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记

作者: 李亦天

  在暑假的尾声,我与母亲及舅舅一同回到了乡下的艾口村,去看望他们的母亲——我敬爱的外婆。尽管已七十六岁高龄,外婆依然精神矍铄,仅有几缕白发点缀其间,胃口尚佳,说话的声音响亮如钟,从她的行为举止中,丝毫看不出岁月的痕迹。

  外婆在乡下依旧保持着年轻时务农的习惯,辛勤地种植着苞米,喂养着家禽。闲暇之余,她会骑着那辆心爱的小三轮车,前往她的老友家中搓麻将,享受那份简单的快乐。赢了钱,她总是笑得合不拢嘴;输了钱,则笑称下次再也不打了,然而下一次,她依然会乐此不疲地前往。每天固定的时间,外婆都会坐在电视机前收看天气预报,关心着最近的天气变化。夜晚,洗完澡后,她便早早地上床休息,这便是外婆朴实而又平凡的日常生活,她已经这样度过了二十多年。

  或许有人会问,为何只提外婆,不提外公呢?是的,我的外公在我尚未出生之前,便因食道癌离世了。外公生前酷爱吃滚烫的豆腐,长期下来,食道黏膜受损,最终演变成了癌症。今日,我第一次见到了外公的照片,那是一个老头的形象,脸部消瘦,皮肤黝黑,写满了岁月的沧桑。母亲告诉我,那是外公做完手术后的照片,那时的他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精气神。虽然我从未见过外公,但当我看到照片的那一刹那,再联想到因血糖偏高而消瘦的舅舅,我的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酸楚,泪水瞬间充满了眼眶。或许,正是那份未曾谋面的遗憾,让这份悲伤更加深刻。

  外公曾是一位老知识分子,是当时稀少的高中生,也是村里的书记、家中的长子,以及三个孩子的父亲。在那个年代,为了生活,他必定付出了无数的艰辛。与外婆不同,外公更加偏爱我的母亲,或许是因为母亲继承了他好学上进的基因。外公在世时,常常与我们一起生活,为我们烧饭做菜,或许有时还在憧憬着未来那个素未谋面的外孙的模样。然而,这一切都随着食道癌的侵袭而烟消云散了。明天离开之前,我们还要去外公的坟上祭拜,以尽子孙后代的孝道。

  随着子女的成长,我们陪伴在外婆身边的日子越来越少,大多只在节假日才回来探望她。外婆始终保持着那份在我们看来或许有些枯燥乏味的生活方式。因此,每当我们回来时,外婆总是有着说不完的话。平时给她打电话,她总是舍不得电话费,总是催促母亲长话短说。然而,每当我们回到乡下,外婆总是兴高采烈地把她种植的瓜果蔬菜、养殖的家禽往我们的车后备厢里塞,生怕我们饿着。每次回乡,我们都会给外婆带来大堆的吃食,而她总是操着土话说:“家里多着呢!不要带!”但当我们拉开冰箱时,却发现里面只有为数不多的鸡蛋和少量的蔬菜。

  母亲是伟大的,她们总是想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子女。外婆生怕我们给她买东西花太多钱,给她造成负担。是啊,每一位母亲都不图子女的回报,她们只希望子女能够有个稳定的工作、和睦的家庭以及幸福的后半生。外婆年纪大了,总是担心自己会成为子女的负担,被子女嫌弃。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我的母亲。她身材小巧,却养育了我这个高大壮硕的儿子。母亲从小就要强,不服输,这一点应该是遗传自外婆。小时候,农忙时节,外婆外公外出劳作,别人家看我们家没有大人,就欺负我们,来我家借农具。母亲当然没有借给他们,因为她还要上学。于是,她每天凌晨五点就起床去地里割草,几天下来,竟然割了二亩七分地。对于生长在城市的我来说,自然不知道这块地有多大,也不知道割草有多么辛苦。但从母亲讲述这段经历时的神情中,我能够感受到她的艰辛与自豪——即使父母不在家,孩子也能够撑起半边天。因此,母亲那种不服输的性格,从小就已经根深蒂固了。当她步入社会,开始工作时,那份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执着便如影随形。她总是梦想成为最好的那一个,坚信自己就是最优秀的存在,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挡她的脚步。

  我衷心感谢我的母亲,她为我做了所有她认为对我学习生活有益的事情。哪怕再辛苦、再劳累,她也从不曾在我面前吐露半句怨言,只是将自己开心乐观的一面展现给我。母亲不仅是我生命中的坚强后盾,更是我学习的榜样。她热爱学习,平时总是手不释卷,暑假里更是将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看了好几遍。如今,她又拿起了那本我读得一知半解的弗罗姆《爱的艺术》,每天认真阅读,并与我分享她的阅读体验。母亲有时会变得啰唆,甚至让我感到有些厌烦。但她对我的关爱与期望却从未减少,哪怕我曾让她失望、生气。回忆起这短暂的二十年时光,我想对母亲说一声:“爱你,老妈!”

  外婆的爱,是岁月沉淀下的智慧与温暖。她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勤劳,什么是坚韧,什么是善良。她的笑容,如同家乡那片古老的土地,承载着岁月的痕迹,却依然充满生机与希望。妈妈的爱,则是外婆爱的延续与升华。她不仅传承了外婆的优良品德,更在自己的生活中,将这份爱转化为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与担当。她用自己的行动,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以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而当我们将这份爱升华到整个民族的母性光辉与品德特质时,我们会发现,这正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这种母性光辉,不仅仅体现在对子女的关爱与呵护上,更体现在对国家的忠诚与奉献上。它让我们在面对外敌入侵时能够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在面对自然灾害时能够众志成城、共渡难关,在面对发展挑战时能够齐心协力、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