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性元素”在中国流行音乐作品创作与演唱中的多元化呈现

作者: 汪进

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流行音乐这一艺术形式便迅速在我国传播、发展,并逐步形成了多元的形式;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作曲家们借鉴、运用古典文学,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元素融入流行音乐创作,并配以强烈真实且独具特色的民族演唱技法,形成了具有开拓精神和现实意义的“岭南风”“西北风”等流行风格,风靡全国。21世纪以来,中国流行音乐作品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古典韵味的歌词、中国传统的历史题材、传统的民族调式、戏曲唱腔等民族性元素的运用,使得中国流行音乐作品创作与演唱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形成了“民族风”“古风”“戏曲风”等特征。

一、流行音乐作品的“中国风”特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文化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民族音乐文化的呈现,“中国风”特色出现并迅速在音乐领域传播开来。“中国风”作为一种独特的音乐风格,在现代中国流行音乐中具有重要地位。创作者们在创作时融入具有“中国风”的元素,会使作品得到广泛的关注和认可。中国流行音乐中的“中国风”特征主要体现在音乐元素、歌词内容、演出形式等多个方面。在音乐元素的运用上,二胡、琵琶、古筝等传统乐器在现代流行音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音乐注入了浓郁的“中国风”味,同时中国传统音乐的调式、民歌旋律等也被借鉴和运用到现代流行音乐的创作中,营造了浓郁的中国民族氛围。在歌词内容方面,创作者在作品中融入山水田园、古典诗词、历史典故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以此追溯传统文化,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在一些中国流行歌曲的歌词中,也有对传统价值观和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探讨,会反映当今社会中的一些观念。在演出形式中,歌手们穿着传统的中国服装,配合着传统的舞蹈(古代宫廷舞、民间舞蹈)和道具,从而呈现出独特的舞美效果。

二、中国流行音乐创作中民族性元素的运用

中国流行音乐作为融合了传统和现代的一种音乐形式,在其创作中融入民族性元素,不仅丰富了音乐的内涵和表现形式,还推动了中国音乐文化在当代的传承和创新。从歌词、旋律、调式调性、民族乐器、古典诗词等角度来看,中国流行音乐中的民族性元素在音乐创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写意的歌词

歌词是音乐作品表情达意的一个重要条件,在中国流行音乐创作中,作曲家往往会运用传统文化中的典故、谚语等,达到增强歌曲“民族性色彩”的目的。例如,周杰伦的《青花瓷》中,使用“天青色”“炊烟袅袅”等写意性的词汇和语句,很好地描绘出虚无缥缈的中国式意境,并配以流行音乐元素,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美感,展现出人物之间的距离感和悲伤之情;在周杰伦创作的另外一首歌曲《烟花易冷》中,词作者方文山则是通过带有韵脚“en”的“雨纷纷”“草木深”“老树根”等有凄凉色彩的词汇,巧妙地展现了主人公忧伤的情感。在刘洲创作的《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中,作曲家则直接引用了同名传统越剧唱段的唱词:“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扶柳。眼前分明外来客,心底却似旧时友……”

(二)旋律音调

旋律是音乐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流行音乐中表现民族性元素的重要方面。在中国流行音乐创作中,作曲家引用传统民歌的旋律曲调,运用民族舞蹈的节奏和动感,结合民族乐器的演奏风格进行编创,由此创造出独特的旋律。例如,在周笔畅、李谷一演唱的歌曲《浏阳河2008》中,开始部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湖南民歌《浏阳河》的曲调,使得歌曲在旋律上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同时也赋予了传统民歌新的生机。在前奏结束后的主歌部分中,湖南民歌《浏阳河》中的旋律音调“Sol-La-Dol-La-Sol-Mi-Sol-Mi-Re”,在全曲中共出现了6次,不仅强调并升华了主题的内容,而且突出了作品的民族性元素。在徐佳莹、苏通达作曲的歌曲《身骑白马》中,巧妙地使用了歌仔戏《寒窑苦守》的音调“Sol-Mi-Re-Dol-Mi”,通过逆行、变奏、裁剪的创作技法形成“Re-Mi-Sol-Mi”的核心音调,呈现出独特的音响效果。

(三)调式调性

调式调性在音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不仅决定了音乐的音高组合,还对音乐的情感和表现形式有重要影响。因而,调式调性也成为流行音乐创作中表现民族性的主要元素之一。例如,在流行歌曲《发如雪》中,周杰伦直接运用了“B宫调式”。在前奏的两个小节中,运用了合头换尾的创作技法,突出强调了B宫调式的“B宫音”与“#F徵音”;在主歌中,旋律主要围绕调式的“商音”发展,形成了“商-角-徵-羽-宫-商”的调式音阶。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题曲《北京欢迎你》的创作中,作曲家小柯为凸显我国民族音乐的特色,以民族五声调式音阶为基础进行创作。全曲是一个宫调式,开始乐句由“Mi-Sol-Mi-Re-Mi”的音调构成,主要围绕着调式的角音展开发展;在副歌部分中,开始句是“Mi-Sol-Dol-Sol-La”,形成了上行分解的三和弦形式,在民族性的调式调性中突出展现了大调明朗的色彩。

