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国际学生教育竞争优势形成动因及对我国的启示

作者: 杨洲 刘志民

英国国际学生教育竞争优势形成动因及对我国的启示0

摘 要:文章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引入国际化领域,分析英国国际学生教育竞争优势形成动因。从生产要素看,英国院校接收能力不断增强,高校质量稳中有升。需求因素中,生源国对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使得英国更受国际学生青睐。相关社会组织为英国取得国际学生教育竞争优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如积极参与海外宣传与质量评估。高校的战略则表现为设置奖学金与参与国际合作,即在拓宽国际学生来源渠道的同时减轻经济压力。政府因素中,不断优化与完善就业与居留、奖学金等政策,为国际学生提供留学便利。机遇因素中,脱欧与新冠疫情使英国面临国际学生规模变小的风险。为实现“保三进二”的目标,我国应制定来华留学教育质量评价标准、拓宽奖学金来源渠道、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工作签证”制度以及加强海外宣传。

关键词:英国;国际学生;竞争优势;启示

20世纪末,高等教育国际化率先在发达国家起步,并迅速席卷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实质在于实现高等教育资源的跨国配置和流动,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人员跨国流动、开拓海外教育市场等。[1]作为重要的发达国家,英国凭借悠久的历史文化与成熟的高等教育体系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先驱。美国国际教育协会(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发布的报告显示,2014和2020年,英国一直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留学目的国(见表1)。[2]英国留学教育具有哪些优势?对我国有何启示?对以上问题的总结和剖析将有助于缩小我国同英国之间的差距,实现“保三进二”的战略目标。据此,本文基于2014-2020年相关数据与政策文本,将国际贸易领域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引入教育国际化领域,分析英国国际学生教育的竞争优势。

一、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20世纪9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又称“钻石模型”“菱形理论”)迅速成为国际贸易领域的重要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竞争优势的建立取决于四个基本因素和两个辅助因素的相互作用,其中四个基本要素分别为生产要素、相关支撑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与竞争、国内需求,两个辅助因素为政府和机遇(详见图1)。

(一)理论基础

生产要素主要是指国家拥有的在所有产业中有关生产方面的各种资源[3],包括自然条件、知识资本、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中,自然条件是开展国际贸易的基本要素,众多国家的国际贸易竞争优势的建立主要依赖于自然条件。

需求条件是指市场对该项产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需求状况。[4]如果市场对某种商品有着强烈的需求,则有利于该商品所在产业产生规模效益,从而强化该国在国际贸易领域的竞争优势。

相关支撑产业是指优势产业的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状况。任何产业的规模效益的形成不仅依赖于生产要素等条件,还需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的配合。例如,由于日本的数值控制器、马达、相关零组件产业的发达,使得日本的工具机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良好的竞争优势。[5]

在国际贸易竞争中,企业是关键要素。企业的战略结构与特征是企业根据本国的发展情况制定的发展战略,有效的战略有助于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例如,松下等日本企业能够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主要是因为国内的市场有限,促使日本企业不得不将目光聚焦在海外。[6]

两个辅助因素为机遇和政府的作用,政府制定的相关制度和政策是加强本国竞争优势的重要条件之一。例如,意大利政府对外汇或外资的限制很严格,结果导致意大利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经常处于劣势地位,而瑞士和瑞典的中立国角色则减少了这两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阻力。[7]机遇因素包括重大技术进步、生产要素、国内需求、相关支撑产业等因素的重大变动或其他突发事件。机遇因素会对国际贸易竞争产生重要影响,如2008年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国际贸易均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分析框架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对于分析国际学生教育竞争优势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一方面,世界贸易组织将高等教育视为对外贸易的内容之一,国际学生规模则是彰显国家高等教育服务贸易水平的重要指标。另一方面,国际学生规模变化不仅取决于政府的相关政策,高校等其他方面也会对国际学生规模变化产生影响,这与“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强调政府、企业及其他方面的协同作用具有共通之处。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引入国际学生教育领域,具体分析框架如表2所示。必须指出的是,本文所指的国际学生仅指英国吸引的非本国的海外学生。

根据生产要素的定义,生产要素是进行国际竞争的基本条件。在国际学生教育中,生产要素主要表现为高校、教师以及一流大学的数量。高校数量可以衡量英国接收国际学生的能力,且高校数量与接收能力呈正相关关系。一流大学数量则可以彰显生产要素质量,有助于强化竞争优势。教师数量是生产要素中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选取英国大学教师中从事学术职业的教师数量,衡量人力资源。

需求要素是指国际学生的需求,主要表现为国际学生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已有研究表明,留学目的国的教育质量是吸引国际学生的重要因素。[8]由于发展中国家缺乏优质教育,使得发达国家长期处于核心位置。当生源国具有较多的一流大学时,那么学生便可在本国享受到优质的高等教育。反之,学生便转向海外寻求优质教育。选取生源国的一流大学数量,衡量需求因素。

相关支持因素则主要表现在社会组织的相关支持措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15年颁布的《教育2030框架》指出:教育目标的实现还需依赖非国家行为体的支持。这里说的非国家行为体主要包括非政府组织[9],如德国教育国际化战略则主要通过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践行。[10]为了加深世界其他国家对本国的理解,英国文化委员会积极进行海外宣传。此外,以各类社会组织为主体的教育质量评估有效地确保了英国国际学生教育的海外竞争优势。

国际学生教育中的企业的战略则体现为高校的战略。由于高校自主权的不断扩大,高校可根据发展需要制定国际化战略。[11]一方面,部分高校通过国际合作办学的形式拓宽国际学生招生渠道。另一方面,高校可通过设置奖学金的方式吸引国际学生。

