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专论 | 公厨、职田与空饷:中晚唐官员的俸禄制度 摘 要:俸禄制度是官僚行政动力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中晚唐俸禄制度的变化以顺宗朝的官员俸禄制改革为起点,它的政策内容完全为宪宗元和改革所继承,其中心议题是置本收利和职田问题。这些问题规定和影响了唐后期百
明清史研究 | 明代都督府权力的嬗变 摘 要:明初大都督府长官皆太祖心腹近侍出身,其下有一套文职幕僚班子处理全国机要军务。五府分置后,机要军务转归兵部处理,更加符合文书行政的需要。太祖晚年赋予五府统领京军与藩王内外配合拱卫皇室的使命,奠定
明清史研究 | 清前期盛京将军统御下的辽沈地区地方行政建制 摘 要:清朝入主中原后在陪都盛京设置了旗民双向建制的地方行政机构,即八旗驻防与府州县制。由于府州县建在八旗驻防区内,二者的辖区重叠错落,作为政治中心的旗署与民署同置一城,形成两种政治文化的交融共体。在
英国社会史研究 | 19世纪英国霍乱地图及其意义 摘 要:19世纪30年代,随着霍乱在英国的流行,霍乱地图随之诞生。霍乱地图的出现,是英国制图技术进步、人口统计学发展、登记总署建立与人们对“可见性”痴迷的结果。19世纪中叶,托马斯·沙普特、奥古斯都·
英国社会史研究 | 地下文学与制度变革:17世纪中叶英国的政治民谣 摘 要:政治民谣作为17世纪中叶英国地下文学的代表,表达了一部分社会民众对时事变化的看法。由于克伦威尔主政期间采取了较为严厉的书报审查措施,因此这一时期政治民谣的表达方式比较隐晦,但创作手段多样。面对
专题研究 | 由邢侯簋铭文论先秦时期的“君臣之盟” 摘 要:邢侯簋铭文记载周康王命人对邢侯的职事加以确认并进行赏赐之事。铭文记录了周王与诸侯间的互动细节,是探析上古君臣关系的重要史料。铭文“昭朕福盟”之“盟”指君臣之盟,即周天子以命服、赏赐等方式与臣下
专题研究 | 元浙西地区镇戍军府考论 摘 要:元灭南宋后,在江南地区推行军事镇戍制度,其中驻扎浙西地区七路一府一州的镇戍军万户府至少13翼,规模远超路级总管府与管军万户府一对一的配置格局。浙西地区在元朝属典型的密集型镇戍区,当地驻扎的镇戍
专题研究 | 民族与国族:中国民族理论构建的新探索 摘 要:民族可以区分为广义民族和狭义民族两大类型,狭义民族是指具备斯大林所说的民族四特征或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的民族六特征的人们共同体,广义民族是指具有或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民族特征的包括两个狭义民族以上
专题研究 | “第三性”与早期拜占庭帝国国家治理——以狄奥多西王朝为中心 摘 要: 宦官在某种程度上曾被视为男性与女性之外的第三种性别,在早期拜占庭帝国政治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狄奥多西家族统治时期,宦官取得了超越先前时代的社会与政治地位,其原因不仅包含早期拜占庭帝国政治
专题研究 | 藩阀与政党之间:日本临时外交调查委员会研究(1917—1922) 摘 要:1917年6月,日本寺内正毅内阁为了压制反对党,以统一外交方针为由成立了临时外交调查委员会。此后,该委员会成为日本政府藩阀与政党高层协商外交问题的平台,一度压制了日本外务省,在日本武装干涉苏俄
专题研究 | “前理论”概念对西方史学史研究的启示 摘 要:西方史学史研究的学术转向,使得该领域迫切需要引入新的研究视角和理论方法。巴里·布赞和阿米塔·阿查亚曾提出“前理论”这一概念,用以指称思想中虽然不构成理论,但是却可能为理论的形成提供起点的内容。
专题研究 | 英文目录/ 摘要 COLLECTED PAPERS OF HISTORY STUDIESCONTENTSOfficial Kitchens(公厨), Official Allotment Land(职田), and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