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天才

作者: 〔美〕摩根·豪泽尔 宋红波 符李桃(译)

疯狂的天才0

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全球最出色的马拉松运动员之一埃鲁德·基普乔格第二次夺得奥运冠军。比赛结束后,他和比利时选手巴希尔·阿卜迪、荷兰选手阿卜迪·拿塞被一起安排在休息室等候领奖。

根据颁奖典礼的会务安排,他们需要等候几个小时。休息室狭窄而沉闷,他们几乎什么都做不了。阿卜迪和拿塞后来回忆说,他们当时和大部分人一样掏出手机,连上Wi-Fi刷起了社交媒体。

但基普乔格没有玩手机。阿卜迪和拿塞说,基普乔格坐在那里,凝视着墙壁,一言不发,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就这样持续了好几个小时。

“他简直不是人。”阿卜迪开玩笑说。说基普乔格“不是人”,是说他的思维、言谈举止和普通人不一样。类似的说法可以用来描述很多我们崇拜的人。我们钦佩他们,因为他们能够做出一些常人想不到或者理解不了的事情。

他们具有一些非常可贵的品质,令我们敬佩,值得我们学习。但是,在有些方面,甚至在很多方面,他们未必如此。人生来如此——世界上一些特立独行的人,往往让人又爱又恨。

这一点很容易被忽视。因此,我们时常不能很好地判断哪些人可以做我们的榜样,以及我们应当从成功人士那里学习什么。我们需要全面地看待特立独行的人。他们身上有我们钦佩的优点,也可能有我们鄙视的缺点。

约翰·博伊德在空中作战领域的革新,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所撰写的手册《空战攻击研究》将大量数学知识融入空战战术,就像工程师把数学知识用于制造飞机。

博伊德的战术思想简单而深刻。比如,他认为飞机的战略优势不在于飞行速度或高度,而在于改变线路的速度和爬升的速度。这一发现不仅改变了战斗机飞行员的思维,也影响了飞机的设计制造。他20多岁写的那本空战手册成了战斗飞行领域的官方战术指南,沿用至今。

然而,《纽约时报》曾评价他“不是一个正常人……即使在美国空军中也是如此”。他粗鲁、古怪、叛逆、狂躁,他对上级大吼大叫的样子令同僚震惊。他曾经因取暖条件差而点燃飞机库,差点儿被送上军事法庭。空军上下都极为欣赏且需要博伊德的真知灼见,但他们又无法忍受他的为人。

博伊德对飞机的思考视角与其他飞行员的完全不同,他好像使用了与常人不同的大脑区域,玩着和其他人不同的游戏。正是这样的个性,导致他漠视各种规章制度。正因如此,在同一份评价报告中,他的上级既对他的贡献赞不绝口,又试图阻止他晋升。

其中一份文件写道:“这位杰出的年轻军官富有独创性的思想。”接下来又写道:“他是一个情绪激动、缺乏耐心的人,不愿意接受严密的监督。他无法容忍别人对他的计划提出批评意见。”就在博伊德撰写战斗机战术的奠基之作期间,两名上校否决了他的晋升。

当然,博伊德最终还是获得了晋升,因为他太有天赋了。然而,在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中,大家都对他束手无策,很多人对他的行为感到愤怒。他在各方面都特立独行,既才华横溢,又招人厌烦。

1936年,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拍卖会上拍下了一批艾萨克·牛顿的手稿。其中很多内容都是第一次公之于众。之前的数百年里,这些手稿一直被存放在剑桥大学。

牛顿是有史以来最聪明的人之一。然而,凯恩斯惊讶地发现,牛顿花了很多时间来研究炼金术、巫术,他还研制过长生不老药。

凯恩斯写道:“我浏览了这些手稿,至少有10万字。毫无疑问,很多都是巫术方面的内容,完全没有科学价值;牛顿显然在这些工作上花费了多年时间。”

我们会不会因为牛顿沉迷于巫术,就否认他超人的才华?有没有可能,正是由于他对这类不可思议的事情充满好奇,才取得了惊人的成就?答案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天才有时看起来就是十分癫狂。

我一直以来坚信一个定律:一个人如果在某方面天赋异禀,那么必然会在另一方面异常糟糕。这就好像人的大脑承载知识和情绪的容量有限,一项超常技能势必会挤占其他能力的空间,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约翰·博伊德如此,史蒂夫·乔布斯如此,华特·迪士尼也是如此。在成就丰功伟绩之前,华特·迪士尼心怀雄心壮志创办过多家公司,但几度处在破产边缘。

我们要意识到,要想取得不可思议的成功,势必承担同等巨大的风险。什么样的人会成为业界巨擘?答案是那些信念坚定、乐观豁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而且对自己的能力深信不疑的人。

什么样的人容易走极端、不自量力、盲目自信、无视风险?答案同样是那些信念坚定、乐观豁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而且对自己的能力深信不疑的人。

均值回归法则在历史上不断得到验证,无论是经济、市场、国家、企业的运行,还是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都普遍受这个法则支配。其背后的机制是,同样的个人特质既能让人大获成功,也能让人陷入绝境。

在一定意义上,这个话题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应该敬仰什么样的人,尤其是我们应该效仿并成为什么样的人。硅谷天使投资人纳瓦尔·拉维坎特曾写道:“有一天我意识到,对那些我们心怀嫉妒的人,我们不能只看到他们生活中的某一面。不能说,我想要这个人的身材,想要那个人的财富,还想要另外一个人的性格。我们必须全然接受对方的一切。但是,你真的愿意成为和他一模一样的人,拥有他全部的行为方式、欲望、家庭、幸福感、人生观和自我认知吗?如果你不愿意与他进行百分之百的交换,那就没必要嫉妒别人。”

因此,我们要么希望活成别人的样子,要么不希望活成别人的样子。两种愿望具有同样的价值,我们需要想清楚。好与坏是一体两面,这是需要一直铭记的人生哲学。

(小 双摘自中信出版集团《一如既往:不变的人性与致富心态》一书,本刊节选,小 艺图)

上一篇: 新书
下一篇: 涨工资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