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浙西地区镇戍军府考论

作者: 刘晓

元浙西地区镇戍军府考论0

摘 要:元灭南宋后,在江南地区推行军事镇戍制度,其中驻扎浙西地区七路一府一州的镇戍军万户府至少13翼,规模远超路级总管府与管军万户府一对一的配置格局。浙西地区在元朝属典型的密集型镇戍区,当地驻扎的镇戍军,不仅万户府翼数远超其他地区,而且至少一半属于齐装满员、兵力雄厚的上万户府。这些镇戍军万户府,水、陆、马、炮兵种齐全,其中不少是成军较早的老牌汉军万户,即使由汉军、新附军混编组成的新万户府,汉军比例也占压倒性优势,战力居江南之冠。元朝对浙西地区军事镇戍的重视,与其重要地位密不可分。至元十九年元廷的江南镇戍体系设计,以长江下游的“濒海沿江”为布控重点,由此两浙及隔江相望的淮东,成为元代江南镇戍体系的最核心区域。

关键词:元朝;浙西;军事镇戍;万户府

元代浙西地区即浙西道,主要指浙西道宣慰司与江南浙西道肃政廉访司,其中前者设于至元十三年(1276)至二十六年(1289),后者设于至元十四年(1277),一直延续到元末。二者大体继承南宋两浙西路辖区,包括杭州、湖州、嘉兴、平江、常州、镇江、建德七路与松江一府、江阴一州。至元二十二年(1285),元朝整编江淮、江西镇戍军为37翼万户府,其中浙西至少有真定(真定河南简称)、益都(益都旧军简称)、十字路、邳州、杭州、常州、镇江、颍州、江阴水军、湖州、上都新军、松江和镇江水军等13翼。以后,上述万户府防区有所调整,如杭州、江阴水军万户府迁往江北,湖州万户府南迁福建,又有通事汉军、炮手军匠等万户府新设于浙西,但万户总翼数大体未变。关于镇守浙西地区的万户府,此前学界曾有过一些研究。如日本学者大叶昇一就讨论过其中的镇江万户府。近二十年来,国内又出现过多篇涉及浙西镇戍军的论文。如王晓欣考察了元朝杭州镇戍军的发展演变。笔者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镇守杭州的四翼万户府(真定、益都、颍州、上都新军),并对镇守江阴、许浦“通事汉军万户府”、镇守平江“十字路万户府”与镇守建德“怀孟万户府”做过个案研究。对笔者研究做过补充者又有温海清、郭晓东、李晓辉、陈瑞青、杜立晖与郭兆斌等人。【温海清:《元代江南三行省“万户路”问题析考——江南镇戍制度的另一个侧面》,《文史》总第122辑,中华书局2018年版,第195-238页;郭晓东、李晓辉:《元镇守杭州真定万户府补考》,刘迎胜主编:《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第41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版,第86-91页;陈瑞青:《新见元代常州万户府文书考释》,《第四届全国史学高层论坛暨第十六届历史学前沿论坛》,2023年,第309-321页;杜立晖、郭兆斌:《国图藏〈魏书〉纸背文献所见元代军官承袭程序——兼论元代的怀孟万户府与常州万户府》,《文史哲》,2023年第1期。】总体来说,浙西镇戍军的研究已较充分。当然,上述研究留下的空白或有待深化之处依然有不少。为此,笔者试图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浙西镇戍军做一些补充性研究,并据此讨论浙西地区在元代江南镇戍体系中的地位。

一、镇守镇江万户府(附镇江水军万户府)

据前述《元史》记载,镇江万户府为至元二十二年整编37翼万户府之一,属下万户府序列,但据《至顺镇江志》,镇江万户府级别为上万户府,而且很有可能在成立之初即为上万户府。《至顺镇江志》记其职官、沿革等甚详。其中万户府达鲁花赤有塔剌海、燕只吉歹、脱罗帖木儿三人,万户有胡忽都不花、胡薛彻秃二人。副万户只有张元英一人。【(元)俞希鲁编纂,杨积庆等校点:《至顺镇江志》卷一七《将佐》,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680页。】日本学者大叶昇一对镇江万户府的研究主要依据《至顺镇江志》,因此缺少元末镇江万户府的情况记载。

