还可以给人们带来心灵上的平静与慰藉,同时也是一种抒发内心情感的方式。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音乐体裁,交响曲可以追
艺林 | 中西方装饰绘画对比探究 “抽象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理念”,它的意义是以静态观看到的为原点,通过精简、变形并注重艺术家精神世界而得到的艺术作品,在保持艺术理念不变的基础上,对画面的造型、结构、构图进行重新分割、变形,从而实现再
艺林 | 文艺复兴时期的服装艺术及其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14—17世纪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始,西方社会的各行各业都产生了深刻的变革,最明显的就是文学艺术方面,艺术家们对于所在领域的建树直到今天依然值得借鉴与学习。现代社会,人们对美的追求不亚于当年,文艺复兴
艺林 | 融媒体视域下海南音乐文化的发展路径探析 海南音乐独具地方特色,不仅是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更是海南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瑰宝。深入研究和了解海南音乐文化,会发现丰富多元的海南音乐文化宝库中潜藏着的是海南本土文化与民俗文化的深厚底
艺林 | 浅谈“破损”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破损”艺术产生于后现代主义,它表达了一种反叛精神,不断打破世俗教条的束缚,目的在于使人们解放思想、挣脱束缚、认识自我。“破损”风格的应用在时尚大趋势下愈加流行起来,这种服装风格彰显个性、自由独特。一
艺林 | 贵州少数民族酒歌在饮食文化中的功能与价值研究 《汉书·郦食其传》中写道:“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足见中国人民对食物的执念。生活在中国各个区域的人们很早就精通于因地制宜,将食材进行各种组合和搭配,形成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随着饮食文化的发展,
艺林 | 探析男高音演唱中的表现力与艺术性 声乐表演作为一种表演性艺术,具有鲜明的情感色彩和多样化的实践特质。男高音作为声乐演唱中的一个声部,以其明亮浑厚的音色和广阔的音域为声乐演唱增添了独特的魅力。本文将深入探讨男高音演唱中的表现力要素、艺术
艺林 | “互联网+”视域下的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推广研究 在古代,人们认为草木与人一样具有灵性与品格,常以花言情,寄托理想和审美情趣,形成了具有东方美学意蕴的插花艺术。插花艺术的历史可追溯到六朝时代,至宋代,插花与点茶、焚香、挂画结合,成为饮茶空间艺术中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