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神奇的“穿越”

作者: 闫珍珍

一场神奇的“穿越”0

在西安碑林,有一块由小人物完成的名碑——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碑。它的撰文者是唐太宗李世民、太子李治和玄奘法师,而书法作者是来自东晋的王羲之。是小人物怀仁,让王羲之“穿越”到了唐朝。

关于怀仁的生卒年,史书上没有任何记载。我们只知道,他是弘福寺众多沙门中的普通一员。开始集书的时间也没有具体记载,但可以肯定,他是长安众多僧侣里擅长写王羲之书体的一个。他也许被玄奘西天取经的经历深深打动,也许见证了玄奘回长安时“四民废业,七众归承”的高光时刻,让他的信念更加坚定,所以接受了“集字圣教序”这份高难度的工作。

说这份工作难度高,原因有二:一是集字只不过是一种收集和模仿,士大夫们瞧不上这份工作,不愿去做;二是对怀仁来说,集字的难度不只是从丰富的王羲之书迹中寻找字形,还要根据章法的需要重新创作,放大或缩小某一个字,以求得行书中的节奏变化和行气。

好在怀仁那时的集字来源非常可靠——贞观十三年(639年),李世民命褚遂良等人对王羲之书迹进行了鉴定整理,统计出内府共收藏右军书二千二百九十纸。

然而,从李世民完成《圣教序》,到怀仁集字摹勒上石,中间却隔了二十五年。是集字太难,耽误了太长时间吗?并不是。看看这二十五年的云谲波诡、物是人非:写完《圣教序》后第二年(649年),李世民就龙驭上宾;永徽六年(655年),李治打算废黜皇后王氏,改立昭仪武氏,褚遂良冒死劝谏被降职,后在流放途中绝望死去,《同州圣教序》是他死后追刻的;武则天如愿当上皇后,显庆五年(660年),李氏王朝已快成为武氏天下;麟德元年(664年),玄奘走完了六十多岁的一生。

又过了八年,怀仁终于实现了愿望,把相隔三百多年的王羲之和李世民、李治、玄奘放在一块碑上。等怀仁集字刻制完成时,碑上所提及的人,大多已经去世。怀仁这一生,人们只知道他做了这一件事,但这件事足以让他载入书法史。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在宋之前并不被重视,文人士大夫都不屑于学,称之为“院体”。明清时期,王羲之真迹毁佚殆尽,这块碑才被学者重视起来。可能正因为不被重视,它才躲过了战乱和掠夺,让我们今天仍能在西安碑林见证这场神奇的“穿越”。

(右 右摘自《中国青年报》2025年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