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学士学位制度与普及化时代的精英教育
作者: 袁广林摘 要:荣誉学士是为满足优等生发展需要、培养精英人才而设计的学位制度。它以人的内在禀赋的优异为理想目标,是对人的精英潜质的激发,旨在唤醒学生追求卓越的意识,激发他们超越自我、超越别人和超越前人,不仅有助于选拔精英人才,提高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也为高校达到优质标准提供了范例。实施荣誉学士学位制度是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对我国传统精英教育的革新,它主要通过荣誉教育来实现。为了更好地实施该制度,我国需要创设分级的荣誉学士学位制度、突出荣誉学士学位的学术标准、规范荣誉学士学位的管理、探索中国特色的荣誉学士学位制度的实施模式,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关键词:荣誉学士学位;荣誉教育;精英教育;高等教育普及化
荣誉学士学位制度在激励和引导本科生锐意进取、超越自我和追求学术卓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荣誉学位制度为牛津大学于1807年首创[1],是英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种学位制度,在其他发达国家也有着广泛的实践。在我国推行荣誉学士学位制度,是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对精英教育的创新,既能唤醒本科生追求卓越的意识,激励他们最大限度发挥自身学习潜能和动力,提升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也能促进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正因为如此,近年来荣誉学士学位制度进入我国高教界的视野,多所高校已在探索荣誉学位教育,试行荣誉学士学位制度,学界对此虽然有一些初步的探讨,但整体而言关注度不够。借鉴发达国家高校荣誉学士学位制度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推动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一、荣誉学士学位的内涵特征
(一)荣誉学士学位的概念
荣誉学士学位是指授予拥有更宽广的学术视野、更优异的学业成绩、更精深的专业水平的少数本科毕业生的一种学位。它既是对优秀本科毕业生的学术认可,也是最大程度激励学生的措施和方法,英文为Honor Degree。孙华教授根据具体的实施方案对此进行了阐释,他指出,荣誉学士学位是对大学本科阶段高质量地达到培养方案要求并顺利完成特定附加教育内容的学生所颁发的学术水平认证。[2]从上述界定看,它是为满足优秀学生发展而设计的,只有在本科学习期间成绩优异并高质量地完成额外规定的学习任务才能够获得。额外规定的学习任务主要是指附加的课程、学术训练和代表学术水平的研究论文。从本质上看,它是对专业教育的深化与强化。荣誉学位分级而设,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等级,有些国家还可能因校而异,英联邦国家高校分为一等、二等(二等又分为二等一或者二等上、二等二或者二等下两级)和三等荣誉学士学位,共3等4级;美国大学通常分为最高荣誉(Summa Cum Laude)、高等荣誉(Magna Cum Laude)、荣誉(Cum Laude)3等。等级越高意味着学术水平和社会声誉越高,为了保持荣誉学位的区分度和荣誉性,高校仅授予少数学业成绩特别优异者。同一国家不同水平的高校授予荣誉学士学位的比例有所差异,水平越高的高校授予的比例越大,反之亦然,以保证荣誉学位的高质量和等值性。
荣誉学位与名誉学位不同,名誉学位指经学校提名,依据学术成就或对国家、社会的贡献而赠与社会知名人士的“荣誉性的学位”,英文为Honorary Degree,主要授予学有专长、献身社会、卓著贤劳和颇得崇敬的名师硕儒及社会知名人士,既表示“学必期于用”,也表示从事社会公益者“不可离学问”。荣誉学位是高等教育体系中学士学位的分级制度,它反映毕业生所取得的学业成就和发展水平,标示学位获得者的优异程度,并在学位证书上用拉丁文标记,代表学识高深的学术性和受社会尊崇的荣誉性。
普通学士学位与荣誉学士学位都属于本科学士学位,但两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内容与修读时间不同
具体的要求因国家和学校而异,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一些高校本科学制为3年,学生达到毕业要求被授予普通学士学位之后,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二次选拔,多修读一年荣誉班,根据学生在荣誉班的学习成绩,可获颁不同等级的荣誉学士学位。需要指出的是,这些高校在本科为4年学制的专业不设荣誉班,如法学、医学和工学等专业,则是在最后一学期开始前进行甄选,入选者着重进行学术课程学习和研究训练,按4年学习成绩的高低(平均绩点),授予不同等级的荣誉学士学位。
