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中考生考前焦虑分析与对策

作者: 任晓磊

【摘要】考前焦虑是考生客观的情绪体验,过高的考前焦虑水平会影响考生的体育中考成绩和心理健康。文章以兰州市中考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兰州市体育中考生考前焦虑的现状,通过问卷法、量表测试法、访谈法等分析影响考前焦虑的因素,研究从教育、环境、技能等方面分析考生考前焦虑的影响因素,提出减缓考前焦虑的对策,并提出认知调整、模拟测试、临场调节等对策。

【关键词】体育中考;考前焦虑;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4)03—0106—06

体育中考考前焦虑是考生在体育中考前,受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影响引起的情绪反应,包括考试焦虑和运动焦虑。考生如未及时调节或预防考前焦虑,会对考试成绩和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笔者以《运动竞赛状态焦虑量表(CSAI—2)》为基础编写调查问卷,于2018年和2023年对2502名兰州市体育中考生开展问卷调查,其中2018年考生1424名,2023年考生1078名,对家长和教师等开展广泛访谈,从不同维度分析考生考前焦虑水平并梳理影响体育中考生考前焦虑的因素,提出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以达到缓解考生考前焦虑的目的,进而减少考前焦虑对体育中考生心理健康和考试成绩的影响。

一、体育中考生考前焦虑分析

(一)考前焦虑整体分析

体育中考生考前焦虑分析与对策0

从表1可以看出,兰州市体育中考生认知状态焦虑水平在三个焦虑维度中最低,与其他两个维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考生对体育中考的认识与理解,会影响认知状态焦虑水平,在认知层面体现更为重要,这是认知状态焦虑分数最低的原因。考生躯体状态焦虑水平之所以高于认知状态焦虑水平,说明考生最为担心自身躯体状况。状态自信心水平最高且与其他两个维度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自信心的重要性,因此考生在考前自信程度越高,越有利于考试的发挥。

(二)性别对考前焦虑影响的差异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在认知状态焦虑方面,男、女生对体育中考的认知基本保持一致,不存在显著差异。男生躯体状态焦虑水平略高于女生,结合访谈分析可知,其主要原因是引体向上比仰卧起坐完成难度更大。由于男生经常参加竞技类运动项目,女生经常参加休闲运动类项目,在状态自信心方面,男生的状态自信心要高于女生,并存在显著性差异。

(三)锻炼频率对考前焦虑影响的差异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考生在认知状态焦虑方面低于偶尔参加体育锻炼的考生,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锻炼频率的重要性,它可以影响考生的认知状态焦虑水平。同时,考生都会产生躯体状态焦虑,这点与考生锻炼频率没有直接的关系。最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考生会比偶尔参加体育锻炼的考生拥有更加充分的自信和更为稳定的状态,其二者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因此,可以表明较高频率的体育锻炼对考生的心态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

体育中考生考前焦虑分析与对策1 体育中考生考前焦虑分析与对策2 体育中考生考前焦虑分析与对策3

(四)家长支持锻炼情况对考前焦虑影响的差异分析

在研究中发现,部分家长并不支持体育考生参加体育锻炼。由表4可以看出,家长支持锻炼的考生,其认知状态焦虑水平明显低于另一部分考生,而状态自信心则明显高于另一部分考生,且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由表4可以看出家长所持有的对体育锻炼的态度对考生躯体状态焦虑没有较大影响。由此可以得出:家长对体育锻炼的态度,对体育中考考生考前焦虑水平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

(五)预期体育成绩对考前焦虑影响的差异分析

预期体育成绩是考生依据自己实际情况预设的目标。从表5可以看出:第一,认知焦虑水平最高的是30-35分的考生,与其他分数段考生的认知状态焦虑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预期成绩越低,考生认知状态焦虑水平越高;第二,30-35分的考生躯体状态焦虑水平最高,并与其他分数段考生焦虑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预期成绩对考生的躯体状态焦虑水平影响较大;第三,30-35分的考生、40-55分的考生、46-50分的考生的状态自信心对比时,相互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并且随着预计成绩的提高,考生的状态自信心也有所升高,说明预计成绩越好,考生的状态自信心越强。

二、考前焦虑的影响因素

体育中考生考前焦虑分析与对策4

通过对各项数据的分析,结合对考生、家长、教师的访谈与调研,笔者认真地梳理汇总相关数据后可知学生考前焦虑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客观因素

