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践行教育家精神,勇担新时代育人使命
作者: 蒋雄超【摘 要】 教育家精神既蕴含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教育文明的优秀传统,又凝结了时代发展中教育改革创新的要求,其核心要义包括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六个维度,在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促进高质量教育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践行教育家精神,要求广大教师不断提升个人素养,在日常教育教学和科研中努力成长,担当起新时代的育人使命。
【关键词】教育家精神 教育强国 高质量教育 教师实践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2023年2月印发的《教育部教师工作司2023年工作要点》明确指出,要“强化教师精神引领。研究教育家精神,建立教师共同价值追求”[1]。2024年8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经过3至5年努力,教育家精神得到大力弘扬,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积极成效”[2]。教育家精神既蕴含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教育文明的优秀传统,又凝结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深刻把握和理解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践行教育家精神,既是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基础。
一、深刻认识践行教育家精神的价值意义
深刻认识践行教育家精神的价值意义是培育教育家精神、锻造教育家型教师的前提。随着教育强国建设的持续推进,教育家精神在此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促进高质量教育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1. 践行教育家精神是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的需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3]。科技需要人才的驱动,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具有教育家精神的教师则是教育过程中的灵魂,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应自觉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使命,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主动践行教育家精神,为实现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躬身于行。
2. 践行教育家精神是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的动力
“教育家精神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教师群体所蕴含品质内涵和精神特质的概括,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属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基本内容。”[4]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家精神,充分阐释了教育工作者的职业规范准则,而这也正是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标准与要求。扎根于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家精神的践行为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大国良师提供根本指引和强大动力。
3. 践行教育家精神是促进高质量教育发展的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我国教育已由规模扩张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5]高质量教育需要高水平的教师,高水平的教师培育势必要以践行教育家精神为首要前提。广大教师应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既做学生知识的传递者,又做学生品行的引导者,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深入理解教育家精神的内涵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六个维度对教育家精神进行了深刻而全面的阐述,凝聚着党和国家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与深切期望。深入践行教育家精神,厘清教育家精神的内涵要义是关键。
1. 信仰之基—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展现了对教师理想信念的高要求,构筑了教师的信仰之基。教师应在追求个人成长的基础上,将自我价值的实现融入国家需求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具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对党忠诚,对教育事业奉献,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勇于面对挑战。
2. 立身之本—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新时代的人民教师应保持“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行动自觉,成为学生学习、实践和做人的楷模,社会尊重、世人效法的典范。广大教师要以“立师先立德,树人先正己”为行为准则,并将其转化为教书育人的自觉行动,引导学生守正、求真、创新、向善,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3. 实践之要—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夫子教人,各因其材。”教育不只是知识技能层面的“教”,还包括滋养美好心灵的“育”。教师要以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的身份融入学生的学习活动,观照学生之间的不同差异,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触动学生心灵、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学习之道—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
作为教育改革的主力军和基本力量,教育工作者要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改革创新的引领者、躬耕实践的创新者和终身学习理念的践行者[6]。“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职业素养和精神追求。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与创新,坚定地将理论付诸实践,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
5. 情感之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引导广大教师继承发扬老一辈教育工作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7]。教师对待学生须严慈相济,以无私的爱去呵护学生,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努力促进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的提升。
6. 发展之路—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核心力量,应当走在时代的前列,承担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使命。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教师更需胸怀天下、兼容并蓄,吸纳先进文化知识,助力学生厚植家国情怀、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现代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时代新人。
三、深刻把握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实践路径
教育家精神源于实践,是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精神群像和万千教育教学实践的高度凝练[8]。教育家精神非教育家所独有,而是广大教师在个人成长、课堂教学、教育科研中共同追求与践行的价值观念,并在实践中扎根于心,成为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前进的强大动能。
1. 乐思善学: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扎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不仅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而且要全面提升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9]。而“要全面提升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离不开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建设,应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将其全面渗透于教师专业发展过程,引领教师主动追求卓越,在践行教育家精神中不断成长。
首先,学校要建立长效培训机制,通过线上与线下、参观与访问、讲座与研修等方式,让全体教师在学习教育家精神理论知识的同时,深化对教育家精神的理解与掌握。其次,广大教师应怀着为国育才的热忱,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反思实践经验;探索经典文献中的教育思想,增强专业素养;汲取身边榜样的育人智慧,用实际行动向榜样看齐,在助力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实现个人发展。
2. 提质增效:以教育家精神指导课堂实践
教育家精神蕴含着崇尚真理、潜心育人的基本要求,不仅是理论的结晶,更是行动的灯塔。因此,对教育家精神的理解,教师不能满足于字面含义,而应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落实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
教育家的育人观念,体现在他们以敏锐的价值判断力和事实判断力将教育理念与复杂现实图景相结合上。教师要以让每一位学生获得发展为目标指向,认真观察学生,创设与学生学习需求相一致的课堂氛围,在互动交流中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同时,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还应围绕关爱学生成长这一教育核心,时刻怀有仁爱之心,以情感人、育人、影响人,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他们形成学习的积极态度。
3. 唯实惟新:以教育家精神助力教育科研
迈入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教育发展同样要适应社会发展新格局,在行动上开拓创新。教师在教育研究中要筑牢教育家精神专业之本,善于发现问题、潜心研究问题,通过高质量的科学研究为建设教育强国添砖加瓦。
教育科研的根本宗旨在于引领学生踏上“学以成人”之路,使其成为具备健全人格与社会责任感的公民。践行教育家精神,意味着教师要紧紧把住人才培养之舵,深入洞察教育教学中的瓶颈、学生学习中的疑难等,以求实创新的研究态度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形成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将研究中的经典案例、经验做法等转化为成果,为其他教师提供可借鉴的方法,并在不断改进中完善,带动教师教育科研活力,助推教师成长,赋能学生发展。
践行教育家精神是打造教育家型教师的重要举措,更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现实之需,教师当以教育家精神为追求,让教育家精神在每一个教育日常中闪光。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关于印发《教育部教师工作司2023年工作要点》的通知[EB/OL].(2023-02-18)[2024-10-20].http://www.moe.gov.cn/s78/A10/tongzhi/202304/t20230427_1057568.html.
[2]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EB/OL].(2024-08-06)[2024-10-20].https://www.gov.cn/gongbao/2024/issue_11566/202409/content_6973187.html.
[3]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EB/OL].(2024-07-18)[2024-12-23].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407/content_6963409.htm.
[4] 马陆亭.大力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J].北京教育(高教),
2024(2):21.
[5] 钟曜平.以高质量教育体系奠基民族复兴[N].中国教育报,2024-03-07(1).
[6] 刘海燕.教育家精神的时代意蕴与践行理路[J].教育研究,2023,44(12):121-129.
[7] 习近平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强调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汪洋参加看望和讨论[N].人民日报,2021-03-07(1).
[8] 宋萑,袁培丽,詹祺芳.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生成逻辑、内涵特征与践行路径[J].中小学管理,2024(2):27-31.
[9] 习近平: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EB/OL].(2023-09-15)[2024-10-20].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309/content_6904156.htm.
(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赵继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