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时代的教育伦理风险及治理进路

作者: 滕长利

摘 要:元宇宙是一种尚未成熟的革命性、颠覆性、整合多种技术的未来互联网新形态。它在深刻改变和塑造教育领域的同时,也伴随着具有隐蔽性、诱惑性的伦理风险,包括学习者脱离真实生活的风险、沉浸式教学效果的不确定性、对新技术的过度依赖、教育公平问题等多个方面。文章立足于技术风险的视角,有的放矢地从内生性逻辑、价值性逻辑、现实性逻辑三方面分析教育元宇宙伦理风险的生成原因。基于“确认教育元宇宙伦理原则,构建教育元宇宙伦理规范,开展元宇宙素养教育,探索普惠式教育元宇宙道路”四位一体形成教育元宇宙伦理风险治理体系,为元宇宙时代规避教育伦理风险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元宇宙时代,教育元宇宙;伦理风险;治理

2021年被人们称为“元宇宙”元年[1]。目前,学界尚未对元宇宙形成清晰且统一的论断。就技术层面而言,通常将元宇宙定义为通过整合多种新技术,包括扩展显示、数字孪生、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技术而产生的新型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2]基于此,元宇宙本是对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机表达,是构建在技术之上、以技术为核心,通过“软硬件两套基础设施互联在一起形成的高度体验感的社会网络”[3]。其中,元宇宙提供者及利益相关者是元宇宙的核心主体;资本、知识、数据、信息是元宇宙的关键生产要素;提供多元化服务是元宇宙的基本功能;技术赋能是元宇宙的基本运行动力。未来正在迈入“教育元宇宙”[4]新时代,由于聚集了现代信息技术、海量资本、庞大社会资源,元宇宙拥有了影响教育生态、重塑教学模式、再造师生交互行为、实现个人终身学习等重要功能,学校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等都将面临转变,“传统的教师、学生、学习内容三要素”[5]的单一教育结构逐步演变为规模庞大的复杂教育元宇宙生态系统。

一、元宇宙时代教育发展新样态

(一)虚拟与现实交织的教学新场域

教育元宇宙延展了教学空间,促成了虚拟与现实全面交织的教学新场域。教育元宇宙基于数字孪生、物联网、脑机接口、可穿戴设备等技术创建虚实融合的学习新环境。[6]教育元宇宙将现实世界中的地理景观和人文景观完整精确地映射到虚拟的教学场域中,师生之间可以通过虚拟化身在虚拟空间中完成“信息共享、交流情感以及超现实社会互动”[7]。这种模式能使教学场域由封闭的课堂教学向虚实融生、开放化、全景式的教学空间发展。教育元宇宙通过深度沉浸、高保真、超强社交等功能,有效模拟学习者在自然环境中体验到的视、听、动等感官,帮助学生在课堂中将抽象的教学内容转变为沉浸式的深度体验。例如,北京师范大学“VR/AR+教育”实验室与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开展的基于AR技术的语言学习活动[8],通过AR应用程序增强了学习环境的体验感,突破传统课堂的时空界限,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地体验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历史、地理、人文情境,使“相对静态的教育场景更加动态化”[9]。教育元宇宙使得学校不再是唯一的教学场所,其通过衔接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将现实的学习材料、学习活动、学习资源、教育管理模式等融入教育元宇宙的逻辑体系,完成对现实教育要素的仿真复刻,这使得学校能与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公园等社会场所进行深度联结,促成学校与社会的全面融合,真正实现“学习型社会”[10]的愿景。

(二)真实主体与虚拟化身的教学新交互

教育元宇宙重塑了教学方式,促成了真实主体与虚拟化身的教学新交互。教育元宇宙运用数字孪生技术可使师生均获得虚拟化身,师生均以数字人身份参与到虚实融合的三元数字世界。[11]随着虚拟引擎和渲染技术的不断升级,师生行为数据的数字化会越来越及时、全面、准确,这会提升教育元宇宙中虚拟化身的真实性。相较于传统在线教育中师生空间隔离、交互分离的问题,教育元宇宙通过统一的虚拟空间,提供更全面立体、更深度沉浸的交互体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通过虚拟化身构建多渠道的交互方式。虚拟化身对学习者的精准画像能够避免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隐藏行为,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习者,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习者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能得到较好保障,真正形成精准、灵活、个性的教育服务体系。另外在教育元宇宙中,“通过虚拟映射和创建,每个个体得以在云宇宙中体验与现实生活不一样的人生”[12]。师生也可以创设一个理想的虚拟化身,特别是对于特殊学生,其能够通过虚拟化身减缓自己与其他学生间的差异,如口吃、耳聋、相貌丑陋、身高矮小等导致学生间产生歧视的重要因素[13],元宇宙中近乎完美的虚拟化身能增强特殊学生的自我认同,如一名四肢瘫痪的患者利用脑机接口技术控制虚拟化身模拟行走[14]。有研究表明,“元宇宙平台使学习者的沟通困难从72%下降到30%”[15]。

