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谈 | 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奋力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崭新篇章 摘 要:为了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奋力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崭新篇章,《高教探索》编辑部组织了一组笔谈。马陆亭从“世界百年变局大逻辑”“使命逻辑”“工作逻辑”三个方面谈论教育强国建设的逻辑。张炜总结认识
综述 | 新时代如何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 编者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重要部署。为了学习贯彻《决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纪
高教管理 | 荣誉学士学位制度与普及化时代的精英教育 摘 要:荣誉学士是为满足优等生发展需要、培养精英人才而设计的学位制度。它以人的内在禀赋的优异为理想目标,是对人的精英潜质的激发,旨在唤醒学生追求卓越的意识,激发他们超越自我、超越别人和超越前人,不仅有
高教管理 | “实践—政策—学术”三维审思 摘 要: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是一个兼具“实践—政策—学术”品性的时代命题。从实践上看,西方的大学与城市互动关系史中先后出现了冲突论、文化声誉点缀论、疏离论、城市轴心动力论、大学城论等不同理念;通过扬弃
高教管理 | 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一个空间正义的视角 摘 要:空间正义作为社会正义以空间物化为方式的形塑,是解决差异性地理区域中突出社会问题的重要依据,也是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遵循。立足空间正义中生产、分配、权力和价值的逻辑理路,厘清其差异性、整
学科与专业 | 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的知识流动规律及影响因素探析 摘 要:人类所生产的知识通过流动而向外传播,否则知识也就是知识。知识流动赋予了知识别样的含义,在多学科的理解下,高等教育学科的知识流动能够促进科学共同体的形成,累积学科知识,加速学科的发展。而已有研究
教师教育 | 人工智能时代职前教师教育的应然走向:角色重塑与路径重构 摘 要: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呈现出无边界的时空样态、非稳态的知识样态、融合性的发展样态,并将挑战传统教学方式、呼唤技术型教师,挑战传统教学内容、重塑知识型教师,挑战教师身份角色、涵养智慧型教师。为此,职
教师教育 | 师范教育如何影响教师职业认同 摘 要:职业认同是师范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基础,然而师范教育如何影响教师职业认同的形成仍未得到有效回答。学习收获作为衡量师范教育成效的坐标,能够帮助我们更好阐明师范教育对教师职业
教师教育 | 智能时代职前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融合路径研究 摘 要:教育理论与实践之融合是职前教师教育的经典议题,亦是影响职前教师教育质量的关键要素。回溯历史,职前教师教育发展历史进程中,教育理论与实践便呈现出“钟摆”式的分离。理论与实践分离的肇端是实践训练为
课程与教学 | 虚拟和增强现实技术下仿真体验式课堂构建 摘 要:虚拟和增强现实(VR/AR)技术联合构建仿真体验式课堂,不仅有效推动了高校教学手段的变革与创新,更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与实践互动水平,使高校课堂教学实效性得到增强。针对高校体验式课堂构建中师生互
比较教育 | 麻省理工学院基础研究的保障制度变迁研究 摘 要: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麻省理工学院基础研究保障制度变迁历史可分为工程技术学院、研究型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等三个阶段。麻省理工学院基础研究保障制度变迁深受美国联邦政府政策、经济发展、高等教育
比较教育 | 英国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职业路径 摘 要:英国高等教育教学与学习支持专业标准框架(UKPSF)建构了“专业价值”“核心知识”与“活动领域”三维度的衡量标准,用以将大学教师教学职业发展划分为副研究员(D1)、研究员(D2)、高级研究员(
大学美育 | 以《儗播布美术意见书》为中心的考察 摘 要:鲁迅认为美育的功能重在“立人”,与美育紧密关联的是审美感受力与审美创造力,当美育实施者明晰审美媒介的内涵及类别,做好审美媒介的“建设”“保存”及“研究”工作时,才能更好地实现美育的目的。鲁迅的
教育史研究 | 中世纪大学执教资格研究 摘 要:在古希腊罗马时代,没有执教资格。任何人都可以教学,只要有人愿意为之付学费。执教资格是基督教教育理念的产物。基督教将教学视为一种传经布道的形式,因此必须考核教师的道德和能力,从而出现执教资格的观
大学生发展 | 大学生群体中“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现象探赜 摘 要:当前,我国的大学生群体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小范围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现象。依据弗洛姆“人的生存方式理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乃是一群“重占有”生存方式主导的人,即丧失了内部自我感的人,他们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