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竹节虫
作者: 边迅 肖芸倩宁静的小树林,遍地枯枝落叶。捕虫的网兜扫过,沙沙作响。微风吹动我们的发丝,也让一根“树枝”迎风起舞。不仅如此,这根“树枝”还跟随网兜的节奏左右摇摆,甚是可爱。但其实,广西粗棘 (xiū)才是这根细长“树枝”的大名。
广西粗棘 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竹节虫目长角棒蝇科粗棘 属,是一种体形较小的竹节虫。目前,粗棘 属共有 6个种,主要分布在我国及越南,广西粗棘 是广西地区仅有的该属物种。
会动的“树枝”
广西粗棘 拟态能力极为高超。其雌虫一般通体翠绿,雄虫则呈棕色。无论雌雄,它们全身都有像苔藓一样的斑点,整体呈短杆状,无翅,体长约为4厘米,远远看去就像是一根根布满绿苔的枯枝。它们具有丝状的触角和球形的复眼。它们中胸背部隆起,两侧膨大,腹部为略扁的圆筒状,尾须则扁平,好似一叶扁舟。
除了长长的身体这个竹节虫基本都具备的特征,广西粗棘 还将对环境的模仿提升到了近乎完美的程度。它们的腹节两侧长有许多叶突,背面则长有刺突(“粗棘”就得名于身体背面的刺突),而且三对足上也长有钝齿突。这些刺突使它们和周围的植物融为一体。如果不仔细看,你会把它们看成苔藓叶片或带刺的植物茎秆。正因为这种高超的伪装,鸟类、蜥蜴等天敌难以发现广西粗棘 。
迎风起舞的求生者
广西跨越亚热带和热带,这里一年四季气候温热,雨水充沛,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和中国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湿热的环境和丰富的生物资源,在为广西粗棘 提供适宜环境的同时,也给它们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压力。天敌无处不在,要在这样危机四伏的环境中生存下来,丰富的生存技巧必不可少。
随着广西粗棘 的若虫用头顶开卵盖,摆脱卵壳后,它们就会进入大部分时间都在“打盹”的生命阶段。
可别误会,它们并不是“大懒虫”,静止不动只是为了更好地伪装自己。但有时候,动起来更能迷惑敌人。当感知到威胁时,它们会模拟树枝随风摇曳,小幅度左右摇摆,让天敌更加难以注意到它们。
就连对要模仿什么植物,广西粗棘 都非常有主见。一般情况下,它们不会轻易更换栖息植物。这样,它们就能更专注地对植物进行模仿。

保护宝宝有绝招
作为不完全发育的一类昆虫,广西粗棘 的一生会经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为了在充满威胁的环境中生存,广西粗棘 从卵这个阶段就已经展现出了惊人的伪装能力。
广西粗棘 的卵一般是椭圆形或者桶形,而且表面点缀着棕色的不规则花纹,外形与植物种子无异,可以避免被喜欢吃虫卵的动物发现。
当要产卵时,待产卵的雌虫会为宝宝们选择一株理想的寄主植物。雌虫首先爬到植株高处,然后将卵以“天女散花”的方式,散落在植株周围的地面上。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广西粗棘 的卵能够分布得更广,另一方面孵化后的若虫很快就能找到适合生存的寄主植物,有利于躲避敌害,提高后代孵化成功率。
装死有一套
当然,要在天敌随处可见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广西粗棘 还采用了假死这个技能,并将假死和伪装充分融合,将假死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
当受到惊吓时,广西粗棘 会迅速脱离攀附的植物,坠入草丛,同时收拢胸足,呈笔直“树枝”状,一动不动。当感觉到危险解除后,它们会从假死状态恢复,伺机逃离。在这个技能帮助下,广西粗棘多半都能逃脱天敌的捕食,存活下来。

自卫能力不能少
除了伪装和装死,广西粗棘 也具有一定的自卫能力。它们体肢上有较多的刺突,这些刺突可以使一部分动物不敢轻易靠近;同时,这些刺突也能在关键时刻击退捕食者。当天敌对它们发起攻击时,它们还能喷射出黄褐色的刺激性分泌物进行抵御,但是毒性并不强,更多还是起威慑作用。
从容赴死的勇气
广西粗棘 受到许多昆虫爱好者青睐,不仅是因为它们奇异的外形,更是因为它们身上那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勇气。
当被天敌捕获后,大多数竹节虫会选择断肢逃离。但如果是广西粗棘 面对相同的处境,它们会放弃逃生机会。与其缺胳膊少腿度过余生,还不如痛快一死。这份决绝与傲气是如此震撼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