政府因素是指政府颁布的关于国际学生的就业与移民政策、政府奖学金、政府主导的国际合作等。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中,政府很难改变高校的招生计划,但是政府可以通过放宽就业与移民的限制等措施提高对国际学生的吸引力。另外,设置奖学金和开展教育质量评估也是吸引国际学生的重要方式。政府制定的相关政策对本国吸引国际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如美国出台的《爱国者法案》使得美国国际学生数量在2002年至2005年间减少了21557人。[12]

机遇主要是指突发事件对英国高等教育的影响。2020年,英国脱欧以及新冠疫情的暴发使得国际学生流动呈现出新的格局。脱欧意味着在英国的国际学生不能继续享受欧盟提供的诸多便利,削弱了留学英国的吸引力。同时,新冠疫情的暴发使得多所高校宣布关闭校园,深化了脱欧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英国国际学生教育的竞争优势

(一)生产要素:院校接收能力不断增强,高校质量稳中有升

2015-2019年,接收国际学生的高校数量不断增加。如表3所示,2015年,共有163所大学接收了国际学生。2020年,接收国际学生的大学数量增加到271所。接收的国际学生人数、增长率以及国际学生占比也不断增加,表明院校接收能力不断增强。2015年,英国国际学生增长率为0.31%。2019年,该比例增加到5.92%。同时,国际学生占比由2015年的18.85%增加到19.76%。

由于排行榜将科研产出、学生就业等指标量化,可以直观地显现英国高等教育的综合情况,将进入排行榜前百位的高校数量作为衡量英国生产要素质量的指标。表3列出了英国高校进入QS大学排行榜前百位的大学数量。2015年,进入QS大学排行榜前百位的高校数量为17所。2019年,进入QS大学排行榜前百位的高校数量增加到18所。

2015年以来,英国大学的人力资源不断丰富。2015年,英国大学拥有的从事学术职业的教师总数为198335人。2019年,从事学术职业的教师总数增加到217065人。与2015年相比,从事学术职业的教师数量增加了0.44%。

(二)需求因素:国际学生对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使得英国进一步获得青睐

对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强化了英国国际学生教育的竞争优势。选取2019年英国前十大生源国(分别是美国、中国、德国、法国、马来西亚、意大利、印度、西班牙、希腊、尼日利亚)为样本,探讨需求因素对英国国际学生教育竞争优势的影响效应。表4列出了英国前十大生源国拥有的一流大学数量,中国、德国、法国等国家的一流大学数量少于英国,说明国际学生对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强化了英国国际学生教育的竞争优势。值得指出的是,美国拥有的一流大学数量多于英国,但这与本文结论并不矛盾。一方面,由于来自发达国家的国际学生在选择留学目的国时重点考虑教育因素[13],使得英国仍然是美国学生首选的留学目的国。另一方面,美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发布的《门户开放报告》显示,除了英国,印度、西班牙、法国、德国也是得到美国学生青睐的留学目的国[14],但这些国家的一流大学数量明显少于英国,这进一步印证了本文结论。

(三)相关支持因素: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海外宣传与质量评估,建设“留学英国”品牌

1.海外宣传。海外宣传是提高“留学英国”品牌吸引力的重要方式。[15]作为重要的海外宣传机构,英国文化委员会(British Council)已在意大利、日本、美国、肯尼亚等上百个国家建立了海外办公室。这些海外办公室构成了英国海外宣传的主要网络,对于拓展海外生源市场、开展海外宣传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方面,海外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开展国际学生咨询服务,如专业情况、就业服务、生活服务、医疗保险等。2018-2019学年,英国文化委员会开展的相关服务培训课程相比于上一年增加了20%,内容主要聚焦在签证服务、学费等方面。另一方面,海外办公室还开展各类教育展览以加深国际学生对英国教育体系、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方面的了解。此外,英国文化委员会还通过开办夏令营的方式积极协助英国高等院校招收国际学生。据统计,2018年,大约有14%的国际学生参加过“留学英国夏令营”(Study UK Campaign)。

根据第一期“首相倡议计划”的要求,英国国际学生委员会(UK Council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ffairs)出版了关于国际学生生活的宣传材料,如《管理国际学生公寓:从业者手册》《设计和开展国际学生入学教育项目》以及《沟通世界》等。《管理国际学生公寓:从业者手册》介绍了英国的住宿情况、相关法律法规等,《设计和开展国际学生入学教育项目》则讲述了国际学生相关项目涉及的内容,《沟通世界》主要介绍了英国的社会文化情况等。[16]另外,英国各高校纷纷成立国际学生事务办公室(International Student Office)等类似机构,其主要职责是举办教育展览、访问其他国家高校或者其他教育科研机构等。由于英国国际学生委员会的会员单位囊括全英大部分高校,国际学生事务办公室还针对自身实际情况向委员会提供宣传材料。英国政府通过网站、宣传册、媒体、海外办公室等渠道积极开展海外营销,效果良好。

2.社会评估。为响应“留学英国”(Education UK)品牌建设,英国的社会组织会对高等院校进行质量评估。如英国的《泰晤士报》每年会依据各高等教育机构的教学质量评估、科研水平评估、入学成绩、师生比例、就业率等信息发布英国排行榜。由于数据来源可靠,指标设计认可度较高,现已成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大学排行榜之一。2014年英国文化委员会(British Council)的调查显示,国际学生选择留学英国的主要原因是其拥有高质量的高等教育。[17]2017年英国大学国际联合会(Universities UK International)再次对在英国学习的国际学生展开调查,结果显示良好的高等教育声望与高质量的科研水平是吸引众多国际学生前往英国攻读硕士学位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