1.学校教育。谈及引起考前焦虑的因素,就无法忽视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影响。尽管新课程改革已经开展多年,但多数人对学校的教育评价,依然会过于强调升学率和考试成绩,这也使得部分初中学校在课程内容设置等方面仍倾向于服务应试教育。即使初中体育教学围绕体育中考开展,也存以下问题:教学方式单一、忽略考试要求而开展学习、学生练习方式枯燥等。因此,考生在体育课中没有体验到运动乐趣,仅把体育中考当成提高中考成绩的一种途径,从而对考生考前焦虑水平产生影响。

2.家庭教育。父母是每个人生命中的第一任老师,每位孩子都会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首先,考生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在学习、生活、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其次,父母在与考生共同经历体育中考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考前焦虑,会无形中加重考生的焦虑水平;此外,部分家长与孩子沟通交流时,不注重方式与方法,无意中会影响考生的心理状态;最后,部分家长过于重视考试分数,忽视考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因此,家庭教育会在不同维度影响考生的考前焦虑水平。

3.天气因素。近几年兰州市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降雨量在5月、6月份增大,且一天之内天气变化较多。研究发现,考生情绪很容易受到天气变化的影响。天气的骤然变化,会打乱考生的考试节奏,特别是风雨后气温下降,考生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热身,对考生的考试状态、考试情绪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加剧考生考前焦虑水平,影响考生的考试成绩。因此,天气因素也是影响考生考前焦虑水平的因素之一。

4.测试器材。兰州市体育中考采用电子仪器测试,这些测试仪器严格按照体育中考要求配置,最大限度避免人为因素干扰,确保考生成绩真实有效。研究过程中发现,考生平时练习时所用器材,即使考生技术动作不规范,也无法及时纠正,无法保证获得成绩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考生在考试时面对电子测试仪器会担心能否发挥出正常水平、技术动作能否被电子仪器识别、能否考取预期成绩等,随之产生焦虑。

5.环境因素。由于体育中考的特殊性,考场环境也有别于其他科目。兰州市体育中考考点具有封闭、场地规格统一以及多名考生同时开展测试的特点,考官由教育局随机抽调。在陌生的环境中,考生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考试压力增大,精神紧张,当面对竞争对手时,容易产生焦虑情绪。此外,当其他人考取优异成绩时,考生会将自己与他人展开对比,从而加重自身紧张程度。因此,环境因素也是影响考生考前焦虑因素之一。

(二)主观因素

1.运动技能因素。许多考生的焦虑与自身运动技能水平有着紧密的联系。考生由于自身的运动能力不足,运动技能较差,容易在考前出现焦虑情绪。兰州市体育中考考察考生的跑步速度、耐力、力量、协调性以及球类项目运动技能,从而达到全面衡量考生身体素质的目的。而学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日常缺乏体育锻炼,没有充分学习体育技能,导致其全面发展水平不够理想,特别是运动技能较弱,无法从容应对体育中考。

2.升学压力因素。现阶段,兰州市每名初三学子都会面对考试与升学压力,因此他们面对体育中考时,会有紧张、焦虑的情绪。中考是每位考生初中生涯中较为重要的一场考试,关系着考生的中考成绩。如何才能考取满意的体育成绩,是每名考生所必须面对的问题。现有招生政策下,分数是考入理想高中门槛,因此,考生承受着较大的升学压力,并产生担心自己发挥失常的不良情绪,进而在体育中考时容易产生考前焦虑的心理。

3.其他学科成绩因素。考生高中录取成绩由体育中考成绩和其他学科成绩共同构成,其他学科成绩水平关系着考生对体育中考的态度,进而影响考生考前焦虑水平。其他学科成绩较高的考生,认为体育中考不会对考取理想高中有太大影响,因此不担心体育中考成绩,其自信心也较高;其他学科成绩适中的考生,认为体育中考成绩会影响考入理想的高中,担心体育成绩会影响到升学,更容易受不良情绪的影响,焦虑水平相对较高。因此,其他学科成绩会影考生的考前焦虑水平。

4.预期成绩因素。考生在考前都会对体育中考成绩有所预期,它与考生实际的能力水平相关,也会影响考生的焦虑水平,因此,考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部分考生担心无法考取满意的成绩,其预期成绩较低,焦虑水平过高,会影响考试成绩;预期成绩适中的考生,状态自信心水平较高。此外,部分考生对成绩不切合实际的过高预期,会导致自身焦虑水平的升高,从而影响自己实际水平的发挥。

三、缓解考前焦虑的措施

关于焦虑的干预措施,在运动心理学和心理学领域有着丰富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基础。将体育中考实际与干预理论相结合,对缓解体育中考考生的考前焦虑具有重要作用。学校、家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用适宜的策略应对考前焦虑。

