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441”作业设计管理模式推进强课提质
作者: 孙希敏【摘 要】为有效落实“双减”政策,山东省乳山市以系统思维探索构建“441”作业设计管理模式,推进强课提质行动、深化小班化教学改革等重点工作,创新作业设计、管理的思路和措施,有效扭转了学校作业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突出问题,切实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逐渐形成了县域教育良序发展的新生态,提高了社会满意度。
【关键词】“双减”政策 作业设计 核心素养
山东省乳山市以“作业减负增效”为切入点,结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要求,聚焦学校作业设计、管理中的突出问题,由教研部门牵头,中小学校参与,以上下联动的方式探索构建了“441”作业设计管理模式,并以此为契机组织开展了系列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
一、坚持问题导向,正确调研归因
乳山市采取教研部门、中小学校根据职责分层、分类调研的方式,畅通座谈、走访、问卷等多条渠道,对学科教研员、学校领导和教师、学生和家长等不同群体进行调研,梳理出导致作业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问题的原因。
一是理念落后,作业机械化。教师孤立、片面地理解“温故而知新”“熟能生巧”,加之授课能力不足、课堂效率低下,便采用“挤搓磨”的题海战术追求“短平快”的效果,将“有限的课堂”完不成的教学任务挤压到“无限的课下”。
二是内容简单,作业程序化。教师重书面分数、轻能力提升,习惯于让学生通过对知识点的反复巩固来提高分数、增强答题能力,根据知识点简单地设定做题思路,学生只需“按图索骥”就可以完成学习任务。
三是形式单一,作业扁平化。教师缺少对学情、教情的精准把握,简单地设计、布置“大一统”作业。
四是疏于评价,作业教条化。教师常苦于能力不足或者条件有限而刻意在设计作业时摒弃对拓展型、创新型和实践型作业的引导。
五是脱离生活,作业枯燥化。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往往过度依赖书本和习题,导致作业与社会、生活联系不紧密,缺少新鲜度和刺激感,令学生感到索然无味。
二、坚持循因施策,科学构建模式
针对这五类问题,乳山市探索构建“441”作业设计管理模式,即将作业以“任务链”的思维划分为设计、批改、规范、保障4个环节,每个环节又细化为4个步骤(或部分),最终形成1个以单元、章节、知识点为支撑模块的可供全市共享的精品作业资源库。
1. 设计分4个层面
第一层为基础型作业,主要为随堂练习,面向全体学生,以对课本知识点的理解与巩固为主,注重设计揭示规律和培养发展思维的内容,数量可控且不机械重复。
第二层为拓展型作业,要求倚重解题思路,通过题型变化穿插新旧知识,但拓展范围要立足单元整体。
第三层为创新型作业,也称“自选作业”,注重对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指导,分为方法技巧、知识迁移、逻辑推理等类别,方便学生自主选做。
第四层为实践型作业,侧重观察、写作、实验操作、艺术欣赏、体育锻炼、健康养生等,注重将课本所学与生活所见紧密联系,帮助学生将课堂学习内容延伸向生活,将能力延伸向素养。
2. 批改分4个步骤
第一步,落实全批全改。对于课后作业,班额较小的学校不打折扣地完成全批全改目标,班额大的学校力求做到全批全改;对于课堂作业,要在精讲精练的基础上做到面批面改,对出错率高的题型或者出错点多的学生做到随手批、随口讲、随堂改、随时练、随时汇集。
第二步,建立作业台账。对每个知识点的作业设计、每个学生的作业完成率及优秀率,首先以班级为单位分模块统计整理,然后通过大数据比对分析,查清教学过程中讲与练、教与学存在的主客观问题,为作业的分层找准依据,也为单元复习、总复习做好积累。
第三步,形成错题汇集。一是教师要组织错题整理,分章节、题型建立学科错题档案,标注难易等级,作为“回头”复习的训练依据,解决“大一统”的盲目复习的问题。二是学生要整理个人学科错题集,特别是数理化学科,方便日常回头看、回头学。
第四步,平行练习巩固。班额小的学校都要落实“订单式”练习,教师须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后及时进行学生作业调查,弄清学习难点、堵点、疑点,设计分层任务单,达到进一步练习巩固的目的。班额大的学校可指导学生按能力水平分组,有目标、有梯度地完成作业练习巩固目标。
3. 规范设4条红线
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统筹管理工作的通知》把握作业总量、加强作业指导两个统筹要求,乳山市明确各年级各科作业布置总量必须守住“4个不准”。
不准超时。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小学三、四、五年级作业不超过1小时;初中不超过1.5小时。
