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地理学批评视域下的《青春咖啡馆》

作者: 张宗渝

1945年7月,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生于法国巴黎的郊区,是法国当代著名作家,于201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小说大多以巴黎作为故事的发生地描绘巴黎城内的各类人和事,与巴黎有不解之缘。《青春咖啡馆》是莫迪亚诺后期小说的代表作,小说利用人物在城市空间内的不断位移讲述了一位巴黎女子的悲剧故事。在塞纳河左岸有一家名叫“孔岱”的咖啡馆,里面混杂着身份不一的各类人物,他们居无定所,四处漂泊。有一天,神秘人露姬的到来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有关露姬身份的疑团也逐渐展开。小说分别以大学生、私家侦探、露姬和罗兰四人的叙述视角展开探索,描绘了露姬短暂的一生。露姬原名叫雅克琳娜,童年时期父母关爱的缺失和成年后丈夫的冷漠使得她选择离家出走,在塞纳河两岸不断游荡找寻幸福的答案。她尝试了各种方法寻求摆脱困境,但始终无法挣脱对生活方向的迷失,最后选择自杀结束了生命。

法国文学历来就有深厚的地理书写传统,这也深刻影响了莫迪亚诺的文学创作。无论是前辈雨果、巴尔扎克笔下的巴黎城、凡尔纳笔下的世界环游,还是同时代艾什诺兹独特的地理书写,法国深厚的地理诗学给予莫迪亚诺充足的创作经验。身为“老巴黎”的莫迪亚诺,同样执着于将小说故事背景放置在巴黎的大街小巷,他的小说往往包含着真实的地理信息和充足的地理要素。因此,本文尝试从文学地理学的角度切入,对《青春咖啡馆》中的地理意象书写、地理空间建构展开分析,探寻莫迪亚诺地理叙事缘由,以便更深入理解小说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

一、地理意象的呈现

在外国文学批评体系中,“地理意象”一词出自美国人文地理学家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一书。中国的历史地理学者张伟然认为,地理意象就是对地理客体的主观感知。本文主要指作者通过对外在地理事物的描绘来传达个体的内心感受。莫迪亚诺将自身对巴黎的独特体验投射到小说创作中,借地理客体来传达自身的审美想象,并且其作品中呈现出的地理意象还具有后现代作品中的“不确定”和“零散”的特征。莫迪亚诺与自然地理书写保持一定的距离,他的小说反而具有丰富的人文地理意象。关注《青春咖啡馆》中的人文地理意象,我们可以发现莫迪亚诺对巴黎城市生活经验的思考。

(一)“公寓”意象

正如加斯东·巴什拉在《空间的诗学》中提到的,巴黎根本没有家屋。19世纪初期,随着工业革命进程的加速,法国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公寓式住宅应需获得了飞速发展,这尤其体现在法国的首都巴黎。除了少部分的富裕人,巴黎大多数城市居民都居住在公寓式的“鸽子笼”内,如巴尔扎克的作品就经常出现这样的城市公寓。20世纪,资本主义经济继续发展,这样的公寓式住宅楼层越建越高,同时住户之间却缺乏相互的交流,加上电梯等电子设备的普及,这样的高层建筑已然成为没有感情的社会填充物。

莫迪亚诺建构了这样一个由各种公寓填充的病态巴黎社会,生活其中的人们也只能是徒劳反抗。《青春咖啡馆》中主人公露姬和母亲就生活在公寓中,由于母亲工作的原因,露姬总是一个人待在公寓内。在冰冷的公寓内,露姬无法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因此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害怕孤独的露姬就选择逃离公寓,走到大街上游荡来缓解自己内心的恐惧,她希望重新拥有“一个想象中的家,一个我梦想的家”。成年后的露姬选择与比自己年长很多的皮埃尔结婚,然而皮埃尔生性冷漠,繁忙的工作又使得他疏离了露姬的内心世界。小说借侦探盖世里的视角对夫妻二人生活的公寓进行了描写,这“是在底层的一套公寓”,里面没有任何自由的气息,“除了那张沙发和茶几,起居室里没有任何其他家具陈设”,还可以看到“空荡荡的卧室”和“空空如也的壁橱”。可以想象,露姬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只能感受到“死一般的寂静”,夜晚漫长得没有尽头。此外,公寓内的灯光刺眼,“白晃晃的灯光使这里显得更加静谧”,然而无论公寓在灯光的映衬下变得多么静谧宽阔,它也始终只是孤独的象征。