据近年发现的《元太中大夫镇江万户府达鲁花赤诺怀公圹志》,原镇江万户府镇抚蒙古朮温台氏诺怀(又译作那海),历任江浙行省都镇抚、枢密院断事官后,“至元三年,升太中大夫、镇江万户,佩三珠虎符。六年七月,升本府达鲁花赤。至正四年,以疾致仕”。【转引自朱建路:《新出土碑志与元代河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年版,第125-126页。】后由其子永安于至正五年(1345)春承替万户府达鲁花赤。至正十六年(1356)三月,镇江被朱元璋占领。【《元史》卷四四《顺帝纪七》,第931页。】另据元末乌斯道载,有朮温台氏名元臣者,“由南徐万夫长升浙东副元帅”,后隶方国珍麾下,至少自至正二十四年(1364)起,其已任庆元路达鲁花赤,“总制慈溪县事”。【(明)乌斯道著,徐永明点校:《乌斯道集》卷八《赠庆元监郡元臣侯德政序》《祷雨诗序》,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179、188页。】按,“南徐”即镇江,“万夫长”即万户,也常用来指代万户府达鲁花赤。“浙东副元帅”应指浙东道宣慰使司同知、副都元帅。元臣是否为永安表字,尚无法判断。但至少可以肯定,从诺怀起直至元末天下大乱,镇江万户府一直由朮温台氏世袭达鲁花赤。后因镇江失陷,诺怀后人始东迁庆元,隶方国珍麾下,转任地方文职。

镇江万户府辖10翼千户所,其中真定、濮州、卫辉、怀庆四翼为上千户,高唐翼为中千户,彰德、济南、顺德、广平、盐军五翼为下千户。因千户所地名番号能反映军人来源地,故从各千户翼地名来看,镇江万户府应以汉军为主,只有盐军翼属新附军人,为下千户,建制规模较小。关于千百户军官的情况,《至顺镇江志》有较详细记载,以下为《至顺镇江志》所载千户级军官。

镇江万户府、镇抚所及十翼千户所驻地,均在镇江城内。其中:

镇守镇江上万户府在总管府治西南月观下,即旧总领所小花山也。至元十二年改创,屋凡七十七间。堂曰慎威……镇抚所在千秋桥东放生池上,即旧南山亭郡县军官待班之所。至元二十四年改置,岁久颓圯。至治元年,镇抚诺怀重建。堂曰清远……真定翼在塘塠山后西桥之西。濮州翼在后百礼堂。卫辉翼在定波门里。怀庆翼在织染局西。高唐翼在小寨门内。彰德翼在濮州翼之西。济南翼在三折桥东。顺德翼在定波门内。广平翼在定波门内。盐军翼在小寨门内。【(元)俞希鲁编纂,杨积庆等校点:《至顺镇江志》卷一三《公廨》,第529-532页。】

镇江水军万户府为至元二十二年整编37万户之一,属下万户,但相关记载很少。《至顺镇江志》没有提到该翼军府,《洪武苏州府志》称:“镇守长桥镇江水军万户府,在吴江长桥。”【(明)卢熊著,陈其弟点校:《洪武苏州府志》卷一四《兵卫·营寨》,广陵书社2022年版,第204页。】《弘治吴江志》记载:“万户府,在旧州市西南九保。元至元十三年,丞相伯颜引军南下,命千户寗玉镇守吴江,立镇守长桥水军万户府。十九年,升为浙西道长桥都元帅府。二十二年,复为万户府。设万户一员、副万户二员,经历、知事各一员,并令史、奏差、通事、译史等,拨军分镇本州地界。”【(明)莫旦撰:《弘治吴江志》卷四《官宇》,刘兆祐主编:《中国史学丛书三编》第4辑,台湾学生书局1987年版,第165页。此外,该书还详细记载了“镇守长桥水军万户府”万户以下禄米、俸钞等内容(第144-145页)。】上述记载,表明吴江长桥确实有一支水军万户府。按,在元灭南宋期间,至元十二年(1275)十二月,统帅伯颜曾派寗玉整修并镇守吴江长桥。【《元史》卷一二七《伯颜传》,第3108页。】《洪武苏州府志》将此事与镇江水军万户府的成立联系起来:“命寗玉以前部军修吴江长桥,就戍守之。后立长桥镇江万户府(后寗玉官至都元帅,谥武宣)”,【(明)卢熊著,陈其弟点校:《洪武苏州府志》卷首《元平江路境图》,第21页。“后玉官至都元帅”以下为作者原注,点校本“玉”误作“王”。】认为镇江水军万户府是以寗玉部改编而成的。据寗玉神道碑,寗玉进驻长桥后,历任“明威将军、镇守长桥等处总管,寻降虎符,职任仍旧。升昭勇大将军、管军万户。未几,就带已降虎符,镇国上将军、浙西道吴江长桥都元帅、□沿海上万户,佩金虎符”。与上述《弘治吴江志》记载基本吻合。不过,寗玉任沿海万户府万户后不久,就谢职家居了。子寗居仁承替万户后,“镇守浙东道庆元等路”,【(元)阎复:《静轩集》卷五《大元故镇国上将军浙西道吴江长桥都元帅沿海上万户寗公神道碑铭》,(清)缪荃孙编:《藕香零拾》,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387页。】已不再与吴江长桥有交集。

