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评估如何推进教学改革?

作者: 李辉 林金燕 刘怡

课程评估如何推进教学改革?0

摘 要:澳大利亚的研究型大学普遍重视课程建设与评估。昆士兰大学利用课程与教学质量风险评估项目(CTQRA)推动教学改革实践;构建风险模型,评估课程建设和教学过程;实施风险评估,探索有效提高课程质量途径,取得了良好成效。CTQRA项目主要的启示和建议有: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建设、教学与考核模式改革等均应支撑“全人教育”培养体系;课程与教学质量评估能够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且在其作用过程中,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可以很好地发挥其知识价值取向、社会价值取向和个人价值取向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课程评估;教学改革;风险评估

20世纪80年代,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其后,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高等教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实现了从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的跨越。在其发展过程中,全国统一的、基于标准的、完善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总体来看,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由各级政府、社会第三方和大学内部组织机构共同构建,表现出“国家规制、立法引领;统一认证,分层评估;内外结合、共同监督”等特征。其中,课程评估作为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成果,具有较大借鉴价值。

笔者参加了由工业、信息化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组织的“澳大利亚人才培养专题研修项目——昆士兰大学研修班”,在世界一流的昆士兰大学进行了系统学习与深度考察。昆士兰大学将课程与教学质量风险评估项目(Curriculum and Teaching Quality and Risk Appraisal,CTQRA)作为其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着力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本文选取了以课程评估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几个方面进行解读和探究,以期加深我们对世界一流大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认识,为我国高等教育通过课程评估推进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昆士兰大学利用课程推进教学改革的背景

始建于1909年的昆士兰大学是澳大利亚知名的世界一流大学,也是澳大利亚常春藤名校联盟“八大名校”之一,在2018年的QS世界大学排名中,进入全球前50名。据昆士兰大学2021年的统计,学校共有学生5.2万多名,其中国际学生1.5万多名,来自于135个国家。学校具有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高度综合化的特点。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昆士兰大学实施了课程与教学质量风险评估项目(CTQRA),这一项目具有以下意义。

(一)符合政府建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现实需求

澳大利亚拥有发达的高等教育体系,高校数量众多、类型多样,所提供的课程也十分丰富。为了保证各高校的基本教育质量,澳大利亚逐渐建立起了由各级政府、社会第三方认证机构和大学共同组成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立这一体系最主要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保障院校或学术项目的质量,二是帮助院校或学术项目改进和提高。[1]从实施效果看,该体系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澳大利亚政府于2011年颁布了《高等教育标准体系框架》(Higher Education Standards Framework)。该标准框架包括:高等教育机构注册标准(Provider Registration Standards)、高等教育机构分类标准(Provider Category Standards)、高等教育课程认证标准(Provider Course Accreditation Standards)和高等教育学历资格标准(Qualification Standards)。其中,高等教育课程认证标准既是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标准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教育课程评估的重要内容。昆士兰大学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响应政府号召,主要利用课程评估推进教学改革,学校在对评估数据进行整体分析的基础上,将课程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和学生,以帮助教师采取改进措施,提升教学质量。[2]

(二)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实践行为

20世纪中期,美国学者率先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育理念,带来了高等教育领域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育管理体制等方面的系列变革,对世界高等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首届高等教育大会宣言中提出,“高等教育需要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视角和新模式,”要求国际高等教育决策者把学生及其需要作为关注的重点,把学生视为教育改革的主要参与者,并预言“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必将对21世纪的整个世界高等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自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时代以来,以研究型大学为代表的各类高校均重视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逐渐实现了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既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昆士兰大学以课程评估为抓手,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一方面,通过搜集学生对于课程建设和教学过程的意见、建议及各类反馈,探索教学过程如何从“传授模式”转变为“学习模式”,研究教学改革如何从“教师主导”转变为“学生主导”;另一方面,在实施校内课程评估的过程中,注重搜集学生对课程的自主性、平衡性和全面性的判断及建议,并在综合教师、管理人员、课程评估专家等意见的基础上,及时将即将采取的教学改进措施反馈给学生,从而通过教学改革,帮助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获得全面的提升。

·比较教育·课程评估如何推进教学改革?

(三)实施学校战略规划的重要举措

昆士兰大学历时18个月制定了学校2018-2021年战略规划。该校战略规划的发展目标是:通过引领知识创新促进变革,从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战略规划密切围绕人才培养,确定的培养目标为:把学生培养成为具备改变世界能力的人,他们具备从全球视角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且能做出突出的贡献。为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学校致力于为学生提供综合的、灵活的、且具有参与度的学习模式和学习环境。学校的战略规划将网络在线授课放在优先位置,致力于提升网络课程的质量,同时利用先进的数字学习资源,在授课过程中丰富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值得一提的是,昆士兰大学利用战略规划推动高等教育改革,通过课程评估推进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还获得了英国权威机构的认可,该校100余名教师具有课程评估的资格。

二、利用CTQRA项目推进教学改革

昆士兰大学将CTQRA项目作为推进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一方面,利用课程评估,构建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之间的桥梁;另一方面,通过设置教学风险指标和课程风险指标,构建风险模型,并利用风险模型的评价结果,结合分布式编码的系统加工数据,适时调整学校的战略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利用课程评估,搭建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桥梁