(一)表象训练

表象训练是采用心理训练为主要手段的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缓解考前焦虑。考生在体育中考之前,在头脑中尽可能重现自己在练习和测试中的成功表现,回想自己当时取得满意成绩的技术动作、躯体状态和外部环境,让自己置身于该环境中,使躯体和精神都得到放松。表象训练也可以理解为回忆自己的光彩瞬间和成功场景,让自己充满自信,从而愉快地面对测试,提高自己的状态自信心。表象训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考生的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有效调整躯体状态,使考生在最佳竞技状态下完成体育中考。

(二)模拟测试

模拟测试是建立在“真实”基础之上,也被称为仿真测试或适应性考试。从考试要求、考试器材、考试环境入手,尽可能接近真实的考场;也可以在辖区学校相互之间,采用“高标准”“严要求”的方式开展体育联考,帮助考生适应体育中考,减少预期恐惧。采取这些措施,可以提高考生对体育中考的整体把握,能够掌握一定的应试策略,有效分配体能,合理安排测试项目,进一步提高考生在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并帮助考生了解自己真实运动技能水平,树立自信心,正确评估自己,避免盲目自信,让其焦虑水平处于一个合理的范围,从容应对考试。

(三)认知调整

认知调整其本质在于让考生正确认识体育中考及考前焦虑,建立体育中考考前焦虑理性思维,改变考生对体育中考和考前焦虑的片面认识。倒“U”型理论表明,考生运动成绩和焦虑水平呈倒“U”型曲线分布,过高和过低的焦虑水平无法“唤醒”躯体最佳竞技状态,进而对考生的运动成绩有负面影响。在合理范围内的焦虑水平,有利于“唤醒”躯体,有助于考生取得良好的运动成绩。采取认知调整,让考生明白体育中考并不可怕,在考试的过程中更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准备活动、正确的技术动作以及对胜利的渴望上,而不是过多的思考考试结果。因此,学生对考前焦虑有正确的认知,才能有效地控制自身焦虑水平。

(四)提高自信心

考生自信心的培养和提高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初中阶段是考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教师、家长的鼓励与帮助对学生树立自信心十分重要,这直接关乎着考生状态信心方面的焦虑水平。教师在上课和练习的过程中,对考生的刻苦付出应及时予以表扬,激发考生的成就感和获得感,提高其自信心;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因材施教,设置不同学练目标,依据考生学情,降低或提升练习难度,使考生在收获中感到喜悦。同时,家长需要对考生的付出与努力多一点认可,帮助考生增强自信心,正确认识和面对体育中考,切勿将自己的期望强加于考生,避免考生产生过重心理负担。

(五)临场调节

临场调节是缓解考生考前焦虑的有效措施之一。临场调节可以分为自我调节和他人调节两种方式。自我调节通常采用调整呼吸、呼喊、自我暗示等方法,当考生出现过高的焦虑情绪时,会出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的现象。此时,考生需要放慢呼吸节奏,并采用深呼吸的方式,控制自身的摄氧量,调节机体焦虑水平,从而缓解焦虑;呼喊法是通过“嗨”、“嘿”等词语的呼喊,在提高考生兴奋性的同时降低焦虑情绪;自我暗示法是通过暗示语言来提高自身注意力,排除外界干扰,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帮助考生在相对稳定的情绪状态下完成考试。他人调节可以理解为情绪的抒发,在考试的过程中将自己考试感受主动与其他考生(同学)交流,分享考试体验,相互鼓励、降低不良情绪的干扰,以此达到缓解焦虑的目的。

综上所述,体育中考考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考前焦虑,超出正常范围的考前焦虑水平会影响考生的体育中考成绩和心理健康,这需要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因此,分析体育中考考生考前焦虑的影响因素,采取适宜的干预措施,进而帮助体育中考考生有效缓解前焦虑,对考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考取满意的体育成绩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张力为,毛志雄.运动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黄韵玉.初中生门球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6.

[3]祝蓓里.运动竞赛状态焦虑量表(CSAI—2问卷)中国常模的修订[J].心理科学,1994(06):358-362.

[4]黄伟,裴德超.淮北市中考体育学生考前心理紧张状况调查与调节策略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7(32):204-205.

[5]施良军.影响体育中考成绩的因素及对策[J].基础教育研究,2018(01):61-63.

[6]庄志杰.关于体育中考考生紧张心理的有效调控[J].田径,2019(11):62-64.

(本文系2022年度甘肃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兰州市区体育中考考生考前状态焦虑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2]GHB0149)

编辑:宋春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