需指出的是,元末红巾军起义爆发后,至正十四年(1354)二月,元廷下令“立镇江水军万户府,命江浙行省右丞佛家闾领之”。【《元史》卷四三《顺帝纪六》、卷九二《百官志八》,第914、2341-2342页。】如从《洪武苏州府志》所云,吴江长桥水军万户府即镇江水军万户府的话,元末又新设镇江水军万户府,两处记载明显抵牾。因相关记载太少,这里暂且存疑。

二、镇守湖州炮手军匠万户府

炮手军匠为蒙元军队一支特殊军种,曾有多支军队番号有此称谓。前面提到,至元二十二年元廷于湖州设镇守湖州万户府,后南迁福建泉州,湖州则由炮手军匠万户府镇戍,简称“湖炮翼”。

湖州炮手军匠万户府达鲁花赤由唵木海后裔承袭。唵木海,《元史》记其为蒙古八剌忽氏,以擅长用炮著称。“帝尝问攻城略地,兵仗何先,对曰:‘攻城以炮石为先,力重而能及远故也。’帝悦,即命为炮手”。此后,唵木海从木华黎伐金,任随路炮手达鲁花赤。蒙哥汗在位时,授其虎符,升都元帅。后随宗王旭烈兀西征,卒。“子忒木台儿以从战功授金符,袭炮手总管。至元十年,修立正阳东西二城,置炮二百余座,与宋人战,却之”。后忒木台儿随伯颜大军南下灭宋,入临安,“以功授行省断事官,复令其子忽都答儿袭炮手总管。十四年,进昭勇大将军、炮手万户,佩元降虎符,镇平江之常熟。……十五年,兼平江路达鲁花赤,寻迁徽州、湖州,卒”。忒木台儿终官湖州,炮手军匠万户府大概镇戍此地,未再更动。“忽都答儿后升炮手万户,改授达鲁花赤”。【《元史》卷一二二《唵木海传》,第3010-3011页。】

万户府万户见于记载者最初有贾六十八。贾六十八祖贾塔剌浑。“太祖用兵中原,募能用炮者籍为兵,授塔剌浑四路总押,佩金符以将之”,累官总领都元帅。子抄儿赤、孙冀驴相继袭职。贾六十八为冀驴弟,先后参与襄樊与渡江战役。至元十一年(1274),从伯颜大军陷常州,“常州既克,帅府令总新附炮手军……十五年,领南军精锐者入卫,加辅国上将军。十八年,论功,授奉国上将军,管领炮手军都元帅。二十年,罢都元帅,更授炮手军匠万户,佩三珠虎符。二十六年,卒”。此后,万户转至綦公直第三子忙古台。至元二十四年(1287),“授(忙古台)定远大将军、中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改湖州炮手军匠万户。讨衢州山贼有功,加昭勇大将军”。【《元史》卷一五一《贾塔剌浑传》、卷一六五《綦公直传》,第3577-3578、3884页。】

湖州炮手军匠万户府的建制情况,据《吴兴续志》记载:“镇守湖州炮手军匠上万户府:元置达鲁花赤一员、(万户一员),秩正三品,副万户一员,秩从三品,金牌各有等差。经历一员,从七品;知事一员,从八品;提控案牍一员,从九品。……八奕千户所:元每奕置正千户一员、副千户一员,金银牌面各有等差。……百户无定员。上百户从六品,下百户正七品,皆悬银牌。”【(明)解缙等纂:《永乐大典》卷二二八三《湖·湖州府九》引《吴兴续志》,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37页。】炮手军匠万户府八翼千户所分别为上千户所,及冀宁、大同、汴梁、崇德、杭州、福州、嘉兴千户所。其中上千户所秩从四品;冀宁、大同、汴梁属为中千户,秩正五品,从地名番号看,当属汉军千户;崇德、杭州、福州、嘉兴为下千户,秩从五品,从地名番号看,应为新附军千户,或即前文提到的贾六十八受命所总之“新附炮手军”。八翼千户所军官可考者有上千户所。其中宋濂提到湖州人林静,“曾祖弁,以武举入官,为宋马步水军都统制。祖友信,仕元,官至宣武将军、湖州路湖炮翼上千户所管军总管。父德骥,袭其职”。【罗月霞主编:《宋濂全集·辑补·愚斋集序》,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858页。】据此可知,因林氏祖上为降元宋将,才得以在上千户所任职。不过,管军总管自至元二十一年(1284)起已被裁撤,此后林氏所任更有可能为千户。

八翼千户所除主要守御湖州路治所外,也在湖州路下辖州县轮替驻守。如德清县,“镇守千户一员,元于炮手万户府调拨,每岁一代”。安吉县,“元以湖炮万户府调拨千户一员守御”,【(明)解缙等纂:《永乐大典》卷二二八三《湖·湖州府九》引《吴兴续志》,第942页。】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