然而,科学技术发展在带来红利的同时,也隐藏着难以估量的风险。元宇宙在重塑教育、创新教育、为教育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必然会带来新问题,其对教育伦理产生的冲击,可能会演变为复杂的伦理、法律、安全问题。正如波普尔所说:“所有的科学都是建立在流沙之上的”[16]。元宇宙所引发的技术、制度、意识形态的快速更新,其伴随的伦理风险可能具有一定的诱惑性、隐蔽性,具有导致社会价值观念混乱的可能性。因此提前布局和预防教育伦理风险的发生,对推动教育元宇宙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育领域元宇宙应用的潜在伦理风险

(一)虚实边界模糊:学习者脱离真实生活的风险

教育元宇宙的出现,在理论上缓解了教育中的一个痛点,即学校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脱节[17]。首先,学生通过可穿戴设备在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中穿梭,在元宇宙课堂上感知模拟的真实世界,在教育元宇宙中将学校与社会相衔接,这充分体现了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的“学校即社会”[18]的教育原则。但是师生传统的面对面教学与师生在虚拟世界中的教学互动,究竟哪一种更有利于促进真实学习效果,目前尚无明确答案。相反,不少谨慎的研究者指出,元宇宙营造的沉浸式体验,有导致用户陷入成瘾式游戏生活的风险。[19]其次,教育元宇宙虚拟化身的出现将改变学生与教师、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方式,将进一步分割学生现实的情感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师生、生生之间交流可能会减少,师生有走向冷漠、孤僻极端的可能。最后,面对元宇宙的突飞猛进,元宇宙正在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深刻形塑着人们的现实世界,元宇宙即将成为人们真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甚至可能会改变人们对于本体的看法,“人们不在执拗于物质本体的信仰,而是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构建起一个虚拟的网络世界”[20]。学校的教学无法回避元宇宙对真实世界的改变,当我们身处的真实世界已经受到元宇宙的影响,如果学校压制学生、迫使学生远离虚实融生的元宇宙生活方式,实际上也是一种教育脱离现实社会的表现,因此如何让教育元宇宙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在真实世界中生活,将成为未来教育的重要课题。

(二)沉浸式体验泛化:学习的真实效果不确定

学习环境是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21],教育元宇宙营造的教学环境具有沉浸性、交互性、构想性的特点[22],能更好地吸引学习者。如虚拟现实技术(VR)作为元宇宙营造沉浸感的重要技术,其通过仿真虚拟世界、营造多角度感官延展了使用者的体验感[23]。有研究者通过VR构建了一个虚拟环境,学习者通过扮演一个细胞,体验其在人体内运作的效果,进而学习各种细胞的组成结构和生理功能。[24]教育元宇宙营造的虚拟教学世界使原本抽象的教学内容具有了“境身合一”的沉浸感,充分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但是教育元宇宙要营造高保真、深度沉浸、充分交互的虚拟环境,其需要包含许多与学习目标无关的视觉、听觉、触觉信息,这些冗杂多余的信息可能会造成学习者的“认知负荷”[25],如何平衡深度沉浸学习与认知负荷之间的关系将成为教育元宇宙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其次,当前教育元宇宙的活动大多数依靠的是一种游戏化的互动方式[26],游戏化的教学方式使原本严肃的教学活动变得更加随意化、娱乐化、非权威化。在游戏化的元宇宙教育活动中,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变得更加娱乐和随意,这使得学生不再认为知识是宝贵的,不会怀着一颗崇敬的心去敬畏知识。另外,教育元宇宙应用也难以复制真爱、关心、同情、启发等,教育元宇宙难以在心灵和道德维度给予学生深度教育,知识表现为一种浅层的感官体验,以大量的信息流穿脑而过,学生难以自主判断和选择知识,其在教育元宇宙中沦为漫无目的的看客,在充斥着各种感官体验的教育元宇宙中,学生更是难以静心思考以及保持专注、深度学习,这使得教育元宇宙的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三)元宇宙素养不足:师生对新技术盲目依赖