(二)“街道”意象

街道具有极强的开放性。作为城市的外部空间,街道可以接纳各类人和事,它仿佛一座城市的动脉,联结了城市的各个街区。在巴黎,一条街道可以同时跨过多个街区,不同街区所处的背景条件不同,因而其中的人物身份也大相径庭。莫迪亚诺在作品中描绘了巴黎城内的各条街道,这里面的街道名称大多真实存在,细节的真实把控让读者仿佛跟随主人公的脚步在巴黎街道漫游。

在《青春咖啡馆》中,童年时期的露姬因无法忍受室内公寓的孤寂常常在深夜偷跑到大街上游荡。“在我的脑海里,亚利桑那和克里希大街奇怪地融为一体。熠熠闪亮的招牌和霓虹灯的色彩跟电影中一模一样……”克里希林荫大道对露姬来说意义非凡,她经常逃到这条大街上游荡。这条街道存在着一个坡度,往下走可以到达康特尔酒吧,在那里露姬曾过着堕落的生活;往上走可以到达马德书店,在那里她可以获得精神指引。街道的不同方向暗示着露姬未来生活的不同可能性。街道对处在迷茫状态下的露姬来说重要性不言而喻,街道包含着露姬追逐新生活的向往。“当我走到迷雾街时,我深信有人约我在此见面,这对我来说又会是一个新的起点。”

莫迪亚诺小说中的主人公往往会在街道上获得独特的感受,他们会在几年或几十年后重新踏入自己曾经走过的街道—尽管街道两侧的建筑可能已经改变,但街道独属的特征和气息总能将主人公的记忆唤醒。在后期小说《这样你就不会迷路》中,主人公在四十多年后重新回到了克里希大街和古斯都大街交会的十字路口,街道独有的风景能够瞬间唤起主人公的回忆。“随着时间的流逝,建筑物的墙面和一个个十字路口已经成为他内心的风景……他就可以在四十年后重新回到他以前住的房间。”巴黎街道是现代城市的表征,莫迪亚诺小说中的城市建筑物因街道的联结而形成独特的联系,建筑物通过街道形成了自己的位置信息,这些堆砌的建筑物极大程度上改变了现代巴黎的面貌。

莫迪亚诺在小说中运用人文地理意象叙事,通过地理意象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表达小说主题。

二、地理空间的建构

“文学地理学批评家认为:‘文学作品的地理空间,是存在于作品中的由情感、思想、景观等诸多要素构成的具体可感的审美空间。’作家在其文本中进行了空间建构,‘往往体现了作家的审美倾向与审美个性……可以说明作家的创作心理问题以及美学建构的问题’。”(杜姣《叶广芩家族小说的地理叙事》)莫迪亚诺丰富的人生经历构成了他的创作基础,他执着于将小说的发生地设定在自己生活多年的巴黎,以自我虚构的方式介入到小说创作,将自身对巴黎的体验融入小说中。

(一)公共空间

莫迪亚诺小说中的公共空间主要为城市公共空间。城市是现代性特征最显著的地方,是现代性文学较为关注的话题。现代及后现代作家特别关注都市的发展变化,“现代都市的建筑往往包括政府机构建筑群、广场、公园……都市建筑并不仅仅是几何图式的传统空间结构……综合着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可能性奇幻生活图景”(王存弟《〈青春咖啡馆〉的空间研究》)。

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咖啡馆在巴黎承载着相当重要的文化内涵。“巴黎咖啡业的发展不仅同经济和商业的发展密切相关,而且也同广大平民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相互影响。”(高宣扬《流行文化社会学(第2版)》)对于巴黎的居民来说,咖啡馆的消费功能是次要的,精神交流是主要的,它迎合了居民们的社交需要。《青春咖啡馆》的故事即发生在塞纳河左岸的一间名叫“孔岱”的咖啡馆。作为城市的公共场所,每个人都有权利进入咖啡馆。在小说中,便衣警察、艺术家、知识分子、学生、流浪者等不同身份的人都出现在咖啡馆。这种公共性给人们之间的交流沟通增添了无限未知性和可能性。孤独的露姬十五岁就在棕榈咖啡馆附近游荡,后来还去过无忧咖啡馆。“我在无忧咖啡馆喝了一杯香槟酒……我要去见人,只需要随便进一家咖啡馆就行了。”

咖啡馆作为人们交流的场所,可以让人们精神放松,在交流的同时获取更多信息。侦探盖世里找寻露姬的踪迹,便是托朋友在咖啡馆交流:“我们在稍远处的金太阳咖啡馆一坐下来,他就把近况和盘托出。”在“孔岱”咖啡馆里有一批固定的顾客,他们身份神秘,没有人了解他们的过去,他们在“孔岱”一待就是一整天。“孔岱”就像是他们的一个避难所,在这里没有人会追问他们的过去从而掀开他们的精神伤疤,在这里他们可以获得一种精神慰藉。作为半封闭式的城市公共空间,咖啡馆一方面给都市居民带来了交流的便捷性,又与外界形成了一定的隔绝,成为莫迪亚诺小说特有的空间类型。

