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萧斋

作者: 叶北海

王旃最后悔的事,就是从于适手里骗来了《访萧斋帖》。

王旃是潍县书法家,字敬斋,号雪园,住在县城东郊,所以起了个“东皋野樵”的雅号。

王旃自幼临米芾的帖,几十年下来,很见功力,尤其是那一笔蟹爪钩,摹得出神入化,几可乱真。“风樯阵马”“八面出锋”,这些称赞米芾的话,都被潍县书评家挂在嘴上招呼给了他。

凭着一手“米南宫体”,王旃混得很开。婚丧嫁娶,抓周庆寿,凡是挥毫泼墨的场合,总也少不了他。去了,客套几句“久仰久仰”“幸会幸会”,然后该吃吃,该喝喝。酒劲到了,氛围也到了,提笔,蘸墨,唰唰唰,题个匾,写个中堂,或者横幅、对子、四条屏,就能收获满堂赞誉,外加不菲的润笔。

有时还能碰上意外之喜。

张老太爷过寿,王旃挥笔写下一副联:“渭水一竿闲试钓,武陵千树笑行舟。”正享受众人恭维呢,从外边冲进来一个乞丐,说是要献宝,敬请“纳笑”,还真就惹得一屋子哄堂大笑。

王旃没当回事儿,接过卷轴,展开,人就愣那儿了。米芾的《乡石帖》!看笔法、气韵竟然像是真迹!这……这……从北宋到今天,历经五六百年,米芾的书法真迹早已流散各处,多被达官贵人收入府库。如今竟能得他这样一幅,老天爷开眼呀!

王旃忘了自己身为客人,大手一挥:“来人,给他上一桌酒席,管够。”他还背临了《蜀素帖》中的《重九会郡楼》,赠给乞丐。谁料乞丐接过去,擦擦手上的油腻,一个劲儿地拱手,说:“纳笑……”

王旃哈哈大笑,并不在意。

难免也有人私底下议论,说他就会描几笔“螃蟹爪子”,没新鲜玩意儿。

王旃心里不痛快,却也没法反驳——人家说得在理嘛。连他自己都觉得,写了半辈子米南宫,是该换换口味儿了。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他见到了王铎的《访萧斋帖》,一眼就陷进去了。

此后两个月,王旃天天往于适家里跑,美其名曰“访萧斋”。等跟于适混得烂熟,他就琢磨着怎么开口借来临摹了。他发现于适对米芾情有独钟,家里藏着几幅真迹。要搁以前,他还不跟蚊子见了血一样,扑上去,咬住,死活不松口?眼下,他竟琢磨着用《乡石帖》来换《访萧斋帖》了。

于适答应得很痛快。也是,王铎是明末清初的书家,距当世满打满算百十年,自然比不上远在北宋的米芾。

王旃犯了难,对着《乡石帖》坐了三天三夜,脑海中猛然闪过一个荒唐的念头:当年米芾为了谋夺戴嵩的《五牛图》,不也仿作过一幅,鱼目混珠吗?我为什么不能?

打住!打住!于老先生是潍县书画圈里的泰斗,雍容大度,谦让随和……

然而,这个念头有毒,整宿整宿侵蚀着王旃的心。终于,在那个月圆之夜,他翻身而起,从这些年临摹的《乡石帖》中挑出最逼真的一幅,交给墨痕斋去做旧。半个月后,他忐忑不安地去拜访于适。

于适一如既往地平和谦让,接过《乡石帖》,看都没看,随手交给了长子于痕。于痕则从橱子里取出一个木匣,将它放进去,重新归档。最要命的是,王旃清清楚楚地看见,那木匣制式古朴,漆色斑驳,刻着“米芾乡石帖”五个字。这说明什么?说明当年哪有什么乞丐来献宝?分明是于老先生得知他模仿米南宫,特意将《乡石帖》相赠。

一连几天,王旃不吃不喝也不睡,发疯似的临摹 《访萧斋帖》。他的念头很简单:十天,就十天,顶多半个月,我权当借了《访萧斋帖》来临摹,半个月后登门奉还,到时候拱手道歉,作揖认错,哪怕跪下磕仨头呢,认了!那幅伪作,就当是报答于老先生赠帖之恩的。

半个月过去,他全副身心陷进《访萧斋帖》里,哪还拔得出来?他扇了自己一通耳光,又把期限改成了一个月,然后俩月、仨月……

就在他犹豫着延期半年还是一年的时候,噩耗传来:于老先生过世了。

晴天霹雳,炸得他肝肠寸断。

王旃趴在于适灵前,哭得差点儿断了气:“老先生呀,不是我有意骗您,实在是……悔不当初!悔不当初!”哭着,他拿出《乡石帖》《访萧斋帖》,要烧了还给他老人家。

于痕阻止了他。“雪园先生不必放在心上。《乡石帖》也好,《访萧斋帖》也罢,都是家父送给先生的。说来惭愧,家父精通翰墨,收藏颇丰,可惜我们兄弟几个不争气,竟没人继承衣钵。家父无奈,只好把这些书帖送出去,留待有缘人。”

听到这番话,王旃更难受了。《乡石帖》《访萧斋帖》还得传下去,烧不得,他只能把自己的摹品烧给了于老先生。

这一烧就是三十年。

王旃老了,头发白了。他拄着拐杖颤巍巍地来到于适墓前,看当年手植的松柏都有合抱粗了,不由得微微一笑,拿出几份书帖,摆在碑前。

“老先生,我来看您了。自从您老仙逝,我就把《乡石帖》《访萧斋帖》锁进了柜子里——看着心痛呀。这些年烧给您老的,都是我背临的帖子。我自以为结构严谨,笔法精到,总差不到哪里去。谁知今天一对比,我写的竟是妥妥的四不像,南宫不是南宫,十樵不是十樵,我竟仿着自己的笔法临了三十年,您说可笑不可笑!”说到这里,王旃笑出泪来了,“老先生泉下有知,该当瞑目——您老后继有人啦!您的小孙子雅好此道,天天搦笔临帖。据说在临我那幅伪作,这怎么行呢?我今天就把《乡石帖》《访萧斋帖》送回去,留待有缘人嘛。至于我,年纪一大把,写成什么样就什么样吧。”

从这天起,王旃书风大变,不仿米芾,不学王铎,妥妥地自成一家了。

附:王旃(生卒年不详),字敬斋,号雪园,别署东皋野樵,清康熙年间书法家,山东潍县人。邑贡生。能诗,尤精书法。其书约有三种:一种学米芾书,一种学王铎书,另一种行笔不尚遒劲,自出机杼于古人之外,跌宕夷犹,乃其晚年逸笔。著有《鹪鹩馆十苦诗》。

[责任编辑 冬 至]

上一篇: 北冥有鱼
下一篇: 山茶梦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