2.培养方式与学术程度不同
荣誉学士学位是为满足优秀学生的需求而设计的,旨在因材施教,发挥优秀学生的潜力,使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普通学士学位的课程内容具有广泛性,而荣誉学士学位的课程内容具有精深性,专业化程度较高,而且以学术性为导向,教学内容注重学科交叉融合与贯通,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视野;学习与研究相结合,实施小班研讨式教学和探究性学习,寓教于研,突出理性精神、求真意识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注重研究方法的训练,并要求学生修读一定学分的研究性课程;最后,提交独立研究的荣誉学位论文。这些是获得荣誉学位的必须要素,也是整个荣誉教育中最具有挑战性的环节。学生通过艰苦的学术训练,激发学术志趣,培养坚韧的学术品格,累积创新的智慧,为将来走向学术研究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3.申请难度与竞争力不同
能否进入荣誉学位课程学习,是以普通学士学位课程的成绩和表现作为甄选的标准,有些高校也要求学生递交详细的研究计划作为参考,世界一流大学甄选更为严格。相较于普通学士学位,修读荣誉学士学位的学业难度和压力要大很多,如果课程最高平均学分绩点为(GPA)4.0,GPA达到2.0可获得普通学士学位,而获得荣誉学位GPA则要达到3.0,有的高校要求甚至更高。如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专业要求GPA大于3.5。此外,获得荣誉学士学位的学生必须撰写荣誉学位论文。有些学生虽然进入荣誉项目学习,却因为承受不了大量的论文阅读和各种繁重的学术任务压力而中途主动退出,有的虽然学习努力却因为学习成绩达不到相应的标准,也得不到荣誉学位。通过荣誉课程的学习和研究获得荣誉学位的学生,无论未来是在政界、业界还是学界发展,都有不俗的表现。
在西方,国家、社会和高校对荣誉学位的认可度都很高,荣誉学士学位成为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获得荣誉学位的学生深受政府机构甚至跨国名企的青睐,就业的岗位、起薪明显高于获得普通学士学位的毕业生。如在新加坡,普通学士基本起薪为2500新币左右,而荣誉学士基本起薪在3000新币以上[3],重要的是,在未来职位晋升时荣誉学位还是不可忽视的加分项。不仅如此,澳大利亚、新加坡等英联邦国家高校,还将其作为申请博士学位研究生的重要条件。因此,对于毕业即就业的本科生而言,拥有荣誉学士学位就业具有显著优势;而对于要继续深造的本科生来说,荣誉学位则是申请博士研究生的重要条件,获得一等或二等上荣誉学士学位者往往可以直接进入博士学位的课程学习,而且成功获得奖学金的机会很大,数额也更多。由此可见,荣誉学士学位因拥有极高的雇佣和生涯发展价值,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二)荣誉学士学位制度的实施模式
获得荣誉学士学位的学生一般要接受特殊的教育,西方国家也称之为荣誉学位教育或者荣誉教育。从培养目标看,荣誉教育培养的是综合素质出众、具有创新性思维的拔尖人才。它旨在“为经过挑选的学生提供经过设计、更为独特的课堂内外的学术体验和学习环境”[4],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实施高水平高层次的拔尖教育”[5]。不同的国家依据自己高等教育发展状况,荣誉学士学位制度有不同的实施方案,目前主要有3种荣誉教育模式。
1.荣誉项目制
荣誉项目是服务于有天赋学生的一整套专门化、个性化的学习安排或计划,其实质是面向优秀学生而开设的一系列高阶课程。在美国,院系层面在专业领域为高年级学生提供荣誉课程、荣誉研讨会、高级论文、口头和书面综合考试;本科生院层面为低年级学生开设高阶通识教育课程。在澳洲,学生在完成3年普通本科教育获得普通学士学位后,学校以邀请制的方式,邀请本校前5%的优秀本科毕业生以加读一年的方式进行高强度的研究性训练。通过上述教育,学习成绩达到学校规定要求者即可获得某种荣誉学士学位。
2.荣誉学院制
全美高校荣誉教育理事会将荣誉学院定义为与院系平行的组织实体,提供高阶荣誉课程和培养方案以及设置荣誉学位等。[6]荣誉学院是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高校内部独立设置的一个专门为优秀学生实施精英教育的实体建制的二级学院,是对荣誉项目的组织化提升。美国许多高校都设立荣誉学院,该学院面向全校各个院系、各个专业的学生,为通过选拔的优秀学生提供一系列富有挑战性的荣誉课程,既包括通识课程,也包括专业课程。它打破了高等教育普及化人才培养的均质化,服务于优异学生的个性化需要,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的发展。