相较于教育元宇宙的复杂工作原理,师生的信息素养、数字素养、元宇宙素养教育显然是滞后的。当元宇宙进入教育场景,如果师生不了解元宇宙的基本特征和工作原理,并盲目相信教育元宇宙,极有可能陷入“技术沉溺”的陷阱。首先,正如当下的智能游戏成瘾、短视频成瘾、网购成瘾、虚拟社交成瘾一样,偏向于娱乐化的元宇宙,可能会消耗师生更多的时间和金钱。表面上看教育元宇宙可以利用智能算法推送符合学生个人喜好的学习内容,使传统教育从标准化、规模化走向差异化、个性化,但是目前看来智能算法仍然难以像教师一样分析和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复杂互动和人文背景[27]。当元宇宙利用智能算法不断讨好式推送符合学生喜好的内容时,学生极有可能在元宇宙营造的虚拟空间中迷失自我,养成懒于思考的坏习惯,丧失对教育元宇宙推送内容否定、批判和超越的向度,成为被元宇宙操控、控制的“单向度人”[28]。随着元宇宙赋能下教育不断升级,其在给教师带来巨大便利、解放教师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可能会使教师产生一种依赖,并盲目相信教育元宇宙中智能运算结果,这可能会导致教师丧失传统的教学技能和因材施教的能力。教育元宇宙按照自身逻辑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驱迫性技术规范,倒逼传统的教育模式让步,比如教育元宇宙的发展会要求学校不断更新各种硬件和软件设施,教育元宇宙按照自身的运行逻辑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能力、评价模式,未来教师需要拥有更多的特殊技能,相反不具备元宇宙相关技能的教师则面临失业的风险。

(四)教育不公、歧视加剧:伦理价值失衡风险

元宇宙推动下的教育呈现出高门槛、高成本的特点。目前,元宇宙的开发主要由互联网等科技企业主导[29]。随着资本对教育的渗透,教育元宇宙发展蒙上了一层浓厚的资本色彩。首先,按照市场运作规律,由于元宇宙对网络环境和对信息设备要求极高[30],经济实力较好的学校可以率先向企业购买教育元宇宙服务产品,学校购买教育元宇宙的成本,将会分摊到学生的教育成本上。教育元宇宙的高昂成本将使欠发达地区、经济实力不足的学校难以承担。因此只有那些有财力、有实力的家庭才能享受到教育元宇宙带来的优质教育资源,而那些条件一般、经济困难的家庭将难以承担教育元宇宙带来的高昂教育成本,这将进一步加剧区域间教育不公问题。其次,教育元宇宙的虚拟世界是对现实世界的电子化反映,现实社会中如果存在歧视和偏见也会如实映射到虚拟世界中,正如大数据领域的一个著名论断“偏见进、偏见出”(Bias in,Bias out)[31]。现实的教育世界中本身就存在固有的教育歧视现象,如果输入的是带有偏见的数据,那么在教育元宇宙中映射出的世界也将带有偏见、歧视现象。另外,教育元宇宙蕴含着开发人员的设计意图和价值取向。由于工程师对教育本质、教育需求、教育价值等了解的缺乏,可能会使教育元宇宙在设计之初便缺少道德伦理的规范,工程师设计的算法可能会暗含歧视与偏见,甚至放大人类的偏见。[32]一些在现实社会中受歧视族群的数据可能不会成为元宇宙的基础数据,比如患有残疾的用户数据、不同肤色用户的数据、贫困地区用户的数据。如果元宇宙的数据样本边缘化某些群体样本,将会导致元宇宙的数据样本污染,导致元宇宙世界的偏见、歧视进一步强化。

三、元宇宙时代教育伦理风险的生成原因分析

(一)内生性逻辑:元宇宙的复杂性、不确定性、演化性

教育元宇宙是集中了教育主体、教育技术、教育资本、教育创新等多维度复杂要素的网络系统,具有结构复杂、功能复杂、行为复杂的特征。首先,教育元宇宙的复杂性使得监管者难以看清其中规则,监管者难以通过掌握教育元宇宙在技术、结构、功能、模式等维度的本质特征,建立合适的教育元宇宙伦理风险治理方案。其次,相较于传统互联网教育系统,教育元宇宙的发展具有更强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来源于教育元宇宙相关技术颠覆创新引导的不确定性,使得教育元宇宙的整体结构难以识别、行为难以预测、结果难以控制。教育元宇宙发展的不确定性使得教育伦理风险的发生获得一定的概率,因为只要样本数量足够巨大,即便是小概率的教育伦理风险事件也会发生。教育元宇宙作为庞大的复杂网络系统,其技术发展具有高度随机性与突发性,有时教育元宇宙微小的改变,也有可能引发无法预测的“蝴蝶效应”,导致整个教育生态系统处于失序、混乱、失灵的状态。最后,教育元宇宙具有不断演化的特征。教育元宇宙不是一成不变的存在,它作为一个技术集合,随着技术创新、用户规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环境等的变化,学习者的元宇宙教学服务需求会不断调整,进而形成新的教育服务市场。经过若干时间后,教育元宇宙的结构、功能、目标等相较于初创时期都会发生变化,一旦对应的技术标准、运行规则、监管模式等未跟上教育元宇宙演变的步伐,风险便随之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