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里卡时刻

作者: 万维钢

尤里卡时刻0

我收到过一张美国物理学会寄来的明信片,画面上是一个装满水的浴缸,而有一些水溅到了浴缸之外。明信片上写着:“阿基米德在洗澡的时候想出了怎样测量体积,你的尤里卡时刻在哪里?”

据说,阿基米德曾经受命判断一个王冠是否为纯金的,可是他不知道怎么精确计算王冠的体积。阿基米德一边想着这个问题,一边去公共浴池洗澡,他刚一踏入浴缸,水就溢了出来——在这电光石火的一刹那,阿基米德福至心灵:王冠的体积就是王冠排出的水的体积!想到这里阿基米德大喊数声“尤里卡”。

尤里卡,这个希腊语单词的意思是“我发现了”。从此,凡是因神秘灵感降临而解决重大问题的时刻便被叫作“尤里卡时刻”。

牛顿因为看到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魏格纳偶然看世界地图,注意到大西洋两岸,特别是非洲和南美洲海岸轮廓非常相似,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凯库勒梦见蛇咬住自己的尾巴,想出了苯环的结构;门捷列夫梦见一张张的扑克牌被放进一张大表中,醒来后制成了元素周期表……尤里卡时刻,真是人类历史中美好的瞬间啊!

这就是我们对“创造性思维”的传统认识,认为这是一种神秘的思维。悲观的人认为创造性根本就不能用常理解释,它可能是上天对幸运者的恩赐,浴缸中的阿基米德得到了上天的启示,一般人想学也学不会。乐观的人则认为“创造性”和“用天性创造”一样,原本是人人都有的天性,只是我们后天所学把这个美好的天性掩盖了。不管是悲观派还是乐观派,都认为辛苦工作只是细节,一刹那的灵感才是关键。然而,事实证明伟大发现都是“慢慢地”得出的。

阿基米德的故事已经不可考,但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则可以说是一个世人一厢情愿的传说。真实的历史是,早在牛顿之前就有许多人有过关于万有引力的设想,而与牛顿同一时期,则至少有哈雷和胡克提出引力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推测牛顿的引力思想是“学”来的——他借鉴了他人的想法,使用了他人的数据,然后又做了无数计算进行验证,才能提出那个看似横空出世的万有引力理论。

在门捷列夫做那个著名的梦并提出元素周期表之前,很多人已经在进行各种尝试。英国化学家纽兰兹甚至已经发现将元素用原子量大小进行排序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并把这种周期性称为“元素八音律”,这已经非常接近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了。门捷列夫不可能不知道纽兰兹的工作,因为他为了研究元素周期表深入调查过当时给元素分类的所有文献。

至于魏格纳看地图的故事,一开始连他自己都没把这个想法当回事。直到后来有了更多证据,他才慢慢提出这个在很多年以后才能被证明的大陆漂移说。

美国科学作家史蒂文·约翰逊在《伟大创意的诞生》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叫作“慢直觉”的概念。约翰逊说,你考察那些伟大发现出现的真实过程,它们其实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系列想法慢慢积累的结果。你研究一个问题,一开始仅有一个模糊的直觉,然后选择一个方向探索。很多情况下,一个好想法并不是一开始就好,它必须随着研究的深入能跟新想法连接起来,有新的事实支持,才能慢慢长大。

所谓“尤里卡时刻”,其实是慢直觉积累到一定程度从而突破的时刻。你必须脑子里一直想着这个问题,把所有有用的东西都备齐了,才有可能发现这个关键的新连接。人们关注这个高潮,却没有注意到这个高潮是怎么被铺垫出来的。

如果你采访一位刚刚得出重大发现的科学家,他告诉你的很可能是其中最关键的一步。事实上,他为了这个发现做过大量艰苦的努力,可是只有这令人兴奋的关键一步才值得一提。就算科学家不厌其烦地叙述了发现的全过程,记者可能也会专注于最有戏剧性的一步;就算记者仔仔细细地描述发现的全过程,读者往往也只记住了尤里卡时刻。

(西江月摘自电子工业出版社《万万没想到》一书,本刊节选,小黑孩图)

上一篇: 壮游感
下一篇: 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