3.荣誉考试制
荣誉考试制也称为全员荣誉制,这是英国高校荣誉学位的授予方式。虽然它面向所有本科生,但只对本科阶段成绩优秀的毕业生分别授予不同等级的荣誉学位。普通学位颁发给接受了3~4年本科教育且考试合格者,而荣誉学位则有较高的学业要求,尤其重视对学术素养、研究能力和研究方法的训练,因此,学生要想获得荣誉学士学位,除了完成普通学士学位学习任务并达到其要求外,还需要在正常学习过程中独立从事指定的学术研究,参加难度较高的优等生综合考试。
整体来看,在专业教育体系之外单独设置课程模块是普遍做法,尽管不同国家、高校实施荣誉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有所不同,但追求卓越的理念、服务于优秀学生以及培养精英人才的使命则是相同的。
(三)荣誉学士学位制度的价值
1.满足优异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促进他们才智的充分发展
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的教育方式可以满足一般学生的需要,却抑制了更聪颖、志向更高远的学生的发展。荣誉教育尊重学生智力水平的差异,对资优的学生实行有差别的教育,通过提供多样化的荣誉教育项目(课程)等,给具有学术发展倾向的学生提供自主性、个性化的选择和深入学习的机会,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未来发展取向选择荣誉课程,这种选择性学习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更大的发展平台和更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服务,满足成绩优异且潜力较大的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为拥有不同潜质和职业愿景的学生提供了差异化发展的可能,同时也造就独特的、唯一的和极具个性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代本科教育行政班级教学制度的统一课程、单一评价体系的不足,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营造追求卓越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锐意进取、超越自我
荣誉学士学位的设立以实现人的内在禀赋的优异为理想目标,旨在唤醒学生自身追求卓越的意识,激发他们试图超越自我、超越别人和超越前人。荣誉学位是满足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对挑战性学习的需求,给他们尽展个人才华和魅力的机会。学生想要获得荣誉学位,不仅要具有独立性、自主性和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还需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进取心和追求卓越的意识。也就是说,既要有兴趣、天赋和能力,还要愿意投入,有强烈的学习热情,因此,荣誉学士学位制度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让学生主动追求更卓越的发展,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内驱力,是培养精英人才的有效路径。
3.提高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服务于国家科技自立自强
拔尖创新人才是国家的栋梁,为国家造就大批精英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使命与责任。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一方面,学生个性与能力发展愈加多样化,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均质化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精英教育,而荣誉学位教育则兼顾高质量、差异化本科教育和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它尊重学生多元发展的需要,突出学生学术能力的提升,激发优异学生的学习潜能,为优秀本科生提供富有挑战的学习经历和个性化培养机制。因此,我国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基础上构建荣誉学士学位制度,既可为学生的个人成长奠基,也能通过培养更多的拔尖创新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助力科技强国建设和增强国际竞争力作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