(二)私人空间

从公共空间向私人空间转移,读者可以发现城市更多日常生活的内部肌理。“私人空间”一般指属于人物自己的,能够不被任何人轻易了解的私密空间。接下来通过分析《青春咖啡馆》拉费里埃街宾馆来反映私人空间的独特属性。

莫迪亚诺小说中的人物大多是没有家庭、没有身份的弃儿形象,因而他们总是居无定所,住在公寓或宾馆内。露姬从家里逃跑后结识了好友亚娜特·高乐,亚娜特·高乐住在拉费里埃街的宾馆,“那是一条呈肘子形状的街道,在刚上坡的区域,好像与世隔绝……床上凌乱不堪,窗帘拉上了”。亚娜特·高乐和露姬一样,也是一个缺乏关爱,不断寻求人生意义的弃儿。在这间封闭的房间内,亚娜特·高乐和露姬参观所谓的“人造天堂”。“我们坐在对面的一张长椅上,情不自禁地望着那两扇窗户……恐怕一个人也没有。”这种私人空间不会被他人轻易了解,某种程度上给予人物更多安全感。

像露姬这样无家可归的都市青年还有很多,他们从没有感受过家庭的温馨,也没有人真正关心他们的内心,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莫迪亚诺的小说经常出现各类私人空间,如私人别墅、公寓、旅馆。它们都可以为流浪许久的人们提供一种心灵上的庇佑,尽管人们在此只是短暂居住,但是这些私人空间就像避难所一样为他们提供了短暂躲避外界风险的地方。

三、莫迪亚诺小说的地理叙事缘由

“文学地理学批评家认为:‘地理环境对作家成长及其心理所发生的作用,对于文学作品的写作与文学风格的创造具有制约与基础的意义……作家在自然山水中的‘旅游’与到异域的‘流浪’及其对某个时期的创作所产生的影响,自然也会构成文学地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杜姣《叶广芩家族小说的地理叙事》)莫迪亚诺小说的地理叙事,一方面与他独特的成长经历和巴黎经验相关,另一方面是因为他继承了巴黎城市书写的叙述传统。

(一)莫迪亚诺独特的地理经验

熟悉莫迪亚诺小说的读者都能发现,莫迪亚诺总是与巴黎紧密联系在一起。作者在作品中不断描摹、塑造着一个独特的巴黎城市空间。莫迪亚诺在谈及自己笔下的巴黎时说:“我生活过的巴黎以及我在作品中描述的巴黎已经不复存在了。我写作,只是为了重新找回昔日的巴黎……”对于莫迪亚诺来说,巴黎的每一个街区、每一条小路都能够引发一段记忆,带给人物不一样的感受。巴黎是莫迪亚诺成长的地方,巴黎城市内部任何一个细节变化都会被莫迪亚诺注意到。他笔下的人物在巴黎城市空间内不断位移、逃离与寻找,以此带动整个社会关系和力量对比的变化。莫迪亚诺曾在纪录片中谈到自己的写作习惯,他在创作的过程中需要精确的地址信息。他搜集资料,翻看老巴黎的电话本,参照现实生活中的精准信息来进行文学创作。莫迪亚诺笔下的巴黎是他内心情感、所思所想的折射和体现,他的巴黎已幻化成一个符号、一种情结。

(二)个人独特的成长经历

19世纪和20世纪的巴黎作为世界文艺的潮流引领地,吸引了欧美众多作家和艺术家纷纷汇聚。人们在塞纳河畔相聚,漫步城市街道,通过不同叙事形式诉说巴黎的城市经验。莫迪亚诺作为城市个体的代表,他所描绘的咖啡馆、小旅店等地理信息同样是巴黎城市特质的缩影。

就莫迪亚诺个人的成长经历来说,父母不光彩的职业经历及对过往事件的缄默使莫迪亚诺对巴黎的历史异常关注。此外,父母工作的原因使莫迪亚诺从小就缺少家人的陪伴,像《青春咖啡馆》中的露姬一样,他只得在巴黎的大街上游荡来逃离内心的恐惧。此外,巴黎城内的各个场所也都有莫迪亚诺与父母纠缠过往的回忆。在自传体小说《家谱》中,作者提到的咖啡馆即是“我”与父亲密会选择的地方,旅店是莫迪亚诺和母亲流浪度日的地方。

综合来看,莫迪亚诺执意在作品中书写巴黎是为了重新找回旧时巴黎,记录属于自身的独特记忆。莫迪亚诺通过地理叙事塑造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他对巴黎历史的反思和批判,赋予了小说独特的巴黎气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