1.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课程与教学,并与学校质量框架保持一致。课程与教学质量风险评估报告充分研究了每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教学和学习指标,这些数据指标成为学校和院系层面值得进一步调查和研究的学术问题。与课程风险评估相关的一系列报告、总结、反馈等,均被学校用来评价课程建设的学术发展情况,进而通过CTQRA项目,发挥课程改革和评估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牵引作用,推动学校始终将人才培养作为第一使命,帮助相关政策落地见效,进而保障教学质量。

2.通过可重复和公开的评估过程,对课程与教学质量负责。昆士兰大学每学年在对课程风险指标进行预测的基础上,建立风险模型,为教学人员提供识别风险的途径,并根据风险评估的在线反馈系统,对课程建设的具体情况及时做出调整与改变。具体而言,CTQRA项目要确定学校在课程和教学方面的优缺点,对课程设计和课程教学进行基于证据收集和数据分析基础上的反馈。在此基础上,对取得良好进展的课程和教学做出奖励,对具有潜力的课程提供发展性支持。需要说明的是,处于风险中并不意味着课程处于困境中,风险也有可能为课程的发展提供潜在的机遇。

3.根据评估指标及反馈意见,有针对性的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CTQRA项目将生成详细的课程报告,提供与课程相关的信息,为教师、学生提供有利于教师授课和学生发展的选择支持与信息帮助。在课程评估报告中,最重要的是对课程的诊断分析,尤其是结合年度课程评估过程中各项风险指标的测算所形成的对课程运行现状和改进建议的评估,通过加强课程改革,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突出课程评估对教师教学特色成长具有的直接促进作用。

4.充分发挥数据资源的决策功能,判断风险评估项目的成效。CTQRA项目对数据持续进行收集、分析、整理和交流,可提高数据资源的使用率与有效性,以监控教学行为,增强教学改革措施的针对性。同时,利用风险评估,对来自学校、教师、学生等的反馈意见进行年度整合和评估,并据此评估课程改进战略的有效性。

5.支撑课程认证,鼓励接受认证的课程采取减少风险的措施。昆士兰大学根据学校提供的有关课程、教学、课程质量和风险的信息,为对课程和教学的质量、结构、结果、运行状况等开展认证和评估形成支撑。

(二)构建风险模型,提高课程建设与教学过程评估的科学性

1.风险模型的指标设计。昆士兰大学通过建立CTQRA项目风险模型,实现对课程建设和教学过程的质量、可行性、结果和结构等的评估。并且,为了提高风险模型的有效性,昆士兰大学在模型的指标设计方面,对教学风险指标和课程风险指标做出了区分,具体而言,分别有9项教学风险指标和4项课程风险指标(详见表1)。[3]

2.风险模型的建构过程。以2018年昆士兰大学课程与教学质量的风险评估模型中的课程风险模型为例,其模型建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根据学生人数,对全校所有课程的规模进行分类统计,200人以上规模的课程是大型课程,50人—200人之间的课程是中型课程,50人以下的课程是小型课程。这体现了分类评价的思想,有利于提高利用风险模型进行课程评估的科学性。其次,通过对课程注册学生数、课程通过率、课程成绩分布等指标的统计,判断课程的风险得分。具体而言,0分是低风险,1分是中度风险,3分及以上是高风险。复次,对一学期内所有课程的风险得分进行比较分析,风险最低的为0分,风险最高的为33分。[4]再次,根据学校、教师、学生等的反馈,对本学期所有课程的风险程度(低风险/中度风险/高风险)进行赋值。最后,依据统计数据,界定课程的风险状态。

3.风险模型的实施步骤。昆士兰大学的CTQRA项目每年由学校和学院共同组织开展,项目进程主要由学术副校长、学院院长以及教学研究中心的主任协同监督并推进。每年3月,澳大利亚教育与培训部将公布上年度数据,其后,启动当年度课程与教学质量风险评估。项目的进程与各项风险指标的发布同步进行,同时还会参考昆士兰大学新学期的学生入学率、澳大利亚年度全国学生就学经验调查等数据。[5]具体而言,项目的实施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审查数据。校长和学术副校长在学院行政院长的协助下,审查相关表格和报告,对数据表明的课程与教学的可行性、质量、结果和资源的风险情况做出审核,以便将统计数据与风险模型联系起来。

第二,风险背景化。将课程与教学的风险指标与学院、学校已经确认的风险相互关联。每年9月之前,教师和学校工作人员可能会被要求进一步调查和补充数据,并提供反馈和回复,以完善风险评估行动。在此基础上,每年11月底之前,学院院长将搜集整理教师对CTQRA项目的各项报告,并对其中优秀的报告进行奖励和表彰。

第三,采取行动。系统研究风险评估的阶段性结果,并具体形成将采取的应对措施和行动,以便通过在线反馈系统将课程与教学的风险降至最低。[6]在这一环节,昆士兰大学很好地利用了网络在线系统进行行动指导。具体而言,他们首先利用在线反馈生成课程与教学评估的合并报告,将报告递交给学院和教师;再根据教师们的回复,修改合并报告;其后,结合修改后的合并报告,在综合考虑课程与教学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做出相应的改变。

第四,签注和复审。校长或学术副校长等校领导对CTQRA项目报告进行综合审查。随后,学校将会更新课程水平评估的相关数据,并将这些数据提供给所有与课程相关的教师、行政人员、学院领导。值得一提的是,在风险评估过程中搜集到的所有数据都将作为下一年度周期性汇总报告和数据资源的重要来源。[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