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深处的隐痛
作者: 胡岚曹文生的散文以一个陪护或者说是以一个儿子的视角写出了医院里人生的诸多情状和所思所想。
纵观这篇散文主要有几个关键词:生命情状、时间、孤岛、流动。
关键词之一生命情状。人去除所有的身份,在医院就只有一个共同的属性:病人。面对病痛,从前所有附着在人身上的光环和多重属性就变得无足轻重了,也只有在这时人才是平等的。在医院他们被病痛折磨,有的人被病熬得木讷,有的人痛苦不堪,以头撞墙;有的人渴望求生,有的人以喧嚣演讲来引人注意;有的人胡言乱语,说莫名其妙的话,人都不懂;有的人呆坐,保持一个姿态,从十点坐到十二点“像一个受难的菩萨”;在病房人是无奈的,病痛的折磨让他们主宰不了自己,从前强大的人,在病痛面前是如此无助、无奈,强烈的求生欲让他们在这里依赖各种仪器,获得心理安慰。曹文生冷静地描摹出人在医院的各种生命情态:像植物一样依赖,痛苦袭来像藤蔓一样扭曲打滚;安静地控制着病痛的侵入,减少给儿女们带来的恐怖;或沉默、安静的睡觉。呈现出人们在病痛面前的无奈、无助甚或是悲凉。曾经生龙活虎的人,如今变得如此虚弱与不堪。医院是检验人性最好的地方,看得见孝,看得见亲情、人情和生命的样貌。那老人三女一儿,只有儿子一人在病房照顾他,而此儿过得凄苦,不仅要照顾残疾的哥哥,还要养活父母和孩子,他一生的苦难,像磨一样被生活推着走。曹文生不动声色地把病房里的众生相呈现出来,让我们看到诸多的生命情状,苦难的,自私的和悲凉的。
或许每个人最终都要来到这里,接受帮助,最后与病痛作斗争,人的强大和病痛的折磨相比,在这里变得虚弱不堪。
关键词之二时间。“医院是最没有时间观念的地方,白天有人在睡,夜晚,也有人在睡,似乎它掏空了许多人身体里的睡眠时间,这些人,一倒下去,就忘了人间苦难绑架我们的去处。”白天与黑夜在医院没有边界。时间在这里甚至可以被忽略。有的人在白天昏沉地酣睡,有的则是在夜晚。或许睡着了,是人最轻松的时候,也是摆脱病痛的一帖安慰。
关键词之三孤岛。“病房里,只有病菌弥漫着,人们看不见它们,每一个人,都像一座孤岛,守着自我的秘密。”人在病痛面前是虚弱的,无助的。肉体上的疼和精神上的孤寂没有人能替代。医院是人流聚集的地方,病房是集体宿舍,但病人却是孤独的,没有谁真正能安慰谁,生命的衰老、病痛的折磨,来自精神和肉的痛苦都只能独自承担。人人抱着手机,像一个封闭的岛屿,活在虚拟的空间里。曹文生写出人与人之间的隔离和漠视。
关键词之四流动。人群是流动的,病房里的人是流动的,病人是流动的。你在与不在,医院就在那里。“人性像一条河,流到不同的地方。”人的情绪也是,乐观的、悲观的、冷漠的、厌倦的、热闹的,像空气里弥漫的饭菜味,酸的、甜的、辣的、香的,变幻着,流动着。人性在医院传播流动,在病房的来去中看见人间的悲苦与忧惧。文中曹文生时而是以旁观者的视角打量着病房里来去的人,时而以第一人称代入到病房的场景中。熙来攘往的探视的人,喧闹热情,白天的人群散去以后,夜晚的病房更加空寂、拥挤。无处可去的陪护人员,拥护在狭窄的病床上,地上、走廊里无不是人,流动的人流,焐热的空气以及变与不变的时间。
在这篇散文中,曹文生以内敛节制的情感,写出了病房里的人间百态,既有病人的,也有陪护人的,亲情、人情以及对故乡疏离又亲近的联系,在病房体验到故乡的温度。人与故乡的联系,如同草木与土地的关系,那些流动在时间深处的隐痛,是疾病对身体的告白,最终以病痛的形式出现,在不为人知的时候,在身体里显现,长短不一,时间不一,无人可替代,却又是每个人必然要经受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