(四)民族乐器

民族乐器有其独特的音响特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特定地域文化,可以为流行音乐作品创作注入地域特性。例如,在歌曲《往生》的创作中,作曲家王勇将古筝、柳琴作为主要的伴奏乐器,以其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为歌曲增色添彩,营造出一种独特的东方音乐氛围,成为摇滚乐的传世之作;在吴克群的歌曲《将军令》中,创作者通过运用传统音乐中的钹、大锣、小锣等民族乐器,使这部作品更具戏曲韵味;歌曲《青花瓷》中运用大鼓、镲片、笛子等民族乐器,将听众带入到一副唯美的山水意境之中;在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奇迹》《辉煌》中,二胡、古筝、竹笛、琵琶等大量中国传统乐器赋予了歌曲一种悠扬的音乐色彩;在刘德华演唱的《来生缘》中,传统的二胡乐曲贯穿全曲,将悲伤、哀怨的情绪展现得淋漓尽致。

(五)古典诗词

古典诗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其优美的辞藻和丰富的意境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文人音乐创作的灵感之源。在中国流行音乐创作中,作曲家们运用古典诗词为作品赋予深厚的文化内涵,在表达情感的同时展现出自我的创作理念,使作品更具艺术性和文化价值。作曲家们会选用脍炙人口的古典诗词作为歌词,为作品赋予独特的词曲融合的韵味。在一些流行音乐作品创作中,作曲家会直接引用古典诗词中的一段词句,将其作为歌词的一部分。例如,曾昭玮创作、编曲的《有一个地方叫远方》,引用了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词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将古典诗词中的壮阔景象融入现代流行音乐中,展现了对时光荏苒、人事如梦的思考;由郭亮作曲,冯家妹、陈果毅、SMA患者儿童等演唱的歌曲《草》中,引用唐代诗人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词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通过将古典诗词中的对自然的描写和对生命的感悟融入歌曲中,展现了时光流转、生命脆弱的主题,使作品更具深度。创作者在创作这些作品时对古典诗词进行音乐化处理,既丰富了作品的文化内涵,使作品更具深度和情感共鸣,又充分地展现了古典诗词的艺术价值和文化魅力。

三、中国流行音乐演唱中民族性元素的体现

中国流行音乐作品演唱中的民族性元素主要体现在语言和发音、中国传统戏曲声腔两个方面。演唱者可以运用民族语言或方言、搭配传统的服饰和发型、加入民族舞蹈动作、引用传统文化符号和象征、选择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丰富歌曲的文化内涵,使其更加贴近当地的语言文化和民族文化,增强作品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一)地域性的语言和发音

中国流行音乐的语言和发音基于汉语普通话,也就是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作为我国通用的标准性语言,被广泛应用于中国流行音乐的歌词和演唱中。但是,在一些音乐作品的二度创演中,歌手往往会运用方言或当地语言特色进行演出,如北方民族语言中特定的方言词汇、北京话中的儿化音、长沙话中的卷舌音等,通过地域方言的语感与音调色彩展现民族性。“灵魂歌者”扎西平措演唱的《阿妈的手》旋律优美动听,歌词深情感人,受到了广大听众的喜爱。这首歌曲以维吾尔语为演唱语言,表达出歌手对母亲和家乡的思念与感恩之情。在中国新歌声节目中,张超洋翻唱孙燕姿的流行音乐作品《遇见》,使用陕西方言进行演唱,令人耳目一新;台湾创作歌手谢宇威运用客家语演唱《花树下》,通过其词汇和独特的语法结构、俚语等地方性元素,引发了听众的情感共鸣;南拳妈妈演唱《牡丹江》时运用“甭”这一特色词,凸显出北方地域性语言特征。

(二)中国传统戏曲声腔

在“中国风”的流行音乐创作与演出中,作曲家、编创者、演唱者会将中国传统戏曲中的声腔融入其中,主要有梆子腔、昆腔以及京剧唱腔等。在众多的唱腔中,京剧唱腔尤为常见。例如,李玉刚演唱的《新贵妃醉酒》中,运用了京剧的唱腔,通过与流行唱法的融合使人回味无穷;张弛演唱的《悟空》中,运用了京剧中极具特色的“高拨子”的声腔,以此来表现“悟空”的个性;谭维维演唱的《给你一点颜色》中,运用了华阴老腔的唱腔技法,使声音具有极强的穿透力;王力宏演唱的歌曲《在梅边》中,运用了昆曲“牡丹亭”的唱腔;刘佳惠演唱的《北京一夜》中,将京剧唱腔中的吊嗓与西方摇滚音乐进行了完美融合;周杰伦演唱的歌曲《霍元甲》中,则运用了京剧花旦的唱腔;王琪演唱的流行歌曲《情人迷》中,巧妙地运用了二人转的唱法,使更多的人能够认识东北传统民间艺术;姚明作曲的《故乡是北京》这首歌曲中,第一部分A乐段中运用西皮唱腔,且在再现的A1段落中再次呈现,并在该部分加入西皮的摇板,在B乐段中,运用了“高拨子”的唱腔和京韵大鼓的说唱形式。

四、结语

在中国流行音乐作品的创作与演唱中,民族性元素的融入是一种重要的现象。创作者和演唱者们从歌曲的歌词、曲调、歌唱方式以及舞台表现形式等多个方面,将民族性元素展现得淋漓尽致。从作品角度来看,民族性元素可以体现在歌词中对传统文化、民族历史、地域风景等的描写,以及对民族乐器、民歌、传统音乐形式等的运用。这些元素使歌曲更加贴近民族文化,更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的独特韵味。从作曲家角度来看,他们在创作过程中融入了独特的民族音乐元素,并研究和创新传统音乐,使得流行音乐作品不仅具有现代的时尚感,还保留、传承了民族音乐的独特性。从歌手、演唱者角度来看,演唱者在演出时可以通过舞台表现形式,如舞蹈、服饰、化妆、灯光效果等的设计,丰富歌曲的演出效果,体现歌曲的民族性。(吉林艺术学院)

作者简介:汪进(1997—),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流行音乐表演(演唱方向)。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