不准超量。禁止布置类型单一、机械重复的作业,禁止布置惩罚性作业。
不准超次数。每周作业次数限于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范围以内,周末要给学生足够的休闲时间。
不准超难度。教师必须对所设计、布置的作业负责,提前下水试做,落实好难度预知、分层实施。
与“4个不准”红线相配套的是明确了“4个不放过”,即不经过集体研讨的作业不放过,不经过级部审批的作业不放过,不能全批全改的作业不放过,不能分层选做的作业不放过。
4. 保障设4个程序
学校对作业监管负主责,要严格服从“学科组审批—资源网公示—过程性核查—学期末评价”流程管理,各环节要透明、细致。
学科组长或分管领导把好第一关—作业内容数量和品质设计,实行签字制。由专人按时负责上传作业,网上公示做到及时、透明。市、校两级开展常态化过程性督查,严格核实网上作业单和学生实际作业是否一致。学期末,教研部门根据学科作业设计的规范性、科学性组织督查评比。
5. 建立1个精品作业资源库
以学科名师工作坊为主力,每季度组织一次优秀作业设计展评活动,按学科、分年级建立精品作业库。从题型创新到习题编排,再到分层设计、细化到每个单元每个章节,最终实现按照知识点、能力点的难度系数分等级投放到智慧教育云平台上供全市使用。
三、明确操作目标,严格督导落实
1. 分别从学生、教师、教材三个方面明确工作目标
(1)学生目标:要求尊重主体,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不同发展需求;推行“小老师讲题”制,根据难易程度将作业分层级发放给“小老师”来讲评,解放学生的多元智慧,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整理并使用错题集,能积极主动完成功课的预习与复习巩固。
(2)教师目标:教师布置作业坚持“精选、先做、精析”三原则,以单元为基本单位,以重组、改编完善或自主开发等多种形式形成作业,要求应做尽做、提前做、反复做、用心做;建构单元作业的情境框架,将学科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作业设计要体现多类型,除了常规书面作业外还要设计听说型、活动型、合作型、开放型、综合实践等类型的作业,在作业内容、题型、完成方式等方面体现新颖性,同时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作业的可接受度和可操作性;对共性问题要集中讲评,个别问题要面批校正或个别辅导;要根据作业错误找到学生思维上的障碍,然后通过讲评来厘清思路,克服障碍;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激励评价做好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的结合,注重量化积累,讲究长期效应。
(3)教材目标:作业单元目标要符合学科课程标准的规定,坚决杜绝超纲、超量、超平淡的无效、低效作业,杜绝翻印配套练习或以套题、教辅习题代替作业的现象;作业内容素材选择要关注思想性,开放性、综合性的作业任务答案要合理,题干要用语精炼、要求明确,还要与学生的认知特点相符合。
2. 围绕督导评价、教师培训、信息化管理推动落地实施
(1)凝聚共识,协调联动。成立市、校两级领导小组统筹调控把关。建立业务副校长牵头、教导处协调、班主任负责、各学科教师研讨的工作机制,以年级、学科纵横交错的方式统筹作业总量和比例结构。班级每日会商,学校跟踪反馈,及时喊停、纠正作业设计不合理、超总量等行为。强化区域教研联盟的帮扶引领作用,发挥县域内6大教育集团的联合教研作用,进行校际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积极参与作业的设计与梳理。将作业管理纳入县域义务教育和学校办学质量评价,学校将作业评价纳入教师的业务考核体系,结合评价进行有效的指向性服务。
(2)聚焦课堂,强课提质。将国家的“双减”政策、各级关于作业设计管理的规定作为新入职教师的“岗前必修课”,让作业减负增效在思想上扎根。将“441”作业设计管理模式纳入青年教师和中层干部培训项目,并通过举办作业设计创意大赛等方式予以强化。与此同时,结合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提升中小学作业设计质量的实践研究”实验区建设,以及大单元教学、情境教学、幼小衔接教学等重点改革教学项目,强化教法、学法研究和教师培训。
(3)数据分析,智慧管理。利用智慧教育云平台“数字作业+数据分析”联动、在线直播答疑等功能为作业减负安装“智慧芯”。教师通过平台中“作业应用”模块即可随时向学生发布作业消息。
“441”作业设计管理模式催发了强课提质行动、小班化教学改革的新活力,加快了“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山东省智慧教育示范市”的创建步伐,极大提高了教育社会满意度。
(作者单位:山东省